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映红 刘立
摘 要 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改善纲要课教学现状的必然选择。“讲→看→论→读→行”五环立体式教学法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个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空间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这种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五环立体式教学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全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使其成为对大学生最具有吸引力、最具有帮助的课程,我们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把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个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空间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纲要”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当前“纲要”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给“纲要”课教学带来新挑战
当前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迅猛发展,大学生作为思维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他们深受新技术的影响。新技术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便利的交流方式、方便快捷的学习平台,同时,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海量的信息中存在着很多的垃圾信息,有的大学生缺乏鉴别信息的能力,不能正确区分哪些是有用的信息,哪些是错误的观点。这些垃圾信息的存在,混淆了大学生的视听,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新技术带来的便利的交流方式和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使大学生习惯于通过这些方式获取知识和信息,而忽略课堂的讲授和书本的学习。这些新状况给“纲要”课教学带来了新挑战。
1.2 “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给“纲要”课教学提出了新问题
90后大学生是互联网一代,他们从小就接触网络,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知识面也更为广阔。“90后”大学生,个性是突出的、鲜活的;而从每个个体去看,“90后”的个性是多元的、差异化的。这些群体特征,使他们在思想上既容易认同主流价值观,也容易使他们更突出个体的差异,甚至在90后流行一部分“非主流”。在学习上,他们不满足于照本宣科式的知识传授,也反感“我讲你听”式的灌输式教学,他们要求生动活泼的课堂,追求理与趣、情与智的和谐统一。这些群体特征,给“纲要”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1.3 “纲要”课自身的特征要求新的教学思路
大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已经系统地接受过历史知识的教育,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史有了较多的了解,尤其是文科学生,更是多次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知识,很多学生认为“纲要”课不过是中学历史的重复,对于这些已知的、重复的知识,他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另外,“纲要”课从1840年鸦片战争前开始,一直延伸至改革开放后的21世纪初,时间跨度长达170多年,而“纲要”课的授课时数只有高中的1/3。面对比较熟悉课程内容、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如何在较少的课时内吸引学生关注,提高学生兴趣,达到“纲要”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开拓新的教学思路。
2 五环立体式教学法的实施
五环立体式教学法是通过“讲(精讲教材)→看(视频资料)→论(展开讨论)→读(原著)→行(付诸行动)”五个环节,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影像资料、社会实践等构成的多层次多方位立体式教学模式。五环立体式教学法的五个环节相辅相成、相互作用,课堂内外紧密结合,教师学生互相配合,整个教学法达到多维渗透、动静结合、融会贯通,从而实现了“纲要”课教学从历史教学到思想理论教育的转变。
2.1 精讲教材
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首先面临的挑战就是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坚持少讲、精讲的原则,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挑选具备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的主题或事件精心讲授,而不是照本宣科,面面俱到。在讲授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吸引学生兴趣。在讲授重大历史问题和关键历史转折时,要深入浅出,讲深讲透,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为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客观地分析历史,让他们知道“怎么办”,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发挥“纲要”课以史为鉴,明理解惑的作用。
2.2 看视频资料
视频资料能更直观、更形象地反映历史事件,因此,“纲要”课教学中,教师在精讲教材的同时,要根据不同的历史事件或主题,播放相应的视频资料。视频资料可以是记录片、录像资料、红色电影等等。如在讲到“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可以给学生播放电影《林则徐》;讲到“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建党伟业》。除了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辟“纲要”课教学专栏,将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视频资料放到“纲要”课教学专栏,方便学生随时观看。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资料,使学生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中,这些历史镜头的再现,能大大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与感受,能引导学生加深“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更直观地认识到中国人民为什么会做出“四个选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2.3 展开讨论
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在精讲教材、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之后,还应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或者辩论,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和方法思考问题,发表看法。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列出几个重要的论题,让学生在课后围绕论题,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小论文交给老师,作为“纲要”课考核的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予以保留。也可以在课外实践教学中,结合重要的历史纪念日等特殊时期,由教研室或者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历史文化沙龙、有奖征文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与不同的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中的学习、体验、反思,有利于加深对“纲要”课的认识,促使学习更深刻地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来感悟人生,展望明天。
2.4 读原著
读历史原著能更全面更清楚地了解历史上一些大事件的来龙去脉或细微之处,在“纲要”课教学中,教师在第一堂课,就要列出“纲要”课必读书目和阅读计划,指导学生按计划阅读相关书籍,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讲到具体的章节或专题时,应明确要求和指导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应的历史原著。如讲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可要求学生阅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土地法》等原著;讲到“抗日战争”时,要求学生阅读《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论持久战》等文献资料。指导学生阅读历史原著,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付诸行动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学习中国近现代历史,不能只着眼于书本,停留于课堂,而应该主动走出校园,到基层去,到老区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在广阔的社会中开拓视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在“纲要”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当地的历史博物馆、革命教育基地合作,建立“纲要”课教学课外实践基地。如在长沙地区,可以与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新民学会旧址、刘少奇故居等展开合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结合“纲要”课的教学内容和主题,利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去基地参观和学习,也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革命老区进行社会实践,或组织学生去慰问革命老军人,去听取老红军讲述当年的故事。这些活动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现场感受历史气息,使学生更直接地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更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发现社会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参观访问等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写出有深度、有思想、有看法的心得体会,并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讲→看→论→读→行”五环立体式教学法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是一种完整的、多维的、立体的教学法,适应了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体现了“05方案”的精神实质,开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性和现实的可操作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医学院2013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五环立体式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研究与应用》(课题编号:Cysz201301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7-02.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组织教育的意见[S].2004-08-26.
[3] 梁小延,覃萍,黄平芳.立体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09(10).
[4] 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7(6).
[5] 谢玉进,冯秀军.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N].中国教育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