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新组合0807 原种组培快速繁育研究

2014-03-15 07:45黄毅安徽省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淮南232008
园艺与种苗 2014年5期
关键词:培苗原种发芽势

黄毅(安徽省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淮南232008)

甘蓝新组合0807 原种组培快速繁育研究

黄毅
(安徽省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淮南232008)

随着甘蓝原种繁殖代数的增加,原种的生活力下降,稳定性降低。利用组培方法进行原种繁育,可减少越冬春甘蓝原原种繁殖代数,提高原种的生活力,保持亲本多年多代一致性。我国20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甘蓝的杂优利用研究[1]。20世纪70年代后期,甘蓝的杂优利用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1983年底,甘蓝的杂种一代品种覆盖面积已达到栽培面积的80%。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结球甘蓝育种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甘蓝原种组培快速繁育试验,旨在为甘蓝快速繁殖提供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安徽省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自育甘蓝新组合0807亲本腋芽080a与070b。

1.2 方法

试验于2010年在安徽省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生物育种中心进行。

1.2.1 外植体消毒。将0807亲本腋芽经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冲洗3次,再用0.1%升汞消毒8 min,无菌水冲洗5次,接种于MS培养基上,在无菌培养室内25℃恒温光照培养。

1.2.2 茎尖诱导培养。切取培养10 d后的无菌苗茎尖作为诱导材料。接种在MS+6-BA 2.0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pH为5.8,蔗糖30 g/L,琼脂6.5 g/L,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1 000~1 200 lx。

1.2.3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诱导培养基中生成的愈伤组织25 d后转瓶接入新鲜培养基继代培养。

1.2.4 不定芽分化。诱导培养基中生成的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25d有不定芽生成。将其接种于分化培养基①MS+6-BA 2.0 mg/L+NAA 0.2 mg/L及培养基②MS+6-BA 2.0 mg/L上进行培养,pH为5.8,蔗糖30 g/L,琼脂6.5 g/L,培养温度23℃,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1 000~1 800 lx。以后每隔25 d进行1次继代培养。

1.2.5 生根培养。将幼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5 mg/L上,pH为5.8,蔗糖30 g/L,琼脂6.2 g/L,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2 h/d,光照强度1 000~1 800 lx。

1.2.6 炼苗。将生根后的瓶苗移出培养室,开瓶后常温培养3 d,取出小苗清洗净根部培养基后移栽于基质中培养。

1.2.7 数据处理。试验3次重复,于6月13日对组培亲本及常规亲本进行考种,测量小区种株种子产量,以常规繁殖的亲本作对照,观察植株生长状况,测量植株茎粗,统计10株各级分枝数,取其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组培对0807亲本采种量的影响

常规繁育方式因为在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无法进行精确控制,导致繁育产量低,增加了繁育成本,不符合现代育种要求,而组培方式却可以严格控制亲本的生长环境,从而达到增加繁育产量、降低繁育成本的目的。由表1可以看出,2个亲本利用组培繁殖的产量明显高于常规繁殖的产量,080a亲本组培繁育产量高出常规繁殖16.5%,070b亲本组培繁育产量高出常规繁殖39.8%。结果表明,组培繁殖苗产量远高于常规繁殖苗,原种繁殖系数增加,原原种繁殖供给提高,繁殖成本降低,有效扩大了杂交一代种子生产供应能力[2]。

2.2 组培对0807亲本后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常规繁育方式后代种子普遍存在发芽率低、发芽势弱等问题,发芽势低会导致幼苗生命力弱、出苗率低、用种量增加,但试验结果表明,组培方式能有效解决发芽率低、发芽势弱等问题。由表2可以看出,组培苗种子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特别是发芽势较对照有大幅提高,080a和070b组培亲本种子发芽势分别高出8.6%、8.4%,发芽率分别高出2.4%、3.9%。由此可见,组培方式亲本后代生活力强,发芽率高,对品种亲本繁育起到了积极作用[3]。

表1 不同繁育方式条件下亲本繁育产量

表2 不同繁育方式亲本种子芽发率

2.3 组培对0807亲本后代种苗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组培苗生长势较强,株高、分枝及花期均较对照有所增加。经观察,组培苗后代表现生长势强,植株高大、呈宝塔型、有效分枝多,常规繁殖的长势弱、枝条丛生、有效分枝少[2]。

表3 不同繁育方式后代种苗生长势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原种繁殖代数的增加,原种的生活力下降,稳定性降低。利用组培方法进行原种繁育,可减少越冬春甘蓝原原种繁殖代数,提高原种的生活力,保持亲本多年多代一致性[4-5]。通过对新组合0807诱导培养、继代培养、分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等手段进行组织培养观察发现,品种亲本组培苗成活率高达95%以上,亲本后代发芽率、发芽势比常规培育提高明显,亲本后代组培苗长势强,植株高大,亲本产量有显著提高,远优于直接从大田获得的外植体。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对品种大量快速繁殖,节约原种和原原种繁育时间,降低生产和消费成本。科学,2004(5):31-34.

[2]石晓云.结球甘蓝的组织培养与快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2):18077-18078.

[3]石淑稳,周永明,吴江生.甘蓝型油菜试管苗人工低温春化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4(5):584-587.

[4]祝立芳,刘丽,周广柱,等.羽衣甘蓝离体培养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34(4):249-251.

[5]余建明,蔡小宁,朱桢,等.结球甘蓝的离体再生及基因转化条件的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1996,12(3):6-9.

(责任编辑 张杨林)

[1]李晓明,李晓红,冯辉.结球甘蓝的杂种优势利用进展[J].辽宁农业

Study on Rapid Tissue Culture Propagation of Protospecies of New Cabbage Combination 0807

[目的]为甘蓝快速繁殖提供借鉴。[方法]对甘蓝新组合0807原种进行组织培养研究,探讨组织培养对0807亲本后代种子发芽率及种苗生长等指标的影响。[结果]通过组织培养观察发现,品种亲本组培苗成活率高达95%以上;亲本后代发芽率、发芽势对比常规培育提高明显;亲本后代组培苗长势强,植株高大;亲本产量有显著提高,远优于直接从大田获得的外植体。[结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对品种大量快速繁殖,节约原种和原原种繁育时间,降低生产和消费成本。

甘蓝;组培;繁育

HUANG Yi(Huain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uainan,Anhui 232008)

[Objective]The aim w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apid propagation of cabbage.[Method]The new combination of cabbage 0807 seed was studied by tissue cultur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issue culture of germination rate and seedling growth of 0807 parent offspring seeds.[Result]Observed by tissue culture,breed parent seedling survival rate reached more than 95%.Parent progeny 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 potential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cultivation.Parent progeny seedlings grew strongly, had tall plant height.And tissue culture coul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rents'yield.The explants were far superior to that obtained directly from the field. [Conclusion]The rapid propagation of variety could be obtained,by using the technique of tissue culture.Seed and seed breeding time could be saved,and the cost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could be reduced.

Cabbage;Tissue culture;Breeding

S565.4

A

2095-0896(2014)05-003-02

黄毅(1982-),男,安徽寿县人,农艺师,硕士,从事园艺、蔬菜栽培及育种研究,E-mail:77788175@qq.com。

2014-04-15

猜你喜欢
培苗原种发芽势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5种草坪草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俄罗斯杨树新品种N2组培苗生根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分析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5种植物激素对黑豆种子萌发的影响
耐旱耐盐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因子分析初报
种子发芽势对作物田间出苗率的重要性分析
“增城蜜菊”组培苗有机栽培管理技术
福建金线莲组培苗和移栽苗主要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