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逼近6.0大关,升值趋势并未能扭转。然而,面对国家外储的连创新高和中国制造业低迷现状,业内对人民币升值抵制的呼声再起。
2014年1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问价大幅上升58个基点至6.0950,创下历史新高,同一时间,即期汇率也一举突破6.05大关,收盘报6.0434历史新高。
2013年人民币创下了41次新高,兑美元中间价累计上涨了近3%。中国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国际资金避风港的角色,当国际资金迅速从上述新兴市场撤离时,并未全部回到美国,而是囤积在香港又或者直接进入中国大陆。
2013年全年,金砖五国中人民币“一枝独秀”,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强势升值,其他四国都出现不同程度回落。
据权威媒体报道,国内外专家和投资者普遍预测,人民币汇率今年将突破1美元兑6美元,汇率步人“5时代”指日可待。
受青睐的人民币
在香港,人们正在忙着将手里的港币兑换成人民币。
过去几年,时常有媒体炒作香港人不欢迎大陆人的话题,有时真假难辨,但香港人钟意人民币则是千真万确。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香港这个金融中心已经将人民币国际化视为未来重要的增长动力,香港的目标是长期维持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地位。
2013年是中央批准香港从事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4项业务的第十个年头。根据香港金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11月底,香港的人民币存款达10085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香港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但新加坡和伦敦这两个强大的竞争者也在突飞猛进。为保优势,香港正在积极争取上调个人每日兑换额度2万元人民币的上限,并积极推进内地香港基金互认。这两项工作都有望在今年内实现。
对香港的老百姓来说,人民币升值却不见得是件好事,最直接的损失就是手中的港币资产不断贬值。粗略按照80:100的汇率计算,港币兑成人民币就已打“八折”,但近期的实际汇率已经进入78或77的水平。
眼见辛苦的积蓄不断缩水,不少港人几年前已经开始陆续将手中的港币积蓄换成人民币,力争资产保值。香港上环一条狭窄的街道两边开满货币找换店,每家找换店的玻璃上都贴着当天的人民币兑港元汇率,人民币已经成为这些找换店的最主要生意,每天前去换钱的顾客需要最多的也是人民币。
跟港人担心资产缩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升值的人民币让大陆游客的购买力更强了。近几年,内地的生活成本不断飙升,再计入人民币兑港币的汇率因素,大陆豪客已经席卷香港:“大妈”豪爽抢金,年轻人大手笔购置各种奢侈品……除了因为香港价格本身就比内地低廉之外,人民币换算成港币再八折也是刺激因素之一。就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面对大陆游客惊人的购买力,香港民众五味杂陈。
制造业压力重重
对中国大陆居民而言,更贵的人民币确实意味着更划算的海外购物之旅。不过,从长期来看,如何保持中国产品与服务的出口竞争力,是严峻而关键的任务。它将影响的是中国大多数人的远期收益。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对欧美日的外贸额仍然弱势,其中对欧盟贸易额增长2.1%,对日贸易额下降5.1%,对美国则取得7.5%的涨幅。总体而言,中国2013年进出口总值为25.83万亿人民币,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低于年初制定8%的目标,连续两年没有完成既定目标。但考虑到人民币连续升值,国外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去年依然取得1.61万亿人民币的贸易顺差,同比上涨12.8%,也算基本完成任务。
“我认为这数据多少有点水分。”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商人王建民表示,王建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珠三角建厂,从事纺织品出口贸易的生意。由于成本上涨及订单萎缩,近年其在国内的厂房早已关停,但其去年的进出口贸易额依然达到1亿元。按照他的说法,他所从事的工作叫做“资金进出口”,就是通过虚假贸易流通资金。
国内频频出现大规模虚假贸易让热钱入境的情况,2013年前三个月,内地出口“集成电路”数量同比增长近七成,但出口金额同比暴涨近3倍。同时“贵金属”一项的统计也显示出单价飞涨的情况,这种不合理的单价飞涨,让监管层意识到存在虚假贸易的情况,从而在5月开始加强监管。
据业内人士透露,大部分类似的贸易集结地都在香港,而去年进出口数据中,与香港的双边贸易对总体数据增长的贡献最大,增长了17.5%。
虽然贸易顺差依然在扩大,但中国制造在吸引外资方面的能力似乎在减弱。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中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14.58亿美元,同比下降5.71%;而临近生产成本较低区域例如越南,2013年吸收外资增长了54%,其中大部分均集中在制造加工业领域。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2013年大部分新兴市场货币普遍下跌,例如印尼盾兑美元跌至5年新低,中国制造的出口压力不断积聚。
“如果人民币再涨,我也只能把厂搬到越南去。”中山健步鞋业的董事长刘长宁表示,人民币升值以及工人工资的大幅上涨,让刘长宁的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我也明白政府希望我们转型于国内消费者。”他表示,曾在2009年前后着手在国内建立渠道以及品牌,到目前我们也还没有成功。按照他曾经设计的战略规划,未来国内只保留设计及市场营销部门,生产厂家则搬到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去。
“内贬外升”
人民币“外升内贬”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广义货币存量(M2)尚不到30万亿元,2013年4月这一数字就迈过了100万大关,到了2013年11月末,M2余额已达到107.93万亿元。汇改8年货币增长了3倍多,中国的潜在通胀压力可想而知。
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原因有哪些?
汇改8年,是人民币单边升值的8年,同样也是中国出口增长和外商投资最为迅猛的8年。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而大幅的贸易顺差会将天量美元滞留在中国。由于我国政府采取的是结售汇制度,就是拿印出来的人民币去购买流人中国的美元,而美元流入越多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速度就越快,这造成了货币的超发,所以国内隐性通胀在所难免。
正是由于我国经济过度依赖于对外出口,为欧美国家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再加上欧美国家的农产品已经完全现代化,所以欧美国家的物价目前相对比较稳定。但由于中国出口的是大量商品,换回来的是花花绿绿的美钞,这并不能带来实质上的物质财富。所以本来中国1元钱可以对应1元价值的商品,而现在由于出口损耗了大量的资源,1元钱只能对应价值0.5元都不到的商品了。
热钱流入也是人民币内贬外升的元凶。虽然我国央行对外宣称人民币汇率是参照一篮子货币而定,但各种货币所占权重外界并不清楚,实际上人民币汇率都是由央行操作。而西方国家为了使人民币升值,就一直以汇率操纵国为要挟强逼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而人民币单边升值强烈预期,加上美联储量化宽松QE系列的推出,使大量热钱流人中国,在推高国内物价的同时,也助推了国内的房价泡沫。
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也是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重要原因。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先后进行四轮QE,中国政府也推出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地方政府更是推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就使得近年来银行一轮又一轮的信贷大跃进,M2增速始终无法回落到13%以内。靠高投资、高流动性、高负债带来的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质量堪忧,并且还会带来潜在的恶性通胀,使得近年来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骤降。
欧美国家货币超发流向了全世界,将通胀转嫁给新兴经济体国家,而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信贷规模扩张过度,会造成国内民众深深感受到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了。真正要让人民币解除对外升值对内狂贬的宿命,就必须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进行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让人民币汇率在市场的作用之下自由浮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