三峡库区独特地理单元产业结构研究

2014-03-18 16:04白慧张茂林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三峡库区产业结构

白慧+张茂林

摘 要:三峡库区重庆段8个重点移民区县产业发展水平在重庆市各区县中排列靠后,产业结构呈现出低级化、同构化、虚高度化等特征。分析原因,主要是受经济状况、劳动力水平、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因此,应从产业选择、交通及通讯、教育、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促进这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三峡库区;重点移民区县;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68-02

三峡库区地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地段,既是长江上游、中游的结合部位,又是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结合部位,此外,它还与目前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相联系,其产业状况关乎整个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文章对三峡库区重庆段8个重点移民区县(万州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区县总体产业结构

以五大功能区为划分标准,2012年重点移民区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相比明显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落后于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高,仅低于都市核心功能区(见表1)。

由不同年份统计数据可知,重点移民区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小,并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呈现徘徊态势,三次产业结构关系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见图1)。按照罗斯托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可知,这些地区的经济大体处于“经济发展六阶段”中的“成熟推进阶段”[2]。

(二)区县内部产业结构

重点移民区县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涪陵、万州区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占据优势地位,产业结构关系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由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远大于第一产业,且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说明这两个地区正逐步从“成熟推进阶段”向“高额消费时代阶段”过渡。其他区县发展状况则很不乐观,丰都、忠县、开县三个区县产业关系均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由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尚且处于“成熟推进阶段”的初期。而地理位置靠北的奉节、云阳、巫山三个区县三次产业产值较为接近,呈现出第一产业产值过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略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的特征(见图2)。

综上所述,一方面重点移民区县产业集中度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第二产业以传统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缓慢徘徊增长,产业结构表现为低度化[3]。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大体一致,大部分区县没能根据比较优势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导致产业结构同构化[3]。此外,奉节、云阳、巫山三个区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居高不下、工业总体水平不高,呈现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越第一、二产业的虚高度化[4] 特征。

二、产业结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落后

重点移民区县总体恩格尔系数由2008年的0.53下降到2012年的0.45,耐用消费品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从2008年的8%上升到2012年的10%,这将促使产业结构慢慢向部分第二产业倾斜,但由于文娱、精神消费所占比例几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第三产业仍缺乏支撑。从投资情况看,2012年这些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89.2%集中在城镇,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两个方面,对于第一、第三产业的投入显得相对薄弱,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劳动力水平低下

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向新型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动力。但自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兴建以来,水库的建设淹没了大量耕地,迫使人口、劳动力向外迁移,对移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2012年重点移民区县普通高等学校仅7所,占全市的11.7%;普通高等学校学生65 908人,占全市的9.8%。目前,这些地区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11.28%。落后的教育状况和较低的劳动力水平,大大阻碍了库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政策和制度因素

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实行城市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加之“原规模、原标准、原功能”补偿原则,和“不能改建、不能扩建、不能技改”的移民搬迁政策,导致大量企业无法继续经营,最终走向衰退和消亡[5]。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政府一直在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但社会上城市、农村身份区别对待现象至今没有消除。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建议

(一)合理选择产业

由于重点移民区县大多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环境应当予以重点保护。因此,这些地区产业发展应当以传统农业入手,而不应把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工业作为发展重点,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

(二)发展交通、通讯业

重点移民区县有着丰富资源,因此,要在维护保养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区际联系,做到优势互补。此外,还要发展通讯业、普及互联网,保证居民能够快速、及时地获取最新咨询,杜绝“城市快鱼、乡村慢鱼”的“快鱼吃慢鱼”现象。

(三)教育资源建设

首先,要兴建学校、图书馆,减免中小学学生学费,资助困难家庭学生;其次,鼓励大学毕业生到重点移民区县工作,以提高工资、增加福利等方式吸引师资;再次,对当地居民进行免费专业技术培训,以增加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针对移民教育,可以借鉴一些地区移民教育成功的经验。例如,中国西北“河州”之东的东乡族,在移民教育的过程中设立单独的教育资金,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很多学生不再因家庭的经济困难而失学[6]。

(四)完善政策、制度

政策上,政府应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行减税、贴息、转移支付;对移民创业进行投资补助;设立地区开发银行,加大银行信贷力度。制度方面,改进行政审批制,减少审批环节以提高效率;公开政务,对各项物资的数量、运作方向、抵达时间、落实情况等进行严格监管;缩减国有资本比例,并以文件形式落实,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2009—2013)[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13.

[2]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胡荣涛.地区利益:中国产业结构失调的深层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1,(3):4-8.

[4] 王嘉瑞.重庆市产业结构虚高度化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8,(18):104-105.

[5] 周科,王钊.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偏差的成因与加速城镇化进程的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

[6] 李军.博弈与选择:小金湾东乡族移民教育调适过程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2013,(2):108-112.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摘 要:三峡库区重庆段8个重点移民区县产业发展水平在重庆市各区县中排列靠后,产业结构呈现出低级化、同构化、虚高度化等特征。分析原因,主要是受经济状况、劳动力水平、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因此,应从产业选择、交通及通讯、教育、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促进这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三峡库区;重点移民区县;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68-02

三峡库区地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地段,既是长江上游、中游的结合部位,又是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结合部位,此外,它还与目前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相联系,其产业状况关乎整个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文章对三峡库区重庆段8个重点移民区县(万州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区县总体产业结构

以五大功能区为划分标准,2012年重点移民区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相比明显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落后于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高,仅低于都市核心功能区(见表1)。

由不同年份统计数据可知,重点移民区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小,并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呈现徘徊态势,三次产业结构关系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见图1)。按照罗斯托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可知,这些地区的经济大体处于“经济发展六阶段”中的“成熟推进阶段”[2]。

(二)区县内部产业结构

重点移民区县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涪陵、万州区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占据优势地位,产业结构关系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由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远大于第一产业,且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说明这两个地区正逐步从“成熟推进阶段”向“高额消费时代阶段”过渡。其他区县发展状况则很不乐观,丰都、忠县、开县三个区县产业关系均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由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尚且处于“成熟推进阶段”的初期。而地理位置靠北的奉节、云阳、巫山三个区县三次产业产值较为接近,呈现出第一产业产值过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略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的特征(见图2)。

综上所述,一方面重点移民区县产业集中度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第二产业以传统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缓慢徘徊增长,产业结构表现为低度化[3]。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大体一致,大部分区县没能根据比较优势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导致产业结构同构化[3]。此外,奉节、云阳、巫山三个区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居高不下、工业总体水平不高,呈现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越第一、二产业的虚高度化[4] 特征。

二、产业结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落后

重点移民区县总体恩格尔系数由2008年的0.53下降到2012年的0.45,耐用消费品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从2008年的8%上升到2012年的10%,这将促使产业结构慢慢向部分第二产业倾斜,但由于文娱、精神消费所占比例几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第三产业仍缺乏支撑。从投资情况看,2012年这些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89.2%集中在城镇,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两个方面,对于第一、第三产业的投入显得相对薄弱,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劳动力水平低下

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向新型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动力。但自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兴建以来,水库的建设淹没了大量耕地,迫使人口、劳动力向外迁移,对移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2012年重点移民区县普通高等学校仅7所,占全市的11.7%;普通高等学校学生65 908人,占全市的9.8%。目前,这些地区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11.28%。落后的教育状况和较低的劳动力水平,大大阻碍了库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政策和制度因素

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实行城市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加之“原规模、原标准、原功能”补偿原则,和“不能改建、不能扩建、不能技改”的移民搬迁政策,导致大量企业无法继续经营,最终走向衰退和消亡[5]。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政府一直在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但社会上城市、农村身份区别对待现象至今没有消除。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建议

(一)合理选择产业

由于重点移民区县大多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环境应当予以重点保护。因此,这些地区产业发展应当以传统农业入手,而不应把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工业作为发展重点,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

(二)发展交通、通讯业

重点移民区县有着丰富资源,因此,要在维护保养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区际联系,做到优势互补。此外,还要发展通讯业、普及互联网,保证居民能够快速、及时地获取最新咨询,杜绝“城市快鱼、乡村慢鱼”的“快鱼吃慢鱼”现象。

(三)教育资源建设

首先,要兴建学校、图书馆,减免中小学学生学费,资助困难家庭学生;其次,鼓励大学毕业生到重点移民区县工作,以提高工资、增加福利等方式吸引师资;再次,对当地居民进行免费专业技术培训,以增加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针对移民教育,可以借鉴一些地区移民教育成功的经验。例如,中国西北“河州”之东的东乡族,在移民教育的过程中设立单独的教育资金,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很多学生不再因家庭的经济困难而失学[6]。

(四)完善政策、制度

政策上,政府应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行减税、贴息、转移支付;对移民创业进行投资补助;设立地区开发银行,加大银行信贷力度。制度方面,改进行政审批制,减少审批环节以提高效率;公开政务,对各项物资的数量、运作方向、抵达时间、落实情况等进行严格监管;缩减国有资本比例,并以文件形式落实,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2009—2013)[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13.

[2]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胡荣涛.地区利益:中国产业结构失调的深层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1,(3):4-8.

[4] 王嘉瑞.重庆市产业结构虚高度化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8,(18):104-105.

[5] 周科,王钊.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偏差的成因与加速城镇化进程的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

[6] 李军.博弈与选择:小金湾东乡族移民教育调适过程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2013,(2):108-112.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摘 要:三峡库区重庆段8个重点移民区县产业发展水平在重庆市各区县中排列靠后,产业结构呈现出低级化、同构化、虚高度化等特征。分析原因,主要是受经济状况、劳动力水平、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因此,应从产业选择、交通及通讯、教育、政策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促进这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三峡库区;重点移民区县;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3-0068-02

三峡库区地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三大峡谷地段,既是长江上游、中游的结合部位,又是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结合部位,此外,它还与目前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工程”相联系,其产业状况关乎整个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文章对三峡库区重庆段8个重点移民区县(万州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

一、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区县总体产业结构

以五大功能区为划分标准,2012年重点移民区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与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相比明显偏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落后于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高,仅低于都市核心功能区(见表1)。

由不同年份统计数据可知,重点移民区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最小,并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总体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先下降后上升,呈现徘徊态势,三次产业结构关系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见图1)。按照罗斯托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可知,这些地区的经济大体处于“经济发展六阶段”中的“成熟推进阶段”[2]。

(二)区县内部产业结构

重点移民区县产业结构发展极不平衡,涪陵、万州区经济发展状况明显占据优势地位,产业结构关系表现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由于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远大于第一产业,且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说明这两个地区正逐步从“成熟推进阶段”向“高额消费时代阶段”过渡。其他区县发展状况则很不乐观,丰都、忠县、开县三个区县产业关系均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由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较大,尚且处于“成熟推进阶段”的初期。而地理位置靠北的奉节、云阳、巫山三个区县三次产业产值较为接近,呈现出第一产业产值过高、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略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的特征(见图2)。

综上所述,一方面重点移民区县产业集中度低,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第二产业以传统工业为主,第三产业缓慢徘徊增长,产业结构表现为低度化[3]。另一方面,由于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大体一致,大部分区县没能根据比较优势打造当地特色产业,导致产业结构同构化[3]。此外,奉节、云阳、巫山三个区县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居高不下、工业总体水平不高,呈现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越第一、二产业的虚高度化[4] 特征。

二、产业结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落后

重点移民区县总体恩格尔系数由2008年的0.53下降到2012年的0.45,耐用消费品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从2008年的8%上升到2012年的10%,这将促使产业结构慢慢向部分第二产业倾斜,但由于文娱、精神消费所占比例几年来几乎没有变化,第三产业仍缺乏支撑。从投资情况看,2012年这些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有89.2%集中在城镇,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两个方面,对于第一、第三产业的投入显得相对薄弱,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劳动力水平低下

产业结构的发展需要向新型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劳动力。但自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兴建以来,水库的建设淹没了大量耕地,迫使人口、劳动力向外迁移,对移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一定影响。2012年重点移民区县普通高等学校仅7所,占全市的11.7%;普通高等学校学生65 908人,占全市的9.8%。目前,这些地区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仅占全市的11.28%。落后的教育状况和较低的劳动力水平,大大阻碍了库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政策和制度因素

改革开放前,由于中国实行城市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造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加之“原规模、原标准、原功能”补偿原则,和“不能改建、不能扩建、不能技改”的移民搬迁政策,导致大量企业无法继续经营,最终走向衰退和消亡[5]。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政府一直在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但社会上城市、农村身份区别对待现象至今没有消除。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建议

(一)合理选择产业

由于重点移民区县大多属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环境应当予以重点保护。因此,这些地区产业发展应当以传统农业入手,而不应把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的工业作为发展重点,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

(二)发展交通、通讯业

重点移民区县有着丰富资源,因此,要在维护保养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区际联系,做到优势互补。此外,还要发展通讯业、普及互联网,保证居民能够快速、及时地获取最新咨询,杜绝“城市快鱼、乡村慢鱼”的“快鱼吃慢鱼”现象。

(三)教育资源建设

首先,要兴建学校、图书馆,减免中小学学生学费,资助困难家庭学生;其次,鼓励大学毕业生到重点移民区县工作,以提高工资、增加福利等方式吸引师资;再次,对当地居民进行免费专业技术培训,以增加其自身的造血功能。针对移民教育,可以借鉴一些地区移民教育成功的经验。例如,中国西北“河州”之东的东乡族,在移民教育的过程中设立单独的教育资金,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很多学生不再因家庭的经济困难而失学[6]。

(四)完善政策、制度

政策上,政府应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进行减税、贴息、转移支付;对移民创业进行投资补助;设立地区开发银行,加大银行信贷力度。制度方面,改进行政审批制,减少审批环节以提高效率;公开政务,对各项物资的数量、运作方向、抵达时间、落实情况等进行严格监管;缩减国有资本比例,并以文件形式落实,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2009—2013)[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2013.

[2] 陈秀山,张可云.区域经济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 胡荣涛.地区利益:中国产业结构失调的深层原因及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1,(3):4-8.

[4] 王嘉瑞.重庆市产业结构虚高度化问题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8,(18):104-105.

[5] 周科,王钊.三峡库区就业结构偏差的成因与加速城镇化进程的路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4).

[6] 李军.博弈与选择:小金湾东乡族移民教育调适过程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2013,(2):108-112.

[责任编辑 陈丹丹]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峡库区产业结构
三峡库区万家坝滑坡变形区稳定性复核研究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三峡库区产业培育及结构调整的思考
长江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增收的设想
产业结构
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库岸整治工程设计概述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三峡库区生态环保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