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控制人玩儿的就是失踪
“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葛柏越给石杰拨了个电话,不成想电话那头是冷冰冰、标准的女声。
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不能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来直面问题?这种躲猫猫似的玩失踪不嫌幼稚?葛柏越不禁有些心烦意乱,恨不得一头跳进电话的那头将石杰揪出来,看他还能躲避到几时。葛柏越一边恨恨地摁掉手机,一边没好气地“诅咒”:石杰他一定是病入膏肓,否则,怎么连电话都没办法接听了?
三年前,葛柏越审视石杰的深圳远景科技有限公司并购方案,方案只有简单的几页纸,根本不像葛柏越看到的那些海外并购案厚厚的一摞文件,但葛柏越从中看到了石杰的不简单,他放手让石杰独自操刀,结果几个月后石杰就坐在了远景科技的CEO办公室开始办公,这起并购在业内曾引起不小反响,不想经营了两年,远景科技没有达到预期,亏损继续扩大,导致两人发生重大分歧。一年前葛柏越用另外一个人接替了石杰,石杰就再也没有出现在葛柏越的视线。此后虽然葛柏越给石杰拨了好几通电话,也短信沟通过,但遗憾的是,对方一个电话也没接,一个短信也没回。一切泥牛入海、杳无音信。石杰在晒着葛柏越。
但葛柏越却绕不开石杰。2010年初,当葛柏越以1500万资金入股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占据70%的股份之后,葛柏越就成了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单一最大股东。而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实际控制权却掌握在CEO石杰手中。怪也怪自己当初大意,未曾派一兵一卒,以为情谊你侬我侬,故事就定会美好结局。不曾想三四年过去了,金世纪汽车电子发展的势头良好,葛柏越却被无情地甩在一边,成了个局外人。
整整一年没有召开过任何股东会与董事会了,葛柏越对自身财产的安全隐隐有些担忧。这种担忧与日俱增。石杰越是躲着他,葛柏越的内心就越是没有了底。作为70%的控股股东,却对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完全失去了掌控,一点都介入不进去。他很想找个人来评评这个理。于是很自然就想到了张海缨——金世纪汽车电子的董事长,也是第二大股东。
不管怎样,张海缨有这个责任、也有这个义务来帮助他解开这个结。
不过话又说回来,张海缨虽然是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发起人和最初出资人,他的董事长之职也和葛柏越的角色差不多,自从葛柏越的投资到位以后,张海缨本来早就想退出该公司,是葛柏越硬将他摁在这个位置不让走的。他也有他自己的日程安排。他有心帮这个忙吗?
“老张,我有点事情想找你聊聊,也许我们也该做一做总结了。将公司完全交到一个人的手里简直是太可怕了......”葛柏越迫切地想要找出个法子,来扭转目前这个不利局面。
看,当时的失误
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成立于2008年,如今已经成为行业内不可小觑的一个品牌,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
尽管时局艰难,但是当陈伟斯——张海缨的大学同学找到张海缨,说他工作多年的搭档石杰熟悉汽车电子的技术,万事俱备、只欠资金的时候,张海缨当即决定放手一搏。
在张海缨看来,这简直就是创业的梦幻团队。石杰和陈伟斯一个擅长技术、一个擅长管理,而且之前曾共同服务于某跨国公司的中国区,石杰是中国区技术总监,陈伟斯是中国区总经理,他们想必相知甚深。而且他们之前又是清一色的大学老师。葛柏越也曾做过大学老师,当然,这是后话。
张海缨的职责是筹措资金。按照陈伟斯与石杰开始的预测是,最多只需要投到300万元,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就可自负盈亏。于是在第一步,张海缨出资250万元,任董事长,占股60%,石杰和陈伟斯分别以技术和管理入股,各占比20%。一个为COO,一个为CEO,前者主抓技术和市场,后者抓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以他们两个人为主,共同组成高管团队,也算是一个较为平衡的管理架构。
为了将公司底子做实,张海缨在最初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周都要与石杰、陈伟斯他们开一个碰头会,讨论公司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前面大部分主题都集中在“钱快没了,赶紧找钱”。
时间过去了一年多,张海缨陆陆续续往里面总共投了900多万,项目预算已经超出了原来的两倍多,效果却远未达到原来的预期。张海缨无心再往里添钱。刚好他的另外一个更为看好的项目中途出了点事故,更迫切地需要资金,于是,葛柏越适逢其时地出现了。
葛柏越是张海缨在一次行业大会上碰到的,葛柏越是一家总部在北京的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主营智慧城市系统解决方案。在葛柏越看来,智慧城市未来主要的终端之一就是汽车,所以他已经对汽车电子行业有所布局,也有心继续扩大规模。两次见面之后,葛柏越决定入股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考虑到当时公司尚处于创业期,并未盈利,所以给予葛柏越的条件也相当优惠,出资1500万元,占股70%。张海缨的出资则退回到当初的250万元,其余600多万作为借款,连本带息退出。算是既解决了公司资金的燃眉之急,也缓解了张海缨的资金压力。
葛柏越非常欣赏简单的管理架构,也很看重主管技术与市场的COO石杰,觉得他思维敏捷,又有激情。CEO陈伟斯则因为不管具体的业务,所以对管理人员的了解和掌控其实也是松散和不到位的,此外,陈伟斯觉得业务需要花钱的地方要经常找自己,很是麻烦,于是经常授权石杰直接处理其经营运作中的财务需求,很快,公司财务就习惯了由石杰直接指挥,等于私底下将财务大印交到了石杰手里。
陈伟斯在公司里已经无所事事,隔三差五就找张海缨大谈特谈战略。他的内心又不免失望,觉得创业企业没有以前外资公司做起来那样合规,以及得心应手。
当张海缨偶然得知,陈伟斯已将财务大权私下交由石杰时,心里咯噔了一下,提醒大股东葛柏越派一名大员分管财务。葛柏越却因为太喜欢金世纪汽车电子这个团队,也许是喜欢得过了头,所以最后什么都没有派。而陈伟斯也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有了葛柏越这次出资,公司以后可能也不需要资金了,公司逐步配备的分管研发、市场的那些副手,经过一年多时间,也已经培养起来了,石杰一个人操盘没有问题,于是大家一致觉得没有问题,公司交给石杰,挺好。
果不其然,葛柏越的资金进来之后不到三个月,公司业务增长很快,开始有了盈利,并且在半年之后盈利势头良好。
几个月后,国内一个知名的汽车集团向陈伟斯伸出了橄榄枝,许以集团副总的高位,陈伟斯以公司处于创业期,还不能给他开高工资为由,全面退出金世纪汽车电子。此时的金世纪汽车电子,无论从形式还是实质,都已经交到石杰一个人手中。陈伟斯名下的股份也只留了几个点,其余转至石杰的名下。
一起并购案引发的不和
葛柏越与金世纪汽车电子的这段姻缘可说是皆大欢喜。
葛柏越是个有梦想的人,他想要在深圳打造一个新的平台,作为北京上市公司在南方的一个基地,毕竟,只要属电子消费类的终端产品,在深圳这一带,无论是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还是市场的敏锐程度,以及客户资源,都集中得相当好。在葛柏越的宏大愿景里,金世纪汽车电子将来有望成为北京上市公司南方基地里的一个主要成员。这对金世纪汽车电子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激励。
他——葛柏越——是下棋的高手,
他——石杰——则是一颗好棋子。
葛柏越需要石杰这样有雄心、有干劲、有想法的人才,共同实现自己的梦想。葛柏越曾向石杰讲起自己的规划和分析,和他的上市公司经营同样产品的一个美国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100亿美元,而他的公司在国内上市市值只有20亿人民币。国内市场有多大,这一点石杰一点即通。石杰对公司业务十分投入,这让葛柏越看到自己多年前开始创业时的身影。石杰几次深更半夜打电话,不是说自己刚刚想到的一个新的产品思路,就是谈一种全新的市场推广计划,葛柏越不以为忤,也几次三番被石杰的兴奋感染,两个人就这样在电话上讨论到精疲力尽。对石杰如此欣赏,使得葛柏越甚至不忌讳他身边高管的不满,希望石杰能更深地介入到自己的现有业务之中,果然,之后葛柏越在南方基地的一系列运作,都直接交由石杰处理。
葛柏越提议,从他出资到金世纪汽车电子的1500万元里,拿出其中的200万元,注册一个新公司,这个新公司先全资属于葛柏越,等到做起来后,大家再来商量业务怎么包装,以及如何分享胜利的果实。
因为有南方基地的规划,又有北京上市公司平台的诱惑,大家也都认可这个方案。其实大老板和具体的操刀人如此情投意合,任何事情操作起来都变得雷厉风行,民营企业的操作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规范,企业做大之后,再回头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也是常态。
葛柏越在南方又接连发起了几宗并购案。其中最大的一起并购案——并购远景科技有限公司,标的为2.5亿元,这些都是石杰亲自操刀。只是最后,这些项目运行得都不好,都还处于亏损状态中。
“并购远景科技技术公司已经两年了。公司对项目进展极不满意。销售额达到目标,公司却继续亏损甚至亏损加大。”葛柏越终于按捺不住,问责起石杰。一向习惯了旗开得胜的葛柏越,问起问题来也是非常强势,单刀直入,毫不含糊。
石杰这些年可谓是为葛柏越鞍前马后,殚精竭虑、费尽心思。葛柏越却是如此严厉的责难,他感到非常震惊。
还能怎么解释呢?远景科技技术公司并购之后,光是研发团队,就新增了400个工程师。这400个工程师,光年薪就是8000万的投入。石杰告诉葛柏越,如果没有研发,未来的销售额又从何而来,客户的需求必须先保证,以后才有可能有利润。
“增加研发工程师是你的事,利润却是我的事情。”当石杰正要就投入与产出发表一番高谈阔论时,葛柏越发出了最大的吼声。石杰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我一开始就不该帮你管这一摊子事。哪一件事不是我替你摆平的?即便我替你拿下所有单子,最后还不都是记在你的名下!”石杰一气之下,夺门而出。
从此,葛柏越派职业经理人接管了此前由石杰一手操刀的远景科技技术公司,是时,2012年底。
争论的焦点:公司有份还是没有份,这是个问题
葛柏越在深圳的其他几个项目都不盈利,只有金世纪汽车电子在赚钱,于是争夺的焦点就又回到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
因为其他两位股东,陈伟斯和张海缨于2010年相继退出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不再参与公司的具体运营,与葛柏越、石杰的交集比较少,也未与他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个产生不合,所以目前尚未加入到这场争夺战中。
争论的焦点在于:葛柏越到底是否拥有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的股份。
石杰的观点是:金世纪汽车电子赚钱,与葛柏越没有半毛钱关系。“要不是我们这帮人这么能干,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葛柏越从未参与过任何管理,因此不能分享胜利的果实。
葛柏越虽然在2010年出资了1500万元,但他很快又从金世纪汽车电子抽走了200万元注册一个新公司,新公司是在葛柏越个人名下,虽然新公司后来不赚钱,烂账也不应该成为糊涂账,账还是算在葛柏越名下。
葛柏越也认可这笔账。葛柏越的算法是,就算把这200万元算作当初从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借款,如今连本带息还上,葛柏越也划算。毕竟葛柏越是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大股东,占有70%的股份,如今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一年营收10亿元,净利润4000万元,光是利润一项,葛柏越一年也能占到2800万元。
石杰显然不认可葛柏越的大股东身份。“还大股东呢,歇菜吧,投资进来的钱,早就被你占用借用光了,早就出局了。”
葛柏越投资进来的有1500万元,注册新公司也只用了200万元,石杰显然将自己为葛柏越并购远景科技技术公司的佣金也都计算在内。按照行规,无论具体操盘并购的是个人还是中介公司,并购交易的佣金应该都在3-5个百分点。那么,远景科技技术公司的并购案,其标的为2.5亿元,葛柏越曾经说过会给石杰三个点的佣金,但是双方都没有说得那么明确。是给现金,还是给并购项目的股份?
葛柏越后来并没有为石杰支付这部分费用,石杰操作整个并购而且担任并购后公司的CEO,一直也没有向葛柏越提出给付这笔钱。不仅如此,在葛柏越和石杰打得火热的时候,葛柏越的南方基地不时需要花费,几乎每一次都是葛柏越提出,石杰便利用自己掌控的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替葛柏越垫资,这些开资加起来也有好几百万。张海缨曾经向石杰提出这样的往来账要及时清理,石杰也都当耳旁风。
本以为姜还是老的辣,葛柏越利用石杰和金世纪汽车电子做自己的“私活”,想要空手套白狼,最后虽然成效不大,项目未能达到预期,但谁成想这些你情我愿的事情到今天竟成了石杰手上的利器。利用自己金世纪汽车电子的CEO和实际控制人身份,令葛柏越陷入被动。
因为与石杰闹得并不愉快,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经营者石杰手中,葛柏越虽然坐拥大股东身份,却是一点也动弹不得,“手插不进,水泼不进”,无可奈何,最后就连希望“36计走为上计”的打算,也被石杰以“公司没你的份,你早已出局”为此事封口作结。
“你说没有份就没有份?法律可不这么认为。股权协议书上写着出资1500万,占有70%的股份。那可是真金白银。”葛柏越咆哮。
“总以为自己的算盘打得精。想要不劳而获,空手套白狼,没门!”石杰在其他人那里放话。
伤心的眼泪
“最近远景科技技术公司的业绩怎么样?”张海缨接起电话,切入主题,“我最近听到一个消息,先告诉你,你有个准备。”
葛柏越的心往下一沉,预感到不会是什么好消息,而且肯定和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有关。
“石杰在深圳注册了一个新的公司,将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商标、技术、专利都在往这个新公司挪。还在老家的开发区买了一块地,准备在那里做生产基地......我是从金世纪汽车电子的一个副总那里知道的。我和石杰也一年多没有见面了。石杰虽然表面上对我很客气,我的电话他也会接,但是想要见面,他总以忙为由推脱。”
尽管自己已有退意,可当听到金世纪汽车电子很快成为一个空壳时,葛柏越还是有些不能接受。他对张海缨提供消息表示了感谢,随即挂断了电话。
葛柏越木然地将双手插入发丛,想要摸索出一条救赎的出路。路在何方?
童岩:本刊特约撰稿,某高科技公司董事长
点评
张荣林
广州都盛机电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这是一个典型的股权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的案例。此类事件在中国屡见不鲜,我自己在办公司的过程中也数次遇到。
可以说这是中国公司发展过程中的特色。总结起来看,可归结为一句话:不但要做正确的事,也要正确地做事。
发生这样的纠纷,其实一点不奇怪,因为新中国的法治史几乎没有,公司法和合同法的建立,也就是近20年的事儿,而案例当事人,估计都在四五十岁的年纪了,可以想见,他们在学校学习时,不可能有专门的法律基础教育,只能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补上这一课了。但是,不是人人都会自觉地补好这一课。
从案例介绍看,案例中的四个当事人,尤其是主要当事人葛柏越和石杰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可在处理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的股权过程中,却完全没有体现出一点法律素养。这可由五个关键步骤看出。
1、“2010年初,葛柏越以1500万资金入股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占据70%的股份。”
葛柏越绕过上市公司以私人身份入股一家创业阶段的同类企业,有明显的利益冲突,应该属于关联交易。可以说,这已经不是在正确地做事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看不到石杰等人对此提出异议和警告。也许,大家正希望葛柏越这样做呢。但这却为葛柏越和公司的未来种下了麻烦的种子,因为理不直就气不壮嘛。
2、“葛柏越提议,从他出资到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的1500万元里,拿出其中的200万元,注册一个新公司,这个新公司先全资属于葛柏越,等到做起来后,大家再来商量业务怎么包装,以及如何分享胜利的果实。”
显然,这个新公司的股权归属是不清晰的。因为200万元的钱是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出的,而新公司的股权却全资属于葛柏越,这显然不合理、不正确,虽然有口头协议,却会为后来的争执留下伏笔。
3、“并购远景科技技术公司,标的为2.5亿元,这些都是石杰亲自操刀。”
这项购并在案例中描叙得不够清楚,这究竟是总部位于北京的上市公司的购并,还是葛柏越或者是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的购并?从“2.5亿元的标的”看,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当时应该拿不出这么多钱,所以这应该是北京上市公司或者是葛柏越私人的购并,可这又是石杰操盘买下的,购并完成后,又是石杰在管理这个团队。2012年底,“葛柏越派职业经理人强行接管了此前由石杰一手操刀的远景科技技术公司。”这些操作过程,有什么合法程序和补偿协议支持吗?在案例中,完全看不出来。
4、“石杰在深圳注册了一个新的公司,将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商标、技术、专利都在往这个新公司挪。石杰在老家的开发区买了一块地,准备在那里做生产基地......”
如果说之前的事情,主要过错方在葛柏越,则此次事件,主要过错方则在石杰了。因为这也明显是有利益冲突的关联交易。应该报备给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的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并得到批准才能进行操作。显然,此时,石杰与之前的葛柏越犯了相同的错误。
5、“葛柏越木然地将双手插入发丛,想要摸索出一条救赎的出路。路在何方?”
“路”其实很简单,就两条:公了或者私了。所谓公了,就是请律师,这本来早就该进行了。将公司章程、股东协议和相关证据找出,评判对簿公堂的胜算。但这对葛柏越是有风险的,因为他是上市公司董事长和大股东,凡在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的股权纠纷上对自己有利的证据,都可能正好是上市公司小股东清算葛柏越违规的最有利证据。葛柏越将面临两难选择,这也正可能是石杰能拿他一把的地方。对葛柏越来讲,要准确评估这个风险也确实比较困难。但石杰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他“在深圳注册了一个新的公司,将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商标、技术、专利都在往这个新公司挪。”这甚至可能涉及盗窃、贪污的刑事罪。所以,这是一个麻杆打狼两头怕的游戏。
如此这样,私了就有了可能。私了的标的,在葛柏越这里是良好运作的金世纪汽车电子70%的股权,而在石杰这里却是葛柏越一分没有。当然,这只是双方的叫价,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虽然是中国民间的说法,却暗合博弈论中的塔木德法则。(《塔木德》中有这么一个故事。甲、乙分一件大衣。甲说:“大衣是我的!”,乙也说“大衣是我的!”这时,大衣两人各分一半。如果甲说“大衣是我的!”,乙说“大衣有一半是我的”,那么,甲分到 3/4,乙分到 1/4。)依据塔木德法则,能成交的标的大约是葛柏越拿回35%的股权,石杰停止转移金世纪汽车电子的资产,并认真经营好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这才是一个风险最小的双赢决定。私了可以按这一标的去谈判,并顺带将未来的公司治理架构理顺。就算这样,葛柏越还要解决自己的关联交易问题,这个投资是否应该向上市公司董事会申报?如果要做正确的事,则必须申报。
陈乐
北京三人众品牌营销咨询机构联合创始人/总经理
如果按照世界通行的经典教科书,企业大概可以分作“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等等,但如果是中式教科书,应该再加上一类“关系密集型”——从它的反面也可以称作“规则稀缺型”。
本案的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就属于“关系密集型”企业中的一种——企业命运维系于关键合伙人的关系,各种规则都变得可有可无的——从法律到公司章程,再到每一件事的契约。
案例中所列出的导致不幸局面的节点,均源于此。陈伟斯将财务权力私授石杰、葛柏越将200万投资新公司属于什么性质并意味着股权或债务如何变动、石杰另外注册一个新公司是否违背职业约束......
本来每一步都可以通过契约明确下来,但每一步都被关系的判断取代——从早期关系热络到后期关系决绝,这家公司的命运摇摆于变幻莫测的“关系”的狂风中。作为对立面,我们可以看到国外那些治理规则清晰的企业,并不会受累于合伙人的分分合合,比如乔布斯曾被苹果踢出局;去年,Groupon的创始人梅森被董事会炒了鱿鱼。
关系密集企业类型繁多,除了本案的合伙人之间靠关系的类型,还有与业务伙伴“搞关系”的类型,或与员工在精神上搞关系,国内企业的一大共性是只讲关系不讲规则。此事的利害,恐怕“外人”比国内企业自己看得更清楚。长期在国内任教的巴黎商学院欧亚研究所名誉主席Jacques Gravereau在其《中国全球化意味着什么?》一文中写道:“在欧洲,我们从伊甸园的神话中就知道信任是不存在的,因为从一开始信任就破碎了,因此,我们通过将人际关系写到一张纸上使其外部化,这就是所谓的‘契约。”
但是,在国内,人们对契约、对规则,有着高度一致的另一种看法——“规则也是人定的”——这句话是人们对规则最常见的一句评价,如果把它背后的真实价值观翻译出来,其实上是在说“规则在人之下”。
规则当然是人定的,却未必如婢女一般在人之下。欧洲各地从近一千年前就萌生出各种宪法性文件,最终英国人在17世纪率先实现了“王在法下” ——国外连国王都被弄到规则之下了。不论情愿与否,今日全球的政治与商业规则都是按照这种精神建立起来的。
在全球化下,国内的商人们是不是也该换换脑子了?要习惯用契约代替关系——无论是合伙人之间、业务伙伴之间还是劳资之间,都宜首定契约。这可能是全球化时代下,国内商界最没有做好准备的方面,本案中的葛柏越、石杰和陈伟斯等人,都在此列。
马连福
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不免质疑这个案例的真实性,在当下社会中,依然还有如此滑稽的景况、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但案例中各种当事人行为的发生,不得不让人深思如下问题。
控股权与控制权匹配吗?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现代公司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在企业的实际运作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应该分离,但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可分离。前者会带来代理问题,后者成为公司治理主要功能,即防止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治理机制之一就是增强公司的控股权,获得控股权与控制权相匹配,其主要路径就是通过股权结构设计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制衡经理人的权力,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现实中出现“弱股东,强管理者”的问题,这往往出现在股权高度分散的公司中。
本案例主人公葛柏越持有公司70%的股权,却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确实让人匪夷所思:控股的目的是什么?何况他自己还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看来缺乏公司治理理念,该故事则不是商界独有。
创业发展与治理建设匹配吗?在当下创业的浪潮中,更多的初始创业者是科技人员,有一技之长,或许积累一些管理经验和资金支持。但许多创业者的理念是过多的考虑如何生存发展,不注重公司治理的建设。如果出师不利,归咎于缺资金缺人才。如果企业得到发展,资金成为瓶颈,往往会引进社会资本。这些社会资本为了追求长期的利益,会以股权的方式参与公司运作。这对于创业者来说,要么怕失去对公司的控制,而限制引入外来资金的规模,最终会影响公司的快速发展,做不强、做不大;要么没有治理理念和治理意识,成为外来股东的打工者,失去对公司的控制。
本案例企业开始是一个梦幻般的创业团队,最后你争我夺,分崩离析。该公司不是没有技术,不是没有市场,不是没有人才,缺乏的就是公司治理建设。先发展后治理的误区,导致许多企业像本案例一样,昙花一现,以夭折终局。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匹配吗?公司治理的核心机制就是建立一套对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就是要充分挖掘经理人员的潜力和能动性,实现公司绩效的最大化,甚至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
约束机制就是防止经理人员权力过大,通过内部控制牺牲公司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私利,其主要途径就是建立一套对经理人员的治理制度。
因此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需要匹配,是一把“双刃剑”。缺乏约束,容易失去对公司的控制。
本案例主人公葛柏越,因为过度相信石杰,即使持有70%的股份,未曾派一兵一卒,最后公司发展了却被无情地甩在一边,成了个局外人。
缺乏激励,留不住人才。本案例主角之一石杰夺门而出的一句话“即便我替你拿下所有单子,最后还不都是记在你的名下!”可以看出该公司虽然被石杰控制,但依然不满足公司对自己待遇,以至于最后导致石杰在深圳注册了一个新的公司,将金世纪汽车电子的商标、技术、专利都在往这个新公司挪的结果。
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分清了吗?公司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重大发明,其创造的价值甚至超过任何一项科技发明。公司的力量之所以如此强大,因为它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具有独立的财产权,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侵占公司的财产,因此各国都制定相应的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等)来保护公司的财产。
由于公司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公司文化淡漠,造成公司行为与个人行为不分,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混合,公司成为个人的取款机,通过各种途径掏空公司资产的事件不绝于耳。
尤其是在创业企业中尤为如此,职务侵占公司财产、盗窃公司财产和损害公司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如真功夫公司原董事长因职务侵占和挪用资金,被判有期徒刑14年等。
本案例公司财产与个人财产混合不分的情况不亚于真功夫公司,主人公葛柏越凭借大股东的身份,随意借用公司的资金,甚至借用资金数量已经超过其出资额,最后落下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恶名。
如果存在上述问题,谁应该承担治理风险,谁应该为公司治理缺失而买单,则不辩自明。
赵健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北京分所合伙人
一群志同道合的共同创业者,在公司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股东们却因各种原因分道扬镳。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以企业生存和快速发展为首要目标,忽略有效管控体系的搭建,在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四处埋雷(比如案例中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过度授权、缺少有效监督、财务管理不规范等),一个导火索(比如本案例中的远景科技并购案)就可能触碰到某个雷区,导致股东或创始人的不欢而散。
民营企业在初创期和成长期应如何构建一个合规且有效的管控体系?通常,企业的领导者(或者企业的大股东)主要应做好四件事“建平台、定机制、用好人、分好利”,这四点正是一个企业有效管控体系的精髓,即搭建“以公司战略和风险防范为出发点,以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为落脚点,以评价考核和奖惩激励为驱动点”的管控体系。
出发点:从公司战略和风险防范出发,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
大部分现代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如公司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管理者按照自身的利益而不是股东利益行事,产生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如案例中大股东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民营企业应从公司战略和风险防范出发,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就是“三权分立”,即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形成制衡。
公司股东应参与公司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重要事项的决策,确保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
公司应有效授权,并建立从治理层→管理层→业务线的全面内部监督体系。如设立监事、内部审计部门等,明确其管理架构、汇报机制、职责和权限,促其行使独立的监督权,确保执行权与监督权相分离。避免出现案例中因过度授权,缺少有效监督,而导致大股东发出“将公司完全交到一个人的手里简直是太可怕了”的哀叹。
此外,公司还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包括会议机制、报告机制等),确保重要信息能及时传递给公司的治理层和管理层。案例中,公司在创建初期,投资人“每周都要与石杰、陈伟斯他们开一个碰头会,讨论公司目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但是随着公司的发展,除了实际控制人,其他股东基本都不再了解公司的情况,甚至“整整一年没有召开过任何股东会与董事会了”,导致大股东对自身财产安全的担忧,及后面一系列问题。
落脚点:以合法合规为前提,设计规范的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
案例中“葛柏越提议,从他出资到金世纪汽车电子的1500万元里,拿出其中的200万,注册一个新公司,这个新公司先全资属于葛柏越”,以及“葛柏越的南方基地不时需要花费,几乎每一次都是葛柏越提出,石杰便利用自己掌控的金世纪汽车电子公司替葛柏越垫资,这些开资加起来也有好几百万”。上述行为均表明公司在财务管理领域不合规,最终引发案例的争论点“公司到底是谁手上的牌?”
民营企业应以合法合规为前提,设计规范的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制度和流程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企业规范化、流程化管理体系的流水线,离不开流程和制度的有力支撑。二者共同作用,方能形成企业的共同行动规范和对员工及管理者的有效约束。公司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梳理并优化业务流程,并将业务流程与规章制度有效对接、统一融合,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管理体系。
驱动点:以评价考核为手段,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
案例中,实际控制人认为“即便我替你拿下所有单子,最后还不都是记在你的名下!”以及大股东未支付实际控制人应得的并购交易佣金 ,均说明公司的激励体系存在问题。
民营企业在管理运营中,应以评价考核为手段,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公司应根据不同管理层级设计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定期实施评价考核,根据考评结果进行奖惩激励,实现企业的闭环管理,推动整个管控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转。
有效的公司治理和组织架构、规范的制度体系和业务流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可以为快速前进中的民营企业保驾护航,有效解决企业所有人和控制人之间的矛盾,切实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实现价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