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文
【情报预报】 2013汛期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水情处共收到遥测信息478.33万份,各市人工水情电报5.11万份,向国家防总、淮委、长委、黄委、海委以及各相关省份转发雨水情信息112.16万份;提供雨水情简报9期近500份,水情简报122期,提供各类雨量图40余张1200余份,向省级领导、省防指成员和省防办领导、防汛人员发布雨水情短信息55期2.58万份,发布水情预报10余站次,预报精度在95%。
【水情】 201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77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778毫米)偏少2成多。其中,漯河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近1成,信阳、驻马店、南阳、周口、商丘、洛阳、三门峡、新乡、焦作、安阳、濮阳、鹤壁、济源市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2—3成,许昌、平顶山、郑州市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3成多,开封市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4成多。
淮河流域平均降水量663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845毫米)偏少2成多;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581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825毫米)偏少3成;海河流域平均降水量507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632毫米)偏少2成;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475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628毫米)偏少2成多。年内全省主要河道流量整体偏枯,未出现较大汛情。
汛期降水偏少,前期干旱,土壤、塘堰坝等缺水严重,全省主要河道均未出现较大汛情。2013年主要河道控制站非汛期(1—5月、10—12月)平均流量均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其中黄河偏少近2成,白河、卫河偏少5成多,淮河干流、伊洛河偏少6成多,唐河、沙河偏少7成多,洪汝河偏少8成多。
年末全省21座大型水库和108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32.22亿立方米,较年初(42.57亿立方米)少蓄10.35亿立方米。
【旱情】 2013年全省高温天气多,降水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春、夏、秋季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1—2月,随着气温回升,郑州、三门峡、南阳、商丘市的部分市县出现了轻度干旱,全省受旱面积23.33万公顷。3—4月气温持续偏高,大风天气多,土壤失墒加快,旱情开始逐步蔓延发展,豫西、豫中及北部部分市县出现了干旱,4月18日旱情严重时,全省受旱面积达69.8万公顷,其中严重干旱7.47万公顷。4月下旬,随着降雨量增多旱情逐渐解除。6月全省降雨量偏少5成多,中部、西南部分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7月下旬至8月中旬,全省高温少雨,除豫北外其他市降雨偏少6成,黄河以南大部分市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8月21日旱情严重时,全省受旱面积达115.27万公顷,其中严重干旱20.33万公顷,干枯4.67万公顷。8月下旬,受台风“潭美”外围云系影响,除豫北、豫西外,大部分地区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南部旱情得到解除。9—10月中旬,全省降雨量持续偏少,特别是中北部、西部地区降雨量偏少8—9成,中部、西部与北部部分市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栾川县、登封市和许昌市城市饮用水源已明显不足,出现城区人饮吃水困难,严重影响了麦播工作的开展。10月21日旱情严重时,全省受旱面积达127.93万公顷,其中,旱地缺墒67.27万公顷,作物受旱60.67万公顷。10月底至11月上旬,全省先后出现了3次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降雨量33毫米,对小麦生长及补种工作十分有利,全省农业旱情基本解除,豫西、豫北部分丘陵山区群众吃水困难仍十分突出。11月中旬至12月底,全省基本无有效降水,开封、鹤壁、安阳、郑州、许昌、三门峡、南阳等市的部分县出现中旱和轻旱。
【土壤墒情】 2013年1—2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偏少1成多,据3月1日统计,新郑市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48%,为中度干旱;南乐县、鹤壁市、民权县、郑州市、新密市、尉氏县、三门峡市、洛宁县、南召县、社旗县、唐河县12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51%—57%,为轻度干旱;其他墒情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60%以上。3月至4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近6成,据4月16日统计,南乐县、浚县、杞县、新郑市、许昌市、郏县、南召县、卢氏县、三门峡市9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41%—49%,为中度干旱;内黄县、安阳县、鹤壁市、商丘市、虞城县、民权县、开封县、禹州市、平顶山市、社旗县、唐河县、鲁山县、汝州市、汝阳县、伊川县、洛阳市、济源市、嵩县、洛宁县、西峡县20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51%—56%,为轻度干旱;其他墒情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60%以上。5月15日至6月上旬,全省降雨量充沛,土壤墒情良好。6月中、下旬全省中东部及西南部、北部部分县市土壤失墒加快。7月下旬至8月中旬,受高温、晴热、少雨天气的影响,黄河以南大部分市县土壤失墒严重。据8月21日统计,新郑市、尉氏县、郏县、社旗县、淮滨县、潢川县6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为32%—40%,为严重干旱;兰考县、杞县、虞城县、许昌市、禹州市、平顶山市、南召县、镇平县、邓州市、固始县、新县11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为42%—48%,为中度干旱;开封县、通许县、柘城县、鹿邑县、郸城县、鄢陵县、襄城县、舞阳县、商水县、洛阳市、伊川县、汝州市、汝阳县、平顶山市、宜阳县、嵩县、唐河县、新蔡县、正阳县、信阳市平桥区、罗山县21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为53%—59%,为轻度干旱。9月至10月中旬全省平均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近6成,全省除信阳、驻马店、漯河、周口以及南阳大部外,其他市大部分地区土壤失墒加快,影响麦播。据10月21日统计,南乐县、新郑市、尉氏县、禹州市、郏县、三门峡市6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为31%—40%,为严重干旱;鹤壁市、虞城县、杞县、中牟县、通许县、郑州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巩义市、伊川县、汝阳县、渑池县、嵩县、洛宁县、灵宝市、卢氏县、唐河县18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为42%—50%,为中度干旱;内黄县、滑县、浚县、新安县、义马市、陕县、淅川县、西峡县、长葛市、南召县、汝州市、登封市、襄城县、鄢陵县、扶沟县、开封县、民权县等17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为51%—59%,为轻度干旱。10月底至11月上旬全省土壤墒情良好。11月中旬至12月份,全省基本无有效降水,土壤失墒加快。据2014年1月1日统计,南乐县、鹤壁市、开封县、尉氏县等4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为44%—49%,为中度干旱;内黄县、林州市、滑县、通许县、新郑市、禹州市、三门峡市、灵宝市、洛宁县、南召县、邓州市、社旗县、唐河县、潢川县、光山县等16个监测站土壤相对湿度在51%—57%,为轻度干旱。以上土壤相对湿度是根据10厘米、20厘米、40厘米深度的土壤平均含水率换算而得。
【水资源状况】 2013年全省平均降水量576.6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54.443亿立方米,较2012年减少4.7%,较多年均值减少25.2%,属枯水年份。
全省水资源总量215.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23.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47.1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55.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均值偏少46.7%,比2012年减少18.9%。产水模数13.0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系数0.23。
全省22座大型水库和104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36.85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10.96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28.89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9.45亿立方米;中型水库7.96亿立方米,比2012年初减少1.51亿立方米。
全省平原区年末浅层地下水位与2012年同期平均下降0.89米,地下水储存量与上年同期减少28.0亿立方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漏斗区总面积7715平方公里。
全省总供水量240.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101.05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138.78亿立方米,集雨及其他工程供水0.74亿立方米。
全省用水总量240.57亿立方米,其中,农林渔业用水135.8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59.45亿立方米,城乡生活、环境综合用水45.32亿立方米。全省用水总消耗量133.0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55.3%。
全省人均用水量为256立方米,万元GDP(当年价)用水量62.1立方米,亩均灌溉用水量19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2.5立方米(含火电),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每日172升(含城市环境),农村每日91升(含牲畜用水)。
全省对134条河流进行水质评价,评价河流长度10830.2千米。全年期结果表明:全省水质达到和优于Ⅲ类标准,符合饮用水源区水质要求的河长达4197.8千米,占38.8%;水质达到Ⅳ类、Ⅴ类标准,符合工农业用水区及环境娱乐用水区水质要求的河长分别为1789.1千米、1141.1千米,分别占16.5%、10.5%;水质遭受严重污染,水质为劣Ⅴ类,失去上述供水功能的河长3702.2千米,占34.2%。
对全省35座大中型水库水质进行监测评价,其中24座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符合地表水饮用水源区水质要求,占评价水库总数的68.6%;有11座劣于Ⅲ类标准,不符合地表水饮用水源区水质要求,占31.4%。
对全省194眼地下水监测井进行水质评价,其中61眼达到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占总监测井数的31.4%;67眼达到Ⅳ类标准,占34.5%;66眼达到Ⅴ类标准,占34.0%,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硬度、亚硝酸盐氮、氨氮等。
全省涉及有164个水功能区列入《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近期达标评价名录》,按照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有关要求进行评价,其中有71个功能区达标,水功能区达标率为43.8%。
【水文测验】 4月,省水文局举办新仪器使用培训班,对走航式ADCP(M9)、便携式ADCP、手持ADCP、电波流速仪等新测流设备的使用方法及软件操作技能进行了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就各仪器设备性能、优缺点、使用条件、使用方法和实际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解决办法等作了交流,提高了水文职工的技术水平。根据与省环保厅联合实施生态补偿流量监测项目每周及时上报75站流量资料;12月,对全省121处土壤田间持水量进行测定。完成3艘玻璃钢测船及10套橡皮船采购任务,解决全省中低水测流问题。
【水文站网功能调整】 为强化水文站业务管理,细化工作任务及技术要求,结合多年来鸭河口、新郑、扶沟、鸡冢水文站水文资料整编反馈情况,对上述水文站测站任务书进行修订,取消4处站点输沙率测验任务。
【水文基建与规划】 为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的要求,水利部在《全国水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11—2020)》和《全国省界断面水资源监测站网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全国53条水量分配省界河流工作重要省界断面水文站建设项目,以实现对省级行政区出入境水量的有效控制,基本满足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的需要。其中,河南省列入计划内的有:改造班台、黄口集、沈丘、周堂桥、元村集、弓上、荆紫关7处水文站,新建马家畈、顺河店等15处水文站,共计投资4100万元,全部为中央投资,该项目可研已通过水利部水文局批复。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 按照水利部水文局安排,河南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项目建设总投资共9.16亿元,主要涉及河南省236条中小河流,新建244个水文站、101个水位站、2158个配套雨量站、18个水文信息中心站、1处省应急监测队基地、4处水文巡测基地、全省水文信息化建设以及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系统,改造水文站57处、水位站35处、水文巡测基地3处。
1月,随着土地预审、项目环评、购商品房等项工作的深入进行,河南省水文建管局编制《2012—2013年全国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河南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土地、房屋、附属设施)。4月,省发改委批复了2012年、2013年实施方案,根据前期手续完备情况,同意先期新建53处水文中心站、4处市水文巡测基地、改建2处市水文巡测基地的房屋、附属设施等土建工程(共计59处工程),总投资27362万元。7月,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落实59处水文中心站、市水文巡测基地工程设施建设,调整剩余27处水文中心站及1处安阳市级水文巡测基地工程内容,完备相关手续,控制总投资规模,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2012年、2013年工程实施方案(28处水文中心站及基地的土地、房屋、附属设施),8月省发改委批复了《2012—2013年河南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8处水文中心站及基地的土地、房屋、附属设施)》,共批复投资10243万元。
截至12月底,已下达投资计划80618万元(中央投资40309万元,地方投资40309万元);累计到位投资60463.5万元,中央投资到位40309万元,地方投资到位20154.5万元,累计完成投资约47937万元。61处水文站已有60处完工,32处通过验收;240处巡测站项目,231处已完工;75处水位站项目,3处正在建设,71处已完工;1048处雨量站已完工并通过验收,1110处雨量站在建;87处中心站及巡测基地中需征地48处(其他购置商品房),已通过国土厅预审(其中,13处已组卷,3处已拿到土地证),3处已开工,28处购房已完成。18处水文信息中心站建设已全部完成;1处省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全部完成;2012—2013年度信息化已完成部分招标,236条河流的预警预报系统已发布招标公告。
为加强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的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工程安全、生产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河南省水文工程建设管理局在上半年分6个专家组,每月对全省工程建设进度及质量进行督导,并根据督导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发了整改通知。为保证整改效果,7月组织召开河南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项目整改工作会议,部署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8月,组织中介机构对各类工程项目核查审计,主要核查完成情况、已建工程外观质量情况、工程使用功能情况和完成工程的造价情况。11月召开水文项目建设管理培训班,加强各市建管局建设管理水平。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2013年河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全省130条主要河流,457个水功能区进行水质监测,包括9个省界缓冲区和448个省内功能区。除去11个功能区断流,共评价水功能区446个,评价河流总长度10785.2千米。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依据进行评价分析。
评价结果表明:水质为Ⅰ类~Ⅲ类的功能区河长为4157.8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38.6%;水质为Ⅳ类水功能区河长1789.1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16.6%;水质为Ⅴ类水功能区河长1141.1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10.6%;水质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河长为3697.2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34.3%。
对省辖海河流域的22条河流,63个水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5个水功能区全年断流,不参与评价,总评价河长1234.5千米。评价结果表明:省辖海河流域的水污染仍然严重,按全年期评价,水质为Ⅰ类~Ⅲ类的功能区河长为193.5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15.7%;水质为Ⅳ类水功能区河长160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13%;水质为Ⅴ类水功能区河长99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8%;水质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河长为782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63.3%。
对省辖黄河流域38条河流,113个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4个功能区全年断流,评价河长2536.8千米。评价结果表明:水质为Ⅰ类~Ⅲ类的功能区河长为1272.1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50.1%;水质为Ⅳ类水功能区河长271.2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10.7%;水质为Ⅴ类水功能区河长122.4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4.8%;水质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河长为871.1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34.3%。
对省辖淮河流域60条河流,242个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2个功能区全年断流,总评价河长5630.9千米。评价结果表明:水质为Ⅰ类~Ⅲ类的功能区河长为1663.9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29.6%;水质为Ⅳ类水功能区河长1302.6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23.1%;水质为Ⅴ类水功能区河长832.6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14.8%;水质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河长为1831.1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32.5%。
对省辖长江流域10条河流,39个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及评价,总评价河长1383.7千米。评价结果表明:水质为Ⅰ类~Ⅲ类的功能区河长为1028.3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74.3%;水质为Ⅳ类水功能区河长55.3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4%;水质为Ⅴ类水功能区河长87.1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6.3%;水质为劣Ⅴ类的水功能区河长为213千米;占本流域评价河长的15.4%。
【水文资料整编】根据《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2012)和《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SL460—2009)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水文年鉴编印规范补充规定》。
2013年度河南省完成淮河、长江、黄河、海河四流域水文资料的复审验收,其中降水量资料,包含逐日降水量表886站年、降水量摘录表885站年、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1)223站年、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2)662站年、逐日水面蒸发量表52站年、水面蒸发量辅助项目月年统计表2站年,柘城站(测站编码50826400)不做降水量摘录和时段降水量统计;水流沙资料中包含逐日平均水位表160站年、逐日平均流量表185站年、逐日平均悬移质输沙率38站年、逐日平均含沙量表38站年、逐日水温表36站年及水流沙冰情综合资料385站年。
2013年度复审验收成果资料达到《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2012)规定的质量标准。
本年度全省负责汇编刊印完成第3卷6册、第5卷1册水文年鉴,达到流域及全国终审的验收要求。
【水文管理体制改革】 4月19日,潢川县水文水资源局正式成立,接受省、县两级双重管理,这是河南省成立的首个县级水文机构,填补全省县级水文机构的空白。标志着河南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将为河南水文事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潢川县水文水资源局实施双重管理,将发挥水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参与地方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等各种涉水事务,对完善水文管理体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现实意义和影响。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18个勘测局水文管理体制改革“三定”方案进行批复,明确职能、编制、机构,理顺各勘测局机构管理。
【水文科研】 2013年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经水利厅批准立项的科研项目有“太行山区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减灾效益研究”“郑州城市水系健康状况调查及趋势研究”“河南省中小河流水文监测体系研究”等9项,组织科研项目鉴定1项。周口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质监测室荣获2013年国家优秀实验室,河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信阳分中心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水质监测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优秀单位”、水利部优秀实验室。“防汛导航系统”“高精度远传水位计”成为河南省百项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项目。
(宾予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