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2014-03-18 01:01罗诗文
江西化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岗位实训

罗诗文 陈 颉

(1.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 赣州 341000)

一、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现代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以往更注重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所界定的理论“必需、够用”原则高职只作以简单、片面的理解。在理论教学方面,对课程的教改大部分停留在砍学时、减课程内容、降低难度上,不是根据人才培养和技能人才市场的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最终导致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企业实际要求不太相符。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职业教育必须由传统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转向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1-2]。原有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

二、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我们对国家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工业分析与检验进行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在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中起着“眼睛”的作用。如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关键在课程体系是否符合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导作用。我们借鉴CBE教育思想,确立了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和设计思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最终目标”。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开发了以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江西、广东、浙江27家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对03~10级200余名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听取许多工业分析专家的意见,在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由课程专家、行业专家、骨干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初步确定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生初始岗位、晋升岗位,并对岗位职业和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研讨。对岗位(群)及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照能力发展和职业成长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和顺序,并对其进行分析描述。

第二步,学习领域设计。通过校内外专家研讨、召开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序化,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在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学习领域。针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准确确定和描述所对应的学习领域,给出学习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并将学习领域按照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进行时间上的排列,得到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计划。完成学习领域设计。

第三步,开发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学习情境、对整个专业每个学习情境的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生产案例、实训指导书等等进行开发。将学习领域变成可以教学的课程。

(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1、建立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职业岗位(群)

服务行业:石油化工、冶金、食品饮料、医药卫生、环境监测和质量监督等。

岗位群:上述行业原料、中间体和产品分析、生产过程在线分析、车间化验室分析、中心化验室分析和研究院所化验室等。

典型工作任务:检测样品的无机物、有机物鉴定;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用四大分析滴定操作进行检测、用重量法分析法进行检测、用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各种大型仪器的使用、药品检测、工程水质分析、铁、铜、铅、金、银、硫、砷等岩石矿物元素的定性、定量检测。

2、建立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围绕化工产业及相关行业的产品链,构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课程链;培养学生的职业特定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核心技能。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可采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技能拓展四大模块。它们的设置紧密围绕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和职业能力的关系见图1。

图1 课程和职业能力

通过校内外专家研讨、召开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将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和序化,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如图2。

图2 专业课程体系图

3、构建项目化课程

在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分析基础上,准确描述学习范围,将相互关联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组合,构建平行或递进关系的5~10个训练项目,以这些项目为支撑构建相应的课程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采取“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构建学习情境。

以岩石矿物品质检验课程开发为例:

(1)根据职业能力确定课程项目

通过系列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学习任务的完成实现相应职业能力。课程教学设计为课内教学、课外检测服务。企业参与课程教学的各环节。课内教学采用理论知识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项目中,将实际检验岗位要完成的一个个的工作任务设计为课内实训项目。一部分项目由企业兼职教师来指导实训。课外检测服务是依托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完成对口企业委托的实际检测任务。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以检测项目为主线,选取行业企业典型的真实的检测任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从基础实训→单项能力实训→综合能力实训→生产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全过程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2)根据工业分析检测流程确定工作内容

岩石矿物品质检验流程是:承接样品→样品制备→检测方案制定→分解样品→检测→数据处理→呈报结果。根据检验流程确定了工作内容和相关能力如下表1。通过实际工作任务完成教学内容,在每个具体的检测项目中,检测工作过程贯彻始终、通过反复练习、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角色转化[3]。

表1 工作步骤与工作内容

(3)完善考试考核方法

将考核重点转移到操作技能、知识应用上,注重过程和能力考核,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核心课程考核采用项目评价、现场操作考核和期末考试加以权重后,给予综合评价。评价方法如下表2。

专业综合能力培养课程,采用项目考核,随机抽取测试项目,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质量及测试结果质量进行评价。

表2 课程考核评价表

(4)建立教学、学习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有: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生产案例库、课程标准、考核评价等。

学习资源库:学习指南、工作任务书、实训指导书、习题与参考答案、专项操作视频、图片库、行业信息、检测标准、动画库等。

三、结语

(一)实施效果

新的课程体系在11工分、12工分班学生中实施,学生学习效果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大大提高。用人单位给予了较高评价。

(二)建议

建立一个专业高职人才课程体系,还须考虑解决如下问题:一是教学项目的选择与设计,既要考虑其社会价值的体现,又要考虑教学成本与运行;二是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提升;三是学习资源库的时时更新。

[1]谢利民,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启松.关于培训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岗位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