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昌,钱红芬,周维华
(1.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嘉峪关分所,甘肃 嘉峪关 735100;2.兰州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所嘉峪关疾控站,甘肃 嘉峪关 735100)
兰新线旅客列车控烟现状调查与分析
陈永昌1,钱红芬2,周维华1
(1.兰州铁路卫生监督所嘉峪关分所,甘肃 嘉峪关 735100;2.兰州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所嘉峪关疾控站,甘肃 嘉峪关 735100)
目的 对兰新线旅客列车控烟现状进行调查,为旅客列车控烟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与自填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5列旅客列车旅客及乘务人员的吸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旅客及乘务人员吸烟率低于全国调查人群吸烟率,普通列车旅客及乘务人员吸烟率最高(22.1%),男性吸烟率(19.7%)高于女性吸烟率(5.9%),30~49岁组吸烟率最高(18.8%),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吸烟率最高(22.4%)。结论 兰新线旅客列车控烟成效明显,但普通列车、男性、30~49岁、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者吸烟率较高,应制定控烟条例;同时,乘务人员吸烟率明显高于旅客,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
兰新线;旅客列车;控烟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成年人吸烟人数超过3.0亿,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者超过100万[1]。我国是世界上因使用烟草导致死亡人口最多的国家[2],与没有国家层面的控烟法律,控烟缺乏执行力有关。我国还是《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3]的缔约国之一,“自2011年1月起,中国内地将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其他可能的室外工作场所逐步禁止吸烟”,这是根据该公约要求提出的目标。旅客列车是国人出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控烟情况直接影响车内环境和空气质量,与旅客身心健康密切相关。2013年3—5月课题组对兰新线运行的旅客列车控烟现状进行了调查,评价了控烟效果,分析了控烟影响因素,为旅客列车控烟工作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1.1 对象
兰新线运行的25列旅客列车,其中特快12列(25T型),快速8列(25K、25G型),普通5列(25B、22B型)。现场走访观察16 530人,问卷调查旅客3 000人,乘务人员800人。
1.2 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5列旅客列车作为监测点,现场观察旅客吸烟情况。此外,每列随机抽取硬卧、软卧、硬座、餐车各1节为调查点。每节车厢随机抽取旅客30人,每列抽取全列乘务人员(平均32人),对其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1.3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观察与自填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包括现场列车内吸烟情况、禁烟标识、吸烟区设置、禁烟制度制定、禁烟宣传、制度执行、监督禁烟情况以及被调查人吸烟情况、旅途中吸烟原因等。
1.4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经相关专家多轮修改论证,调查人员均经过培训且考核合格。
1.5 统计分析
采用Concise statistics 10.31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检验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一般情况
列车车厢内、餐车车厢内为禁烟区,25列旅客列车醒目规范的禁烟标识张贴率、控烟制度建立率、列车负责人禁烟知晓率等均达100.0%。同时均设立兼职控烟管理人员,100.0%利用列车广播宣传控烟知识和制度。列车两节车厢连接处通过台设吸烟区,标识设置明显。
2.2 不同车型旅客吸烟情况
通过现场走访观察禁烟车厢旅客吸烟情况,以8:00~9:00、12:00~13:00、18:00~19:00为观察时段,分别统计各调查车厢内旅客人数、吸烟人数以及不同车型旅客吸烟率,见表1。特快列车旅客吸烟率为13.3%,快速列车旅客吸烟率为16.2%,普通列车旅客吸烟率为22.1%。不同车型间旅客吸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34.1,P<0.05)。
表1 不同车型旅客吸烟情况[n(%)]
2.3 不同性别旅客及乘务人员吸烟情况(见表2)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男性吸烟率为19.7%,女性吸烟率为5.9%,有显著性差异(χ2=1 663.9,P<0.05)。
表2 不同性别旅客及乘务人员吸烟情况[n(%)]
2.4 不同年龄段旅客及乘务人员吸烟情况(见表3)
30~49岁组吸烟率最高(18.6%),各年龄组间吸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0.2,P<0.05)。
表3 不同年龄段旅客及乘务人员吸烟情况[n(%)]
2.5 不同文化程度旅客及乘务人员吸烟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文化程度旅客及乘务人员吸烟情况[n(%)]
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吸烟率最高(22.4%),初中文化程度者次之(17.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吸烟率最低(8.4%),不同文化程度吸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6.8,P<0.05)。
2.6 旅客与乘务人员吸烟情况(见表5)
乘务人员比旅客吸烟率高,二者有显著性差异(χ2=12.4,P<0.05)。
表5 旅客与乘务人员吸烟情况[n(%)]
调查表明,旅客列车旅客及乘务人员吸烟率为16.3%,明显低于全国调查人群吸烟率(32.9%)[4],有显著性差异(χ2=236.3,P<0.05)。这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有效执行密不可分。1985年10月1日由爱卫会、铁道部发布实施的《关于禁止旅客在列车上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和在不吸烟车厢内吸烟的规定》[5]明确规定,对在不吸烟车厢内吸烟者,要进行劝阻,令其到指定地点吸烟,对不听劝阻者,予以罚款。1996年9月1日实施的《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规定,车厢内禁止吸烟,应有禁烟的明显标志和管理制度[6]。1997年1月7日,爱卫会、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发布的《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指出,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禁止吸烟场所必须设立明显的禁止吸烟标志;禁止吸烟场所不得设置烟草广告标志,不放置吸烟器具;公共交通工具车身不得设置烟草广告标志;对违反该规定的经营或管理单位,由卫生及有关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或通报批评、取消有关荣誉称号,并根据情节给予警告、罚款500元~1 000元的行政处罚;对违反该规定的个人,卫生检查员应进行教育,责令其停止吸烟,并处以10元罚款;对经教育、劝阻仍不执行该规定者,可处以2~5倍罚款。铁道部和交通部还就上述禁止吸烟的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就相关问题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分别于同年6月和12月发布执行[7]。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8]。国外研究显示,控烟立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二手烟暴露,还可以增加吸烟者尝试戒烟的努力,降低吸烟率[9,10],严格的控烟立法施行时间越久,人们对这类政策的负面情绪越弱,包括吸烟者在内的人们对这类政策的支持度和依存性会越高[11,12]。
本次现场观察与问卷调查所得的吸烟率分别为16.0%和16.3%,经计算两者无显著性差异(χ2=0.22,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可作为评价旅客列车控烟效果的依据。本次调查结果与甘肃(15.7%)、新疆(17.1%)居民吸烟率[13]无显著性差异(χ2= 0.88,P>0.05),这是因为兰新线贯穿甘肃、新疆两省区,旅客多为区域内居民。本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列车、男性、30~49岁、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的旅客吸烟率高于其他人群,这为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控烟措施指明了重点干预人群。普通列车旅客吸烟率最高,与旅客列车内环境卫生质量较差、禁烟制度的执行不力、旅客综合素质不高等有一定关系。男性旅客吸烟率高于女性,可能与当今社会男性生活压力较大有关,这与全国调查情况相一致[4]。乘务人员吸烟率明显高于旅客,是由于乘务人员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运行环境中,心理、生理受到影响,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尽管兰新线旅客列车控烟效果较好,但仍应看到控烟的复杂性。为此建议,尽快制定控烟法律,使国人认识到控烟的意义和重要性;加大禁烟宣传力度,培养全民无烟意识,加大处罚力度,形成有效吓阻;积极开展创建无烟列车活动,将其纳入红旗列车评比范畴;抓好重点列车的控烟工作,使高铁、动车及进京、进沪、进穗列车达到无烟要求。
[1]段涵敏.控烟形势不容乐观[N].湖南日报,2013-05-26.
[2]杨功焕,胡鞍钢.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外专家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1.
[3]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EB/OL].http://www.who.int/tobacco/ framework/WHO-fctc-.chinese.pdf.2005-06-13.
[4]张梅,李镒冲,姜勇.我国居民对烟草危害及控烟问题的认知情况[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2):101-103.
[5]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关于禁止旅客在列车上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和在不吸烟车厢内吸烟的规定[S].1985.
[6]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7]爱卫会,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S].1997.
[8]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实施细则[S].2011.
[9]Hackshaw L,McEwen A,West R,et al.Quit attempts in response to smoke-free legislation in England[J].Tob Control,2010,9(2):160-164.
[10]Guide to Community Preventive Services.Decreasing tobacco use among workers:smoke-free policies to reduce tobacco use[EB/OL].http// www.thecommunetyguide.org/tobacco/worksite/smokefreepolicies.html.2005.
[11]BORLAND r,Yong H H,Siahpush M,et al.Support for and reported compliance oith smoke-free restaurants and bars by smokers in four countries:findings from the Intermational Tobacco Control(ITC)four country survey[J].TobControl,2006,15(Suppl 3):iii34-41.
[12]Huland A,Higbee C,Borland R,et al.Attitudes and beliefs about secondhand smoke and smoke-free policies in four countries:findings from the Intermational Tobacco Control Four Country Survey[J].Nicotine Tob Res,2009,11(6):642-649.
[13]张荔,崔颖,王超,等.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居民吸烟、被动吸烟及戒烟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2):137-139.
R195
A
1671-1246(2014)05-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