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图书管理主体中以人为本的思考

2014-03-17 02:25江格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客体馆员

江格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委党校,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浅谈对图书管理主体中以人为本的思考

江格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委党校,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界引入了现代管理新概念—以人为本。而这个“人”,包括馆员和读者,即认为: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馆员是主体;而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读者是主体。不管是在图书馆管理上,还是在图书馆服务活动中,馆员都发挥着主体作用。我们只有认识到馆员的主体作用,才能更有效的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本文系统阐述了馆员对图书管理的主体作用。

馆员 图书管理 主体作用 思考

1 确定主体的理论依据

首先,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所以主体的确定要以实践为基础。马克思说:“不仅客体方面,而且主体方面都是生产所能生产的。”“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它说明人类是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主体和客体的哲学思考。所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也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真正的认识。

在认识论中虽然有这样的观点,即主体是“现实的,社会的,有意义的,能够改造客观世界的人,客体是主体以外的客观物质世界。”但在人类社会的活动中,主客体关系存在着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一种形式中主体的确定比较容易,既相对于物来说人就是主体。在后一种形式中,由于两者都是人,“主体和客体的区分是相对的”,主体的确定必须视事物的发展情况而定。在图书馆活动中,馆员和读者之间存在着以对方作为对象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这种现象存在于图书馆发展的不同阶段,认识他们的主客体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图书馆发展自身出发。

当今,有大部分论者和图书馆强调“读者第一”,认为在图书馆各项活动中,读者永远是主体,馆舍及馆员都是客体。此种观点完全颠倒了馆员和读者的主客体关系,片面强调了读者对图书馆员的认识和改造,却忽略了馆员对读者的服务教育功能,将馆员处在被动的位置,忽略其主导作用。这种片面言论和行为最终导致馆员工作积极性下降,形成职业倦怠,严重影响了我国图书馆的服务水平,阻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 图书馆员主体作用的体现

2.1 从图书馆自身来讲,馆员是主体

图书馆本身具有依辅性。所谓依辅性,是指依附性和辅助性。图书馆不是一个经济实体,在经济上有所依附。图书馆的服务性正是由于这种经济上的依附性而决定。图书馆的辅助性是指图书馆在人类社会实践中一直处于辅助地位。所以,图书馆强调为读者服务无可厚非,但作为理论研究,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理论联系实践。我们要弄清图书馆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就要强调主体的基本含义:

(1)从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关系来看,是指构成的诸多元素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图书馆是人类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的产物。从图书馆构成和发展动力来看,它由建筑、资料、馆员、设备等诸多因素构成。而当前图书馆界普遍认为:在图书馆活动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工占75%。由此可见,图书馆员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是图书馆事业的建设者,是其他构成要素的控制者。相对于其他构成要素,馆员是图书馆主体。

(2)从哲学观念试析,主体是“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主体是指进行着认识和实践活动有意识的人或社会团体,具有自觉的能动作用、自我意识机能和社会性等基本特征。

图书馆不是经济实体,图书馆员不享有图书馆财产的所有权;图书馆是服务教育机构,馆员承担着管理、维护、利用、保障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权益和义务。馆员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决定了读者的个人利益,对读者利用图书馆负有直接责任。所以,馆员是主体——责任承担着;读者是客体——服务受益者。

2.2 从读者服务来讲,馆员是主体

读者利用图书馆,馆员为读者服务,这也是图书馆根本之所在。每一个馆员不仅要在思想上做好为读者服务的准备,更要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把握每一个细小的服务环节,争取及时准确有效地把信息传递给读者,而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虽然以读者为中心,但无时无刻不体现馆员的主体地位。

2.3 馆员是读者服务活动的策划者

一部电影,要有一位导演,指挥全程操作;一项活动,也要有一位策划者,把握各个环节。图书馆服务活动也不例外,从读者踏进图书馆大门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在享受图书馆的每一项服务活动,从环境到气息,从服务到育人,所有这些,正是图书馆员精心策划的体现。

(1)馆员针对读者进行自我策划。现代管理方式的引进,从以前简单的“书本管理”到现在的“人本管理”,决定着馆员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图书馆服务水平的直接因素。“馆员的素质就是服务的素质,就是图书馆的质量”。而我们馆员也意识到这一点,越来越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从着装到礼仪,从基本技能到业务知识,馆员针对自我尽可能实现最大转变,实现全新自我策划,真正在图书馆活动中与读者交流,实现“服务育人”。(2)馆员针对读者进行区别策划。所谓区别策划,并不是图书馆服务活动中的不平等行为,而是针对读者自身特点进行区别对待,从而实现读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策划活动。图书馆的读者和需要是一个有层次的动态结构。不同职业、不同成分、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以及担负不同任务的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不但是多级别的,而且是发展变化的。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藏书资源及本馆读者群的特点,按照某一标准将读者分为若干类别,再根据某一类别读者的借阅特点,制定相应的服务方式,从而最有效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有区分才有对策,正确的服务策略是建立在科学区分的基础上的。而整个区别策划服务,完全是馆员脑力劳动结晶的体现,从构思到实施,馆员是总处于主体位置;读者客观接受,处在客体位置。

2.4 馆员是图书馆服务活动的主动实施者

馆员是有组织的图书馆职业团体,是图书馆与外部联系的纽带。读者是指具有阅读能力并从事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广泛社会群体。图书馆馆员和读者的根本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认识论角度,馆员和读者都是主体,但就某一项具体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而言,总有一方将另一方作为活动的对象,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存在。如何判断该项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那就要看谁是活动的主动实施者,谁是活动的接受者。

主动就是主体积极发挥能动作用,是主体能力发挥和显现的态势,是人以自身引起、调整和控制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过程。图书馆服务活动是馆员主体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直接针对读者发出的行动。读者接受服务活动,就与馆员构成了主客体关系。

图书馆馆员对读者的服务过程,也是对读者的认识、教育、改造过程。在图书馆服务活动中,馆员首先要了解读者,认识读者,掌握读者类型和需求特点。根据读者阅读规律制定服务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服务活动,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素质教育、信息交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读者。另外,馆员还要不断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服务活动进行总结和自我鉴定,以便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作为读者,在接受服务活动之后,对馆员服务活动的感知、评价及反馈,也是服务活动整个过程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是客体对主体的反作用。

3 结语

馆员和读者是图书馆活动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图书馆活动中的两极——馆员是图书馆活动的主动实施者,是服务主体;读者是服务对象,是服务客体。馆员与读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作为图书馆员,只有正确认识自己在服务活动中的主体位置,充分认识到馆员的素质就是图书馆的素质,才能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肩负主人翁的精神,把图书馆服务水平带入新的高度。

[1] 李予红.数字化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人才资源开发,2010年01期.

[2] 杨光武.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春天——公共图书馆精神与社会民主化进程[J].图书馆,2006年04期.

[3] 陈文.当代图书馆人的职业理想:开放、平等、免费[J].图书馆,2006年05期.

[4] 黎晓晖,谢树芳.和谐社会建设与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2006年06期.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客体馆员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关税课税客体归属论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