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亚萍,徐冉行,李宇宁
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
姚亚萍,徐冉行,李宇宁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病情活动性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217例RA患者和145例正常对照组股骨和腰椎部位骨密度(BMD),Sharp评分系统应用于每只手及腕的18个区域进行关节间隙狭窄评分,17个区域进行骨侵蚀评分。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s-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s-CTX)。结果(1)RA组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均<0.05)。(2)RA组外周血s-CTX水平、s-CTX/PINP比值高于正常对照组(均<0.05),s-PINP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0.05)。(3)RA患者轻、中度活动组57例和重度活动组160例,重度活动组仅外周血s-CTX水平高于轻中度活动组(<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与该病情活动性以及OP的相关性,其机制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X线检查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国外患病率为1%~2%,我国初步调查发现患病率为0.32%~0.34%,虽低于国外,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估计患者总数约有360万之多,如此庞大的RA患病人群每年都给我国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也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RA病情活动性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宁波第六医院骨科门诊的RA患者217例(RA组),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无肿瘤、其他免疫性疾病,且短期内(1个月)未曾接受相应治疗。其中女144例(已绝经102例,未绝经42例),男73例;年龄34~65岁,平均(50.35±12.2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49±4.05)kg/m2;病程7个月至31年,平均11年。根据DAS 28将RA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2.3<DAS≤3.2)18例、中度活动组(3.2<DAS≤5.1)39例和重度活动组(DAS28>5.1)160例,考虑到轻度活动组例数较少,故与中度活动组合并为轻中度活动组。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14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女105例(已绝经73例,未绝经32例),男40例;年龄34~7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46±4.02)kg/m2。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骨密度BMD测定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Lunar Prodigy DF+310504,GE Healthcare,USA)测量两组股骨颈区、Ward区、大转子区及腰椎2~4(L2~4)的骨矿含量。
1.2.2 Sharp评分的判断标准Sharp评分系统应用于每只手及腕的18个区域进行关节间隙狭窄评分,17个区域进行骨侵蚀评分。(1)关节狭窄评分:正常为0分;部分狭窄为1分;普遍狭窄,有>50%的原有关节间隙存留为2分;普遍狭窄,有≤50%的原有关节间隙存留或关节半脱位为3分;关节强直或关节脱位为4分。(2)关节骨侵蚀评分:正常为0分;散在的骨皮质破坏侵蚀为1分;<50%的任何一侧关节面的骨侵蚀为2分;≥50%的任何一侧关节面的骨侵蚀为3分;关节完全侵蚀破坏为5分;其中每个关节的最高骨侵蚀分数是10分,且单侧关节面的最高分是5分。每个区域的骨侵蚀和关节间隙狭窄分数范围分别0~5分及0~4分,计算后的关节间隙狭窄总分范围是0~144分,骨侵蚀是0~170分,相加后的Sharp评分范围为0~14分。
1.2.3 血标本的采集及检测方法所有研究对象抽肘静脉血3 ml,分离出血清,置于-20℃冰箱低温保存,每收集50例左右标本检测1次,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s-PINP)和Ⅰ型胶原C端肽(s-CTX)。检测试剂盒来自罗氏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书操作。
1.3 统计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采用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Q25~Q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2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RA患者一般资料RA患者双手X线分期:I期35例,II期56例,III期75例,IV期51例。纳入本研究的RA患者中从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的RA患者为92例;125例曾经使用或正在使用糖皮质激素,使用过抗风湿药(DMARD)治疗的RA患者仅39例。
2.2 RA患者与正常组间股骨和腰椎区BMD比较RA组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均<0.05),见表1。RA患者中骨量正常53例,骨量减少88例,OP76例,OP发生率为35.02%;对照组骨量正常69例,骨量减少55例,OP 21例,OP发生率为14.48%;两组O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8.83,<0.01)。
2.3 RA患者与正常组间骨代谢指标结果比较RA组外周血s-CTX水平、s-CTX/PINP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均<0.05),s-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重度活动组仅外周血s-CTX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组(<0.05),见表3。
RA是一类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RA在疾病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会并发OP,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提出的RA治疗指南增补文件中,就强调了在治疗RA的过程中应该针对OP进行防治。近来的研究认为s-CTX指标对原发性OP的筛查、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和预测骨折风险性具有
重要价值[1]。骨形成指标s-CINP是I型前胶原细胞外分解产物,其血液中的含量主要反映I型胶原的合成速率和骨转换的情况,升高提示I型胶原合成速率加快,s-CINP是新骨形成且不受激素影响的特异性的敏感指标。本研究发现,RA组各测定部位BMD均低于对照组(均<0.05);RA患者O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0.05)。此结果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近[1-2],提示RA患者骨量丢失较明显。
表1 RA患者及对照组各部位BMD比较g/m2
表2 RA组和对照组骨代谢指标、s-CTX、s-PINP比较
表3 RA患者重度活动组和轻中度活动组的骨代谢指标、s-CTX,s-PINP比较
本研究中RA组外周血s-CTX水平、s-CTX/PINP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均<0.05),s-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0.05)。重度活动组仅外周血s-CTX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活动组(<0.05),说明RA患者随病程延长骨代谢指标水平降低。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发现RA患者病程延长者仅s-CTX改变是显著意义[2-3]。但Cox等[4]发现早期RA患者中,s-CTX较正常显著升高。李勇军[5]报道RA活动期s-CTX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组。相关文献研究结果不尽相同,RA患者s-CTX水平升高或降低的结论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病程等因素有关,但大多数研究表明RA患者s-CTX水平是升高,PINP是下降的,前者价值高于后者,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s-CTX/PINP比值在RA患者轻中度活动组、缓解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与刘童等[6]报道不一致,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病情不同有关,尚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骨代谢指标s-CTX、s-PINP、s-CTX/PINP比值的检测在RA患者中的变化能较好反映其较高的骨代谢状况,与疾病活动性和其在OP中的价值得更应关注,尤其是s-CTX和s-CTX/ PINP比值。临床研究中应重视检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密度,检测骨代谢指标,以期尽早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OP情况。类风湿关节炎患者OP的原因复杂,其机制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
[1]Tesch G,Amur S,Schousboe JT,et al. Successes achieved and challenges ahead in translating biomarkers into clinical applications[J].AAPSJ,2010,12(3):243-253.
[2]皮银珍,廖二元,伍贤平,等.女性骨转换指标与年龄和腰椎骨密度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5):441-445.
[3]Syversen SW,Haavardsholm EA,BoyesenP,etal.Biomarkersin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withinflammation and joint destruction measur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onventional radiographs[J].Ann Rheum Dis,2010,69(5):845-850.
[4]Cox G,Einhorn TA,Tzioupis C,et al. Bone-turnovermarkersinfracturehealing[J]. J Bone Joint Surg Br,2010,92(3):329-334.
[5]李勇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应用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 2011,32(11):164-165.
[6]刘童,裴必伟,徐胜前,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股骨和腰椎部位骨密度的临床研究[J/ 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 (21):6231-6235.
10.3969/j.issn.1671-0800.2014.12.046
R593.22;R68
A
1671-0800(2014)12-1541-03
315040 宁波,宁波市第六医院
姚亚萍,Email:18906629319@189.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