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芳,孙维洋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李剑芳,孙维洋
(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5)
针对我校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实验课时,采用全面的考核方法等措施改革实验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目的。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自主设计性实验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等[1],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就我校药学和制药工程专业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作一简要论述。
1.1 实验课时偏少,无自主设计性实验,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该实验课程共48学时,包括4个实验,分别为: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次,共16学时),生姜挥发油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次,共4学时),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分离与鉴定(3次,共12学时),汉防己甲乙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4次,共16学时)。由于课时较少,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不够牢固,一些认识不够深刻,达不到灵活运用的程度。以上4个实验项目均为验证性或综合性实验,学生只需按实验讲义介绍、教师指导进行操作就能得出结果,导致学生实验前不思考、不查阅相关文献,实验中机械操作,实验后抄袭实验报告,缺乏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2]。
1.2 考核指标过于简化,不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的治学态度[3]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考核采用实验报告结合期末笔试、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但不乏有重结果、轻过程之嫌,表现在有些学生实验课上走过场、期末考试靠死记硬背过关,课程结束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少之又少。
1.3 教学方式不够灵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室的使用率不高,加之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或者担心出现安全问题,所有实验操作均采取反复强调加亲身示范的方法,这虽然达到了防患于未然的目的,但长此以往使学生依赖心理加重,部分学生只能机械模仿,不能主动思考,变成了“提线木偶”,更谈不上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使得本应趣味性较强的实验课变得枯燥乏味。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实验教学方式与实际应用有较大差距,致使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相对较差,岗位适应期延长。
2.1 增加课时,增设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本次改革将实验课程的总学时增加为60学时,原先的4个实验项目不变,在课程开始时安排学生选题和设计实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20多种代表性药材供其选择,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此范围以外选择,包括实验所需简单仪器和试剂。原则上设计性实验为12学时,根据实验性质可以略有改动,但需要学生合理安排,以免影响其他教学活动。
自主设计性实验重点考查学生对前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并使学生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深刻理解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的一般规律,主动利用这些规律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并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考核过程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首先,教师提前审核学生的文献综述、选择的实验材料、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可行性论证。对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分,并给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对不合理或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行的实验方案不评分,学生可重新选题、设计。对于选题和设计困难的学生,教师为其准备了一些候选设计提纲,由学生完善并组织实施,但这部分学生此环节的得分将受到较大影响。
其次,针对特殊选题,教师认为确实有意义、有必要的,可指导学生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消除疑虑,确定方案,简化步骤,同时发现并解决新问题,锻炼师生共同钻研、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正式实验。多数学生的实验取得了圆满的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但难免有些设计最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对有必要的、时间允许的实验重复进行。并根据学生对实验方案的改良及其在整个实验设计和实施中所表现出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分。评分时要求实验结果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整个设计性实验成绩的20%。
以上措施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注重设计实施中的细节、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基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2 采用全面的考核方法,多方位评价学生能力
考核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为了促进学生认真参与教学活动,增加了课程考核指标,拓宽了考核范围,力求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实验中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
实验课程考核成绩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技能测试成绩(占30%),包括期末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理论基础和常规操作的掌握。第二部分为平时实验成绩(占40%),包括预习报告(10%)、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15%)、实验操作和卫生安全指标(15%)。第三部分为自主设计性实验考核成绩(占30%),从文献综述,实验设计,实验计划、操作、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改革后的考核方法更注重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考核更全面,更具操作性。另外,对于综合性实验中学生提出的建议,包括实验方案的改进、新型实验仪器的选择、节能及安全措施的小建议,一经采纳或者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均可酌情加分。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热情,他们为了能提出好的建议,反复查看学习资料,集思广益,课后展开激烈讨论,使学习成为一件富有乐趣和挑战的事情。
2.3 采用引导启发法,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首先,要求学生撰写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预习报告,设计性实验要撰写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学生未进实验室就对实验了然于胸,杜绝了盯着实验指导看一步做一步,做完实验却不知所然的现象。
其次,变“填鸭式”“提线木偶式”教学为引导启发式教学,分别由各组选派代表介绍实验原理、步骤等,教师做必要补充。对关键环节或注意事项,先由教师做引导性提问,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做简要补充,关键操作仍由教师示范或多媒体演示,同时请学生代表重复。
最后,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直接告知解决方法,而是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并采取适当措施。
以上改革措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即丰富了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创新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在改革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教师探讨解决。具体为:(1)改革后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了,需要加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教学组统一印制了分项评分表,以便教师量化评分使用。(2)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开展对实验室的使用造成了较大影响,我们通过灵活调配,充分利用实验室闲置的空间和时间段进行预实验,同时利用教师的科研实验室进行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傅鹏,邹登峰,叶勇,等.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大众科技,2011(8):185-187.
[3]祝玮.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考核评价方法[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7):76-77.
G420
A
1671-1246(2014)05-0097-02
注:本文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WZ20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