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教学艺术漫谈

2014-03-15 10:40李冬梅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烙饼理发师思维

李冬梅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74-02

在许多名师名家的成功课例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领悟到幽默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强大的力量。把它运用到课堂上,不仅能活跃教学氛围,更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在幽默风趣的课堂上,我们能看到学生专注的神情,感受到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一、幽默交谈,活跃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身心愉悦的时候,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解决问题速度快,具有创造性。反之,则视野狭窄,思维阻塞,解决问题速度慢,缺乏创造性。运用幽默教学艺术能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调整学生良好的情绪。

在借班上公开课时,学生一般都比较紧张。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会用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例如,数学名师潘小明老师的课前交流就很有特色。他先介绍自己姓潘,然后说自己的名字是数学书上常常出现的那个,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很快猜出了小明这个名字。幽默的语言既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起来。

二、幽默引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强大的内驱力,促使自己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发展。但是数学因其自身的抽象性特点导致了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枯燥、乏味的感知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适时的幽默一下,变抽象为形象,不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

例如,在学习“烙饼问题”,探究2张饼的最优烙法时,我呈现了这样的题目:“妈妈正在烙饼,锅里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3分钟,烙熟这两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这道题目因为已知条件较多,饼数、面数、时间等数量关系不易梳理,给学生的理解和探究带来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我请学生用手势模拟烙饼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说:“锅来了”。学生就双手手心向下,演示烙饼,并自己配音“嗞啦”,报出所需时间3分钟。我说:这面熟了。学生又翻转双手,手背向下演示烙饼,再配音“嗞啦”,报出所需时间3分钟。我举起一位学生的双手,假装着嗅了嗅,说:香喷喷的肉饼熟了,总共用了多少时间?学生愉悦地说出了答案。

在这里,幽默教学艺术的应用,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幽默设疑,开启心智

学贵有疑,巧妙的设疑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新课伊始,运用幽默设置疑问,能快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重叠问题”时,数学名师徐长青老师是这样导课的。他给学生表演了“理发师的困惑”。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一名理发师正在给顾客理发。门吱扭一声开了,一个童音传进来,“叔叔,给我和爸爸剃个头!”。理发师头也不抬的说,请进来坐。过了一会儿,门吱扭一声又开了,一个中年人的声音传进来,“给我和父亲剃个头!”。理发师头也不抬的说请进来坐。等他一抬头,发出了不解声音:嗯?理发师满脸都是困惑。徐老师让学生猜测理发师的困惑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徐老师幽默生动的语言,惟妙惟肖的神态,恰到好处的动作,都让学生充满强烈的好奇心。让学生十分好奇理发师困惑什么,好奇为什么会这样?好奇心唤醒了求知欲,学生的探索热情如熊熊火焰,一发不可收拾。

四、善用幽默,巩固认知

教学是动态的,生成的。及时捕捉有利时机,适当运用幽默,可以加深学生理解,达到巩固认知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这一概念时,我边演示边介绍:在同一平面内,当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了。学生听后哈哈大笑。我略一忖思,明白了学生大笑的原因,立即抓住契机,装作不明所以的问:笑什么?学生笑着说:想到了吃的香蕉。我趁机幽默了一下:敢情是这样,你们还挺善于联想,那就用这个办法记住它吧。事实证明,恰当的运用幽默,及时肯定学生善于联想的行为,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识记。

再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书写格式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竖式中除号的写法像什么。学生回答像工厂的“厂”字。我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提问:被除数住在哪?除数和商呢?学生说:被除数住在厂里面,除数住在厂外边,商住在厂上面。

在这里,我关注教学生成,发挥了幽默的点拨作用,让学生一下明确了被除数、除数和商的位置。形象的、生动的知识更具生命力,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五、巧用幽默,提升思维

数学上有许多符号、概念、公式容易混淆,学生经常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犯这个错误。对于这类错误,不厌其烦的讲解往往不如信手拈来的幽默更具杀伤力。巧妙地应用幽默不仅能帮学生纠正错误,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分不清大于号和小于号。我就创编儿歌,帮助学生辨别。大于号大嘴巴,大数总是对着它。小于号尖尖角,小数对它把手招。将知识拟人化,让学生感觉到了两者之间的不同,纠正了学生的认知错误,深化了学生的理解。

再如,在学习“烙饼问题”时,课末我追问学生:如果烙一面需要3分钟,烙一张饼真的不可能是3分钟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一直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锅里,因此斩钉截铁的说:不可能!我打趣道:不能反悔哟!接着我出示了可以同时烙两面的电饼铛,学生恍然大悟,哈哈大笑。我说:还有更厉害的呢,展示了多层蒸笼、多层烤箱。学生高喊:哇塞!

这里运用幽默,不仅帮学生打破了思维定势,还让学生体验到烙饼问题不只是烙的方法可以优化,烙饼的工具也可以优化,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数学教学长于理性,平时我们数学老师心里想的是知识体系,口里讲的是概念法则,手里算得是加减乘除,注重的是数学的严谨周密,课堂上不免少了些风趣幽默。适时的来点幽默吧,它会让我们惊喜不已。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烙饼理发师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不会理发的“理发师”
让锅别闲着
——烙饼问题
怀念烙饼
香喷喷的烙饼
烙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