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军,关宇廷
(1.沈阳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4)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信用制度的逐渐强化,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诚信,便没有市场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目前“90后”医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流群体,他们诚信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逃课、旷课现象。部分“90后”医学生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逃课、旷课成风(尤其是节假日之前的课程),令任课教师非常头痛,有的以各种不真实的理由请假;有的找其他专业的学生替自己上课;有的干脆旷课,导致一个班30人最后只剩不到10人上课。
(2)抄袭成风。一些“90后”医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论文和作业不是认真查阅资料、仔细钻研,而是东拼西凑、剽窃抄袭,有的甚至直接从网上下载。在结业论文中,一个班竟然有3篇文章是从同一个网站下载的,还有的医学生抄袭时甚至连内容都不看。
(3)考试作弊现象。尽管各高校都制订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不仅对考场纪律有严格规定,而且对监考教师也有严格的要求,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花样百出,作弊的手段也令人防不胜防,有的竟然使用现代科技工具,甚至连厕所里都有关于“枪手”的广告。
拖欠学费、助学贷款。在一些欠费的医学生中,有的把学费挪为他用,或投资做生意、吃喝玩乐交朋友,或参加校外的各种考试、辅导班,或在校外实习时交纳房租及实习费,甚至还有一些“90后”医学生利用虚假的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等。有的“90后”医学生毕业后即使有了偿还能力,仍不还所借贷款。这些行为不仅给正常的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也给真正需要助学贷款的学生带来了很多困难,导致其求学之路越来越难[1]。
一些学生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对于同学的错误、违纪行为不仅不予以制止,还帮助隐瞒,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求职择业时,部分“90后”医学生为了推销自己,在求职简历上大做文章,虚构经历,涂改成绩,制造假证,夸大事实,冒充学生干部等。随意违约现象也较为严重,如不履行约定,随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把协议当跳板等。这些失信的行为,不仅影响学校的声誉,也严重影响用人单位对“90后”医学生的信任,同时也不利于就业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传统的道德观念被否定、淡化,而新的道德体系尚未真正建立。现实生活中公正、公平、公开的风气尚未完全形成,一些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到“90后”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一些学生因为辨别能力较弱,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诚信原则产生了怀疑。由于就业压力和社会用人机制上的偏差,导致“90后”医学生诚信观的错位,在一些“90后”医学生的认知中,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是获得某种利益回报的途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90后”医学生多数出生在“421”家庭中,即4个祖辈2个父辈共同呵护1个孩子,祖辈、父辈6个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意志品质、个性的形成与祖、父辈的言传身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现在家庭教育看重的是得高分进名校,其他方面都是次要的,导致一些“90后”医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对不守承诺、不诚实的行为不以为然。一些家长还有意无意地对孩子灌输做老实人吃亏,讲信用无用的观念,将孩子的一些投机取巧行为夸奖为聪明[2],甚至在一些事情上帮助子女弄虚作假,进行不正当竞争,在这样的家庭影响下成长起来的“90后”医学生,诚信素质就可想而知了。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普遍以提高升学率为追求目标和工作重点,重智育轻德育,结果使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进入大学后,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也很不理想,主动性、针对性不强,研究“90后”医学生思想教育的课题在数量、质量上均不够。学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忽略了诚信教育,只注重教学生如何写简历、写自荐信,如何包装自己提高就业率。一些自身诚信素质不高的教师的言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逐渐使“90后”医学生怀疑诚信的存在。
“90后”医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得到家长太多的关爱,自我意识较强,社会经历简单,在利益面前往往更多地考虑自己,缺乏换位思考,从而背离诚信原则。在当前价值趋向多元化的情况下,“90后”医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双重标准,即为求得竞争公平而希望社会诚信,而责任意识的淡薄又使他们走向“自我”。这种双重标准使“90后”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容易迷失方向,社会上失信现象屡有出现,当“90后”医学生理性思辨和判断选择失误时,就会随波逐流,出现诚信问题。
在“90后”医学生诚信道德教育中,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至关重要。教育环境既有校园文化环境,也有社会、学校、家庭三者融合的系统环境,家庭诚信是基础,社会诚信是保障,学校诚信是关键。就高校诚信道德教育系统而言,高校要高度重视“90后”医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把诚信道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突出诚信道德素质这一考核指标,提高“90后”医学生素质水平,构建全方位、全员化、全过程的诚信育人网络,营造一个全体师生员工都诚实守信的环境氛围[3],扎扎实实推进“90后”医学生诚信道德教育。
诚信问题首先是道德品质问题,因此,加强“90后”医学生诚信教育就是要提高“90后”医学生的道德品质。当代“90后”医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要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诚信观念,自觉地把外在的诚信准则内化为自身所遵循的理念,并通过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等自律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诚信形象,这对“90后”医学生走好今后的人生路非常关键。
在“90后”医学生中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深刻领会坚持“八荣八耻”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要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做有损个人和国家声誉的事。同时,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医学生应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实守信的原则,让“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荣辱观成为行动纲领和指南,注重诚信,崇尚文明,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
在诚信教育中,除了教师的示范效应外,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也至关重要。必须坚持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的有机结合,要引导“90后”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学校要在校园内积极宣传,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同时举办各种以诚信为专题的报告会、座谈会,运用校报、广播、宣传窗、黑板报、网络等宣传媒体开辟专栏、专题、专版,开设“诚信论坛”,让学生自己充当诚信教育的主体。建立学生骨干网络,发挥其引领作用,让优秀学生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朋辈教育功能。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起“诚信行为光荣、失信行为可耻”的道德信念,培养“90后”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参与热情及奉献精神,从而健全其人格,提升其诚信品质。
根据诚信教育的基本实践和高等院校德育实际,在高校建立和完善集教育、记录、评价、反馈与再教育为一体的诚信教育机制。一是建立“90后”医学生诚信档案,将“90后”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行情况以动态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90后”医学生的在校行为给出信用评分,出具个人信用评估报告,并存入毕业档案中。这份诚信档案将跟随其人事档案一并交给用人单位。二是建立信用征询系统,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网络技术将“90后”医学生的诚信资料列入网上电子注册系统,实现信用信息系统共享。三是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定期对学生学习、经济、生活、择业4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与奖学金、评优、入党等挂钩,使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5]。
[1]尹晓菲.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教育导刊,2005(12):49-51.
[2]赵永明.“90 后”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多元视阈与对策[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4-106.
[3]耿俊茂,张瑞,邱杰.基于大学生诚信道德困境的教育对策探析[J].高教论坛,2011(12):3-5.
[4]周湘浙.大学生就业指导[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王德欣.高校德育呼唤大学生诚信教育[J].教育探索,2006(6):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