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纾难
春秋季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我国过敏性鼻炎发病率大概在10%~20%,且随着空气污染加重及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升高趋势。患者常于接触冷空气或吸入刺激性气味时出现喷嚏、鼻塞、流涕、鼻痒等,反复发作不能有效控制可能进展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等。
笔者通过近30年的临床工作的体会,对过敏性鼻炎及相关过敏性疾病总结了以温阳通窍为主要治疗法则,同时兼顾调理体质和脏腑的治法,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对应为“鼻鼽”
风寒侵袭是贯穿鼻鼽发病始末的重要原因之一。鼻窍与外界相通,是人体卫外的第一道门户,对四时之气敏感,最易感受风寒。风夹寒邪侵袭,则鼻户首先受累,表现为流涕、鼻痒、鼻塞、喷嚏等。临床发现异味气体刺激亦可引发鼻鼽相关症状。
还有,鼻鼽频发是由肺为娇脏,不耐寒热的特点所决定的。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合皮毛而卫外,无论是对鼻窍功能还是卫阳功能都具有支持作用。而肺为华盖,最易受寒邪损伤,鼻鼽反复发病亦导致肺脏虚寒,肺脏虚寒的存在又使鼻鼽更易发病,以此恶性循环,鼻鼽呈常年发作。
治法以辨病辨证,协理脏腑为主
中医重视辨证与辨病。对于鼻鼽,其病因病机关键在于卫阳不固,肺气不宣,或内热外寒、或真阳不充。针对于此,笔者一般以过敏煎为基本方(防风、银柴胡、乌梅、甘草),同时针对不同患者的体质结合脏腑进行辨证加减。
鼻鼽发且脾胃虚弱者,常加焦三仙、山药、白术等助其健运,而伴有湿阻中焦者常加厚朴、茯苓、薏米、苍术健脾除湿。
因肾阳不足而发鼻鼽者,组方中常用到鹿角胶、干姜炭温补脾肾,以发全身阳气,并结合季节气候特点,酌情调整温阳药用量,以免出现温燥伤津之象。
鼻塞流涕为患者就诊时较为痛苦及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者可伴随头晕、头痛、纳差、乏力等全身不适。故常用细辛散寒通窍入肺经;枳实、枳壳宽胸理气入脾胃;鹅不食草、苍耳子通鼻窍;伴头痛者前额阳明加白芷,头后太阳加羌活,两侧少阳加柴胡,巅顶厥阴加藁本,疏通经络。
同时兼顾体质并调,除恶务尽
过敏性鼻炎最易反复发作,根本原因在于特殊的易感体质,有针对性地对体质进行调理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治疗上,缓解期仍遵温阳通窍的基本法则,以量轻之剂微微生火,调整阴阳,注重脾胃调养,对于温补过程中出现身热、咽干、心烦者,可间断应用紫草、丹皮清热凉血,以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改善体质目的。
验案举例
患者刘某,女,白领,33岁,初诊:反复鼻塞
流涕9月余,每遇冷空气及刺激性气味后发作,涕清、伴喷嚏、周身乏力、头痛不适,平素可伴发皮肤瘙痒、湿疹发作,易反复感冒,冬季手脚发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辨证属风寒在表,阳虚窍闭,治以解表散寒,温阳通窍,祛风止痛。方药:银柴胡10g,乌梅10g,防风6g,细辛3g,炙麻黄6g,藁本10g,羌活10g,路路通10g,鹅不食草10g,苍耳子6g,炙甘草10g。其中以过敏煎去五味子为底方,麻黄宣畅肺气、辛温散寒,细辛助麻黄解表散寒并能通利九窍,藁本、羌活祛风止痛,引经报使,以达到祛风活络、通利经脉之功,鹅不食草、苍耳子通鼻窍,配炙甘草调和诸药,共7剂。
二诊时患者诉周身乏力明显减轻,上方稍作加减继续服用。此后如有浊涕加用鱼腥草、芦根、败酱草清热消痈;如湿疹发作,咽痒鼻炎加用紫草、当归凉血活血,浮萍、地骨皮、青蒿透疹止痒;病情稳定加鹿角胶烊化冲服以温补肾阳等。患者服药1个月后喷嚏、流涕、鼻塞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服药4个月后除感冒时,困扰多年的头痛不适消失;服药6个月,诉不再怕冷,手脚温暖,不再因进入空调屋而喷嚏、流涕不止。服药期间感冒发生次数亦减少,全身状况较前明显好转,几如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