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锋,刘 音,张浩强,江 宁
(山东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510)
随着我国可开采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水上(简称“三下一上”)压煤开采成为目前我国,特别是中东部地区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1-2]。
矸石膏体充填开采作为“绿色开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三下一上”压煤开采的理想途径。在矿井下进行膏体充填开采时,采煤工作面壁后形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状态,因地层岩石温度、空气压缩与膨胀、氧化生热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采煤工作面壁后温度高、无法通风和湿度大等特殊复杂环境。此时,充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反应,这种作用可能会降低充填体的稳定性能,因此在进行煤矿现场充填应用之前,有必要对充填体的耐久性进行研究[3-5]。充填体从本身上来讲也属于贫混凝土,所以采用确定混凝土稳定性的试验对充填体的稳定性进行测试,分别从抗溶液侵蚀、抗渗性、热稳定性等几个方面进行试验[6-7]。
本次试验中,水泥使用普通复合(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使用来自黄岛电厂的Ⅱ级脱硫粉煤灰,外观呈浅灰色,煤矸石为岱庄煤矿经过二级破碎产出的煤矸石,主要成分是SiO2,Al2O3,属于非泥质类煤矸石。将水泥∶粉煤灰∶煤矸石按1∶4∶6的比例混合,质量浓度为74%,配制成膏体,放在标准养护室内养护28d。该膏体早期强度主要是水泥经过水化反应生成硅酸钙(C-S-H)、氢氧化钙(CH)、少量的钙矾石(AFt)等凝胶类物质,后期粉煤灰中存在的活性SiO2,Al2O3可与水泥中的Ca(OH)2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C-S-H)、水化铝酸钙(C-A-H)、水化硅铝酸钙(C-A-S-H)和钙矾石(AFt)等胶凝性物质,随着后期粉煤灰逐渐参与水化反应,致使膏体后期强度不断提高。耐久性试验参照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用于抗侵蚀试验的充填体试件在标准养护室养护28d后分为4组,每组5个试件,对其进行编号,分别放在浓度为2%的HCl、浓度为2%的Na2SO4溶液、浓度为2%的NaOH溶液、蒸馏水溶液中。分别浸泡15d,30d,60d,150d后,测定其抗压强度,根据浸泡前后的抗压强度比可以计算出抗蚀系数F:
(1)
式中,Rf浸为在侵蚀溶液中浸泡后的充填体的抗压强度,MPa;Rf标为继续在养护室养护的试件的抗压强度,MPa。
充填体在不同侵蚀溶液中的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充填体试件浸泡于蒸馏水中其抗压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可以作为对比参照
表1 充填体在不同侵蚀溶液中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数据。当充填体试件浸泡于Na2SO4溶液15d时,其初期抗压强度损失21%,但继续浸泡,其抗压强度基本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抗压强度损失率在25%左右。充填体试件浸泡于NaOH溶液中其抗压强度呈较大幅度地增长,在浸泡150d时,其抗压强度增长30%。当试件浸泡于HCl溶液中15d时,其初期抗压强度损失40%,下降幅度很大,但继续浸泡可维持其强度相对稳定,其抗压强度损失率在40%左右。
2.3.1 Na2SO4侵蚀
在2%Na2SO4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充填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充填体中所含的Ca(OH)2能与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钙,继而再和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钙矾石,造成固相体积大增,使充填体受到相当大的结晶压力,导致充填体膨胀开裂甚至毁坏[8-9]。
图1 充填体试件在2%Na2SO4溶液中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2.3.2 NaOH侵蚀
在2%NaOH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充填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对碱侵蚀来说,当充填体试件在2%NaOH溶液中浸泡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试件强度并无明显变化,表观变化也不明显,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其抗压强度有增强的趋势,这是因为在充填体中水化硅酸钙、钙矾石等比较难溶的含钙水化物,在较高的碱溶液中处于稳定的状态。而pH值的升高更有利于充填体试件的水化产物处于稳定状态,所以,碱溶液浸泡有利于充填体试件抗压强度的增长[10-11]。
图2 充填体试件在2%NaOH溶液中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2.3.3 HCl侵蚀
在2%HCl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后充填体试件的抗压强度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当充填体试件浸泡于2%HCl溶液中后,充填体反应剧烈:充填体表面有气泡产生,表面出现大面积脱落、骨料外漏,且溶液有恶臭气味。这些现象表明最初HCl溶液与充填体试件中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
图3 充填体试件在2%HCl溶液中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由盐酸溶液离解出的H+与充填体中的水化硅酸钙(C-S-H)、钙矾石等反应,造成充填体内的水化产物分解,因此任何酸类与充填体的作用,其实质都是由于H+对充填体的破坏作用。
HCl与充填体的作用包括两部分:
(1)H+与Ca(OH)2的OH-生成水。
(2)酸根Cl-与Al3+生成铝盐,Cl-与Ca2+生成钙盐。
从第1部分可以看出,pH值越小,H+越多,需要与之发生中和反应的OH-离子也越多,侵蚀就越强烈,而当H+达到足够的浓度时,能直接与固体硅酸盐、铝酸盐及石灰发生反应,进而造成充填体内部结构破坏。从酸根Cl-方面看,生成易溶于水的CaCl2,这便加剧了HCl的侵蚀作用。但是由于试验所用的HCl侵蚀溶液为不流动的溶液,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溶液的pH值也在不断增加,此时侵蚀作用逐渐减少,溶液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时,试件体也不再发生变化,试件的抗压强度逐渐稳定[12-13]。
通过侵蚀性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充填体试件对碱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酸和盐对充填体试件初期强度影响较大,但随着时间逐渐推移,在后期试件可以维持在平稳的低强度状态。
材料抵抗压力水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或称不透水性。材料的抗渗性通常用渗透系数表示。渗透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一定厚度的材料,在一定水压力下,在单位时间内透过单位面积的水量。用公式表示为:
(2)
式中,KS为材料的渗透系数,cm/h;Q为渗透水量,cm3;d为材料的厚度,cm;A为渗水面积,cm2;t为渗水时间,h;H为静水压力水头,cm。
KS值愈大,表示材料渗透的水量愈多,即抗渗性愈差。抗渗性是决定材料耐久性的主要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对普通充填体抗渗性能评定的指标采用抗渗等级。GB 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根据混凝土试件在抗渗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水压力,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划分为P4,P6,P8,P10,P12等5个等级。相应表示能抵抗0.4MPa,0.6MPa,0.8MPa,1.0MPa及1.2MPa的静水压力而不渗水,即混凝土抗渗试验时1组6个试件中4个试件未出现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
实验过程中,取上口直径为175mm,下口直径为185mm,高为150mm圆台形试块,1组6个,从试块底部0.2MPa水压力开始试验,每隔8h增加0.1MPa。实验发现:水压达到0.8MPa时,6个充填体试件中有3个被压力水穿透,根据抗渗标号计算标准,0.7MPa即为该充填体的抗渗标号计算指标,抗渗标号按下式计算[14]:
P=10H-1
(3)
式中,P为充填体抗渗标号;H为第3个试件顶面开始有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计算结果表明:该充填体的抗渗标号为P6,抗渗等级较弱。
材料的抗渗性首先取决于材料内部的孔隙率,包括空隙尺寸分布和连续性。从微观结构上看,充填体是一种非均质的多孔结构混凝土的孔结构(包括水泥浆基体孔隙,骨料中的孔隙,基体与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孔隙)[15],其体内分布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微细孔隙。相对于建筑用的混凝土,充填体的胶结性能较差,即水泥浆基体孔隙较多,矸石骨料掺量较大,即基体与骨料界面过渡区的孔隙较大,密实性较低,矸石骨料经破碎后内部微裂纹较多,这些因素导致了充填体渗透性好,抗渗性能较差[16-17]。
首先,将制作好的充填体试件标准条件下养护28d后经过低温烘干处理。在高温下由于水分蒸发和气体膨胀,充填体的密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是充填体配制时的原材料,在充填体中必然会含有一定量的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可以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下来,而自由水会随着充填体的凝结逐渐减少。由于充填体是由颗粒大小不均的原材料组成,这就难免会存在缝隙,导致充填体内部存在气体。高温下,水分会剧烈蒸发,气体也会迅速膨胀,这都会造成充填体的体积发生变化,为避免因水分蒸发而造成的试验误差,故在试验前对充填体做低温烘干处理。
分别将每组试件放在30℃,60℃,90℃,120℃,150℃下养护2h,5h,10h,16h,24h不等。分别测定每个温度值下不同养护时间后充填体的单轴抗压强度。
充填体单轴压缩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充填体试件在不同温度下与养护时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表2 充填体在不同温度下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图4 充填体试件在不同温度下抗压强度与时间的关系
从图4可以看出,充填体试件在30℃,60℃的温度下,随着养护时间的增加,其抗压强度略有上升,在90℃,120℃,150℃的温度下,在养护时间2h之内时,其抗压强度下降较为明显,10h下降到最低点,因此在高温下充填体的强度下降较为明显。再继续加热,其抗压强度基本保持稳定。
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充填体的强度主要依赖于水化硅酸钙(C-S-H)、钙矾石等的胶结性能,随着养护温度的小幅提高,有利于充填体的继续水化反应,C-S-H凝胶硅氧四面体的聚合程度和C-S-H凝胶中铝氧四面体的比例增加,此时对于钙矾石来说,温度对其并无太大影响,但在养护温度达到60℃以后,在持续高温下的养护使试件的失水率逐渐增大,充填体试件内水化初期生成的钙矾石易分解,易发生钙矾石和单硫型硫铝酸钙晶形转变,导致充填体不同程度破坏,抗压强度降低。而C-S-H凝胶随着温度升高并无太大变化。因此后期再持续加热时,抗压强度基本不再变化[18-20]。
由于试件的密实性较低,骨料内部微裂纹较多,这些因素导致了充填体抗渗性能较差,充填体的抗渗标号为P6,抗渗等级较弱。由于充填体本身是一种碱性材料,所以试件耐酸性极差、耐碱性极强,硫酸盐侵蚀较为严重。在常温下持续升温,有助于充填体强度增加,但是高温下充填体的强度下降较为明显,耐高温性能较差。结合充填体性能,可知将水泥∶粉煤灰∶煤矸石按1∶4∶6的比例混合,质量浓度为74%,配制而成的膏体更加适用于我国北部矿井(井下水环境偏碱性)及井下温度较高的深部矿井。
[参考文献]
[1]何国清,杨 伦,凌赓姊.矿山开采沉陷学[M].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1.
[2]郭惟嘉, 刘伟韬, 张文泉.矿井特殊开采[M].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8.
[3]郭爱国, 张华兴.我国充填采矿现状及发展[J].矿山测量, 2005(1):64-65.
[4]彭继承.充填理论及应用[M].长沙: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
[5]张华兴, 郭惟嘉 ,许延春,等.“三下”采煤新技术[M].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8.
[6]张 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概论[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7]金伟良, 赵羽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8]亢景富.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混凝土, 1995(3):9-18.
[9]申春妮,杨德斌,方祥位,等.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影响因素的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4(2):16-19.
[10]杨鼎宜, 周明耀, 杨鼎久.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3(3):1-4.
[11]朱宏军, 程海丽, 姜德民.特种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12]索 默.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8.
[13]李国武, 董发勤,万 朴,等.硅灰石矿物在有机酸体系中的溶解性试验研究[J].矿物岩石,1998(2):26-31.
[14]李志勇, 姚嘉良, 张 宇.关于混凝土抗渗试验方法的研究[J].混凝土,2006(2):57-60.
[15]刘数华, 冷发光.再生混凝土技术[M].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16]赵铁军.混凝土渗透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17]金伟良, 赵羽习.混凝土结构耐久性[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2.
[18]朱伯芳.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M].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 1999.
[19]阎培渝, 覃 肖, 杨文言.大体积补偿收缩混凝土中钙矾石的分解与二次生成[J].硅酸盐学报, 2000(8):21-26.
[20]陈胡星, 叶 青, 沈锦林.钙矾石的长期稳定性[J].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7):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