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岩,王 婷,李 元
(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北京 100054)
近几年,乳腺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妇女多发病,是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北京市西城区也呈现同样的发展趋势。但西城区自身经济和文化水平与其他地区不同,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我们对西城区妇女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发病的相关因素,旨在为乳腺疾病的预防提供相关依据。
1.1 调查对象:2008 年4月—2009 年10月抽取西城区8个街道,每街道各抽取2个居委会,对北京市户籍且居住在西城区18~60岁妇女1 026例进行乳腺疾病现况调查。
1.2 方法:所有调查对象均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并填写“北京地区乳腺疾病普查表”,进行临床乳腺检查、乳腺B超检查,对可疑者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情况:被调查妇女1 026例,其中异常或疾病例数255例,患病率24.85%,发病顺位依次为乳腺增生症23.98%、乳腺纤维腺瘤0.68%、乳腺囊肿0.19%,乳腺增生症占各种乳腺疾病总和的96.47%,见表1。
表1 西城区1 026例18~60岁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统计
各年龄组患病率比较,>30~40岁组及>40~50岁组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95,P<0.01),见表2。
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比较,高中以下学历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高于其他学历妇女(χ2=4.852,P<0.05),从事商业、服务业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高于其他职业妇女(χ2=30.52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4。
表2 不同年龄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统计
表3 不同受教育程度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统计
表4 不同职业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
2.2 乳腺疾病危险因素单因素比较:乳腺异常和乳腺正常妇女比较,在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收入、母乳喂养时间、每天食用蔬菜和水果量、5年内有无负性事件、是否自觉乳腺肿胀感、经常担心会患乳腺癌、乳腺疾病家族史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5。
表5 乳腺疾病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表5(续)
2.3 乳腺疾病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以是否患有乳腺疾病为因变量,各种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模型的因素有经济收入、母乳喂养、乳腺疾病家族史、乳腺肿胀感、担心患乳腺癌、商业或服务性人员。其中经济收入<1 000元、有乳腺疾病家族史、有乳腺胀痛感、经常担心患乳腺癌、职业为商业或服务业是乳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超过1年是乳腺疾病发生的保护性因素,见表6。
表6 乳腺疾病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本调查结果显示,西城区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为24.85%,略低于与一般文献的报道[1-3],其中乳腺增生所占比例最高,为各种乳腺疾病的94.47%。一般认为乳腺增生症是一种良性乳腺增生性疾病[1],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其原因是黄体期孕酮分泌减少或不足,雌激素水平正常或相对增多,造成雌激素与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周期性改变过程中腺泡上皮及导管上皮细胞复旧不全而引起的乳腺实质、导管上皮及间质的增生。
乳腺疾病的发生与年龄有关。本调查结果显示,>30~50岁组妇女的发病率较高。与以往报道相似[2]。此年龄组的妇女正处于性腺机能旺盛时期,由于乳腺组织和子宫内膜受卵巢分泌激素的影响,激素的旺盛分泌可刺激乳管系统和小叶上皮细胞,使其肥大增生,导致妇女自觉乳腺肿胀。此外,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加重引起的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也可提高这一时期的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而50岁以后,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这一时期的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也有所降低。
据文献[2-3]报道,职业与乳腺疾病患病率有关。刘梅芳[3]报道,职业紧张是导致乳腺增生症的一个危险因素。本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商业、服务业的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较高(34.11%),而专业技术、管理、办事人员的患病率较低(17.73%)。分析原因可能与从事商业、服务业工作的妇女工作时有一定的经济指标,工作压力较大,同时由于商业、服务业的工作性质要求,她们时常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却没有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和压力释放,很容易导致机体内分泌失调,造成乳腺疾病的发生。
在经济收入方面,本次调查与张晓君等[4]研究结果一致,个人月收入<1 000元的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高于月收入>1 000元妇女的患病率。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低收入人群较少进行乳腺疾病筛查,不能尽早发现乳腺疾病并进行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低收入人群生活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压抑、焦虑的情绪或发生负性生活事件。妇女在长期的经济、精神压力下,容易发生内分泌激素紊乱,进而引发乳腺疾病。
本次调查显示乳腺疾病家族史是发生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与文献报道相同[3-5]。英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出版了对于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人群的国家卫生服务指南,帮助人们建立评估模型,正确的评估患病风险[5]。积极探索建立我国妇女乳腺疾病危险人群筛选模型,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乳腺疾病防治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仍将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根据陶苹等[6]403 170例亚裔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未哺乳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王雯婷等[7]研究发现,母乳喂养3个月以上患乳腺增生的危险显著降低。本次调查母乳喂养超过1年者患病率明显低于母乳喂养少于1年(含无)者,与上述文献一致。一般来讲,妇女产后3d左右开始大量分泌乳汁,此时乳腺腺叶高度增生和肥大,腺泡上皮细胞分泌乳汁。如果妇女产后不进行哺乳,分娩后乳腺迅速发生退行性改变,乳汁在乳腺管内积聚贮留,堵塞乳腺管,容易使乳腺在退化不彻底的过程中引发疾病。因此,产后哺乳是一种生理调节,对乳腺有保护作用。
心理因素对于乳腺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调查显示经常担心自己会患乳腺癌是发生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这与蒋亚莉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外界环境因素易对女性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而造成焦虑,有负性事件者乳腺疾病患病率明显升高。国内外调查显示,负性情绪、不良生活事件是发生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7],而乐观的态度是乳腺疾病的保护性因素。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心理压力,从而减少内分泌失调,是预防乳腺疾病的关键之一。
本次调查显示,在单因素分析中乳腺异常与乳腺正常妇女相比较,在文化程度、每天食用蔬菜和水果量、5年内有无负性事件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多因素分析中上述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而根据文献报道,较高文化程度[3]、饮食以荤食为主[7]、经常食油炸食品[9]、发生负性生活事件[3]均为乳腺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本次调查的这些结论有待进一步探讨。
乳腺保健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点,关注低收入及商业、服务性行业人群,开展乳腺疾病定期筛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普及、提高妇女乳房自查技能,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护理乳腺疾病,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心理压力,是预防乳腺疾病的关键,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1] 才忠启,杨贺庆.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B2联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0,31(1):33-35.
[2] 徐文,张敏,丁辉.北京海淀区4952例女性乳腺患病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1,22(6):764-766.
[3] 刘梅芳.女性职业紧张与乳腺增生症关系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 (26):145-146.
[4] 张晓君,顾岳山,丁辉,等.北京市通州区女性乳腺疾病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1,38(12):819-821.
[5] JAMES MACKAY,PETER SCHULZ.Online patient edu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project OPERA from cancerbackup-putting inherited breast cancer risk information into context using argumentiation theory[J].Patient Educ Couns,2007,67(3):261-266.
[6] 陶苹,胡耀月,黄源,等.亚裔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2):164-168.
[7] 王雯婷,江涛.南昌市部分企事业单位女职工普查乳腺增生的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J].河北医学,2012,18(4):556-559.
[8] 蒋亚莉,段伦萍.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39(8):765-768.
[9] 梁罟,王景诗,任静,等.回顾性分析乳腺增生症与饮食习惯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1,33(17):2677-2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