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伟,李艳红
(郑州市卫生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5)
了解是教育的起点,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1]。《学记》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系统地、不间断地进行。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班级而言也是一样的。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各有差别,班主任要做到“对症下药”,必须认真了解学生。对于新生而言,突然离开原来熟悉的环境,来到陌生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和生活,生理和心理也会有不适应。因此,对新生的管理工作必须细致入微、扎实深入。班主任在新生入学初期就要深入学生,及时全面地了解、研究学生,为班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2]。
学生的一般资料:姓名、年龄、民族、户籍、成长经历、家庭状况、家庭成员等;学生的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患过重大疾病)、心理状况、性格特征等;学生的学习状况:初中阶段的学习基础状况,对各门学科的看法、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爱好和特长:有哪方面的兴趣爱好,初中阶段是否担任过班干部等。
在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情况的基础上,了解学生集体,把握整个班级的情况[3],包括学生总人数、男女生比例、住校和走读人数、团员人数、生源分布、学生家庭类型、学生家庭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班风以及当前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2.1.1 查看学生的信息资料 报到、注册是班主任与新生的第一次接触,为了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尽快了解学生,熟悉班级情况,报到前笔者预先从学生科给班主任的学生信息里查看本班学生的资料,了解学生的姓名、年龄、生源分布等,在学生报到时再次核实与熟悉学生信息,以进一步加深印象。
认真查看入校时学生填写的基本信息登记表,尽快熟悉学生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个别特殊的学生,如家庭情况、身体素质、心理情况、学习情况等异常的学生进行特别研究并记录。例如,通过查看学生基本信息登记表,笔者发现班里有几位学生年龄较大,为往届初中毕业生,笔者分别和他们进行了谈话,了解其初中毕业后的去向,发现有些学生是到社会上打工了一两年才来我校就读的。对这些学生要重点观察,因为他们在社会上的经历极有可能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还有些家庭特殊的学生,要对他们多关心,多与其沟通。
2.1.2 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 观察是了解和研究学生的重要手段,笔者利用日常工作中每一次和学生接触的机会,观察学生最自然、真实的一面。
报到时:对每位学生及陪同家长进行观察,听其言观其行,初步了解学生的信息和基本情况,对个别性格特别内向、情绪异常的学生进一步和其家长进行沟通。军训时:只要没有课,笔者就去训练场,一方面鼓舞士气,另一方面也从学生的训练中观察其身体素质、意志品质、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爱好、特长等,并利用这个机会初步物色班干部。查寝时:检查宿舍卫生,看有无安全隐患,了解学生作息、相处等问题。早、晚自习检查时:检查班级卫生和学生纪律、仪表、学习情况等。例如刚开学时,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因为思想上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自习时总玩手机,于是在班会时重点强调这个问题,告诉学生第一学期所学基础课对后面临床护理学科的重要性,希望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每位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和计划。
2.2.1 与学生沟通 对于特殊学生,包括身体、心理、家庭等有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应找时间和他们单独谈心,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使学生敞开心扉,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采取措施。平时则利用查寝的机会和学生沟通。宿舍是学生在学校里的“家”,学生来到宿舍是最放松的时候,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更容易和教师无拘无束地聊天。因此,这样的沟通特别有意义,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尽力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也拉近了师生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更容易了解学生最真实的信息。
2.2.2 与班干部沟通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动向关系到班级的建设,尤其是新成立的班委,他们一方面要适应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协助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刚入校的班级管理任务较重,时间紧,面临的问题较多,对班干部的身心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和考验。笔者经常和班干部沟通,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对他们所犯的错误不是一味指责,而是与他们一起查找问题的原因,想解决的办法,指导他们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2.2.3 与任课教师沟通“众人划桨开大船”,对于一个班集体,单凭班主任一人之力是很难管理好的,只有凝聚任课教师的力量,做到齐抓共管,才能将班级管理好。笔者主动向任课教师介绍班级学生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反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经常与任课教师就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课堂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沟通。对于各任课教师反映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及时解决,在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2.2.4 与学生家长沟通 入学报到时几乎所有家长都会陪同学生,笔者尽可能利用这次机会与家长进行第一次沟通,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信任和配合。入校后对于学生请假,要求不论病假、事假都必须由家长亲自给班主任打电话,特别是节假日返校、晚自习请假要求更加严格。对于特殊家庭的学生,笔者和其家长及时进行充分沟通,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
记录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并且及时更新,保持联系,这一点非常重要。入校时笔者采取的方式是学生登记、家长核对,并告诉每位家长、学生,更换号码一定要及时和班主任联系。记录班级、学生存在的问题,要求值班班干部对学生会各部每天扣分、加分情况必须做到日日有记录,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罚到人,每周汇总并在班级公布。这些都可作为了解学生的客观渠道,发现哪些学生存在问题可以及时沟通、解决。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心的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班主任应经常反省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是否充分,对他们的评价是否准确,是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否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一些问题学生。有时候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让教师或其他学生知道,我们单凭其表象、行为很难真正了解学生。而反思是对工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有利于纠正偏差,发现不足,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研究;反思可以使工作忙而不乱,多而不杂;反思也是班主任完善自己、自我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1]王彦才,郭翠菊.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3]张风光.全面了解学生 做合格的中职班主任[J].现代教育科研:教学研究,2012(7):103.
[4]刘家怀.班主任应有“火眼金睛”[J].教育艺术,2010(5):4-5.
[5]孙有福.现代班主任沟通方式的嬗变[J].教学与管理,2011(31):25-26.
[6]申圆圆.让反思成为班主任的思维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