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启文的湿地梦

2014-03-15 07:44何树亮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鹤岗市家园家乡

□何树亮

李启文的湿地梦

□何树亮

他,是首届“中国生态贡献奖”的获得者。

同期李启文(鹤岗市萝北县苇场学校教师):这个奖它不是奖给我个人的,是奖给我们这个群体的。

而在别人眼里,他却是个疯子。

同期陈善森(鹤岗市萝北县苇场村村民):一般人是不理解的,都觉得是不是傻啊。

二十年的奔波,只为一个绿色的梦想。

同期李启文(鹤岗市萝北县苇场学校教师):这块湿地是咱们家乡最好的一张生态名片,我们要把它保护好,要把它传承下去。

从教三十年来,一根粉笔、三尺讲台,李启文像蜡烛一样照亮学生、燃烧自己,他的生活平淡而从容。谁也不会想到,在这个普通的乡村教师身上会有什么令人瞩目的事情发生,李启文自己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站在央视一号演播大厅的舞台上接受“中国生态贡献奖”的殊荣。这一切还要从家乡的那块湿地说起。

同期李启文(鹤岗市萝北县苇场学校教师):其实(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就给咱们国家科研部门写过信,我那时候就很原始地认为(应该保护湿地),因为(湿地)那时候遍地都是鸟啊,遍地都是鱼,那也太壮观了!那时候你到湿地来,没等你踏入湿地,那鸟就先来撵你来了,因为那是它的家园哪,它撵你。

李启文说的这块湿地,就是学校附近的苇场湿地。曾几何时,这里百草丰茂,花开千里,波光粼粼,一望无际,堪称鸟的天堂。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场农业大开发的热潮席卷全国,苇场湿地很快被划为“五荒”之列,随即更名为萝北苇场开发区,2万公顷湿地中的1.6万公顷以“宜农荒地”名义对外承包,剩余4000公顷湿地的水也全部被排干抽净。一时间,苇场湿地机器昼夜轰鸣,禽鸟飞奔逃散,湿地面临着被完全破坏的危险。

同期宫福荣(李启文的妻子):他就是上火,一宿一宿睡不着觉,领着学生搞活动,就保护呗,还有村民什么的。

至今,提到那次开发,李启文仍然十分心痛。生在苇场,长在苇场,李启文对家乡这块湿地的感情十分深厚。孩提时,他总缠着爸爸来到湿地,观鸟、捞鱼、看群雁南飞,湿地是他眼中的游乐园;参加工作以后,他又带领学生们走进湿地,在这绿色的课堂里,教孩子们识飞鸟、听虫鸣,共同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几十年来,李启文把多姿多彩的苇场湿地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他在用整个身心呵护着生活在湿地上的那些能飞善跑的生灵。在李启文的生活里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没有湿地和鸟。

同期宫福荣(李启文的妻子):村民有救助的野生动物,就是鹤什么的,受伤了送来了,他都让县里的朋友买最好的活鱼喂鸟。我姑娘说爸我吃鱼行吗?他说不能给你吃,你可以吃饭,这鸟不吃鱼的话就会饿死了。我姑娘大了有时候还说呢,我爸买鱼喂鸟也不给我吃。

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开荒者蜂拥而至,随着拓荒大犁的推进,湿地节节败退,面临灭顶之灾。

同期李启文(鹤岗市萝北县苇场学校教师):当时自己就觉得吧,如果不站出来或者不提出来,这个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可能就压下去了,几年后,湿地就没有了。所以当时就很矛盾,最终吧,(我)想还是应该提出这个问题。

不顾家人的劝阻,李启文手持《国际湿地公约》赤膊上阵了,听说哪里在开发,他就第一时间赶过去,与开发者交涉。

同期李启文(鹤岗市萝北县苇场学校教师):应该说开发发展本身来讲是没有错的,我认为保护湿地也是一种开发,是另一个层面的开发,最好的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

同期章海宁(黑龙江《生活报》记者):李老师几乎就是流着眼泪在跟群众说,在跟这些开发部门说,(你们)不要再挖下去了,或者你们再停一停,我们再争取一下,看看用一种更好的办法,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这片湿地多好。

很快,李启文就成了开发商们最不欢迎的人。更让他们恼怒的是,李启文竟然为了与他毫不相干的湿地,不惜用自己的性命来阻止开发。

同期章海宁(黑龙江《生活报》记者):李老师就趴在挖沟机前面,跟群众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来阻挡他们开发。

李启文的疯狂举动在村民中引起了震动。一些人摇着头,表示不可理喻;更多的人暗暗点头,不禁钦佩他的精神与勇气,对他寄予同情。

同期王永福(鹤岗市萝北县苇场村村民):我也曾经问,李老师你是为啥?他说我也不为啥。我说那时候谁能知道你能成名,不挨收拾就不错了。李启文说我没有别的目的,我就是想给家乡留一片绿地。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渺小的。李启文一边向市县领导写信提建议、反映情况,一边开始发动群众,呼吁村民抵制湿地开发。他起草了《致全乡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孩子们拿回家给家长朗读,组织村民成立“苇场湿地保护志愿者小组”,自费安装环保热线电话,自费编印环保宣传图册,挨家挨户宣传保护湿地的好处。因为湿地的开发,当时,吃珍禽成为时尚,有人甚至把饭店开到了村里。李启文便领着学生到饭店门前表演保护野生动物的木偶剧,饭店开张没几天就被迫关了门。

李启文的“极端”举动,得罪了不少人,很快为他招来无数的谩骂、诋毁与仇视。

同期宫福荣(李启文的妻子):我有时候就说,李启文你出去,天黑呀,谁要是拿刀假装在地里割草,(突然)搂你一下,咋整?他说那我也不怕。他也担心,我家孩子出去上学,他一遍一遍地嘱咐,不管任何人说是你老叔或者你老姑来接你,你千万不能走,人家给你东西,你千万不能吃。这不也是担心吗?

李启文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四方奔走呼吁,影响越来越大。让他欣慰的是,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并不孤独。在保护湿地的过程中,他得到了乡亲们的强力支援,在他们身上汲取了巨大的温暖和无比的力量。1999年,3000多人口的苇场乡有600人签名,上书市领导呼吁保护湿地;2000年4月,李启文主笔,会同苇场乡7个村的村委会主任联名给国务院写信,恳请有关部门将“近万顷被开发的湿地退耕还草,还在被开发的溢洪区停止开发”,并建议在苇场乡建立自然保护区,让水能清、鱼能游、鸟有家。

数十年如一日,李启文为挽救家乡的湿地默默付出,不计回报。他对湿地犹如生命般的爱,感动了乡邻,感动了社会,唤醒了民众的环保意识;他近乎痴狂的行为也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他的感人故事传遍了黑土地,传遍了全国。

2000年底,中央一纸批文,停止了开发者的脚步。李启文带领苇场人保住了最后的3000多公顷湿地,“苇场开发区”变成了“苇场保护区”。多年的奔波终于有了最后的结果,2009年4月,李启文站在了央视一号演播大厅。

十几年过去了,随着国家农业开发政策的调整,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湿地的保护。2008年,萝北县委、县政府组建了湿地管理局筹备委员会,建立了湿地保护站,相继投资730万元,恢复湿地明水,在保护区内栽花植树、种植芦苇。如今的苇场湿地,鱼翔浅底,草长莺飞,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但李启文没有停止保护湿地的脚步,他要让更多的人懂得,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

同期鹤岗环保志愿者:知道这块湿地经历了很多,我感觉(苇场湿地)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希望所有热爱自己家乡的人,能把这块湿地保护好,福荫后世吧。

同期鹤岗环保志愿者:像这种美丽的家园,我们只有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现实生活中已经太少太少了。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让我们的家园能变得越来越美丽。

看到天空飞旋的禽鸟重新拥有了这片属于它们的家园,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湿地保护者的行列,李启文无比欣慰。

同期李启文(鹤岗市萝北县苇场学校教师):中国梦是一个美梦。什么美梦?就是我们要有很好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我们的生态也更加和谐。我的梦想就是跟全县人民一起,把我们家乡这块无比宝贵的湿地保护好。这块湿地是咱们家乡最好的一张生态名片,要把它传承下去。

(该片荣获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二等奖)

总监制:范吉涛

监制:施永强

编导:何树亮

撰稿:何树亮

摄像:吕东奇何树亮李欣雷

剪辑合成:何树亮

猜你喜欢
鹤岗市家园家乡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寻找失落的家园
黑龙江省部分市(地)县(区)史志工作专题调研座谈会在鹤岗市召开
My mother
省委常委、副省长李海涛视察鹤岗市哈洽会参展情况
绿家园
鹤岗市启动“哈尔滨·鹤岗教育共同体”建设项目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