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也需要建设

2014-03-14 12:37新灵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行动计划德育工作育人

新灵

每每谈到学校德育,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活动,似乎学校德育就是搞活动。这不仅是社会上许多人对德育的认识,甚至也是不少教育业内人士的想法。

诚然,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内容,但不是全部,也不是唯一。除了活动,德育还需要建设。笔者以为,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建设:

其一,德育基本环境和条件需要建设。开展主题教育、专题教育,组织学生社会实践,丰富德育资源素材,都需要有一个基本环境和条件的保障。因此,德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数字德育平台的建设;学校环境文化、志愿服务岗位、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各类教育基地和场馆的建设以及其他德育资源的建设,这些工作都要跟上,疏忽不得。前些年,北京市就针对学生对心理教育的需求,推动全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建设了心理咨询室;针对学生对网络的需求,大力推动数字德育平台的建设,开发网络教育资源;针对学生对实践的渴求,积极推动社会大课堂的建设。

其二,德育队伍需要建设。就学校教育而言,落实育人要求,抓实课程德育、抓实全员育人,教师是关键。因此,对学科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以及德育管理干部的培训就显得非常必要。前些年,我们对德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面积培训,开展班主任基本功的全员培训,心理教师的专题培训,开设德育校长、骨干班主任的高级研修班,对全体教师进行师德培训,以及在学科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加强学科育人的培训。这些建设性的举措大大提高了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育人能力。就广义而言,德育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还要建设一支家庭、学校、社会都能广泛参与的大德育团队,把行政、科研、教研各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凝聚起来。这也需要用建设。

其三,德育制度需要建设。一项工作要能有序、有效运行,必须有一些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制度予以保障。特别是对德育来说,这样的制度建设显得特别重要,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引导、约束区县和学校切实贯彻“育人为先、德育为首”,把德育落到实处,比如德育督导制度、对学校与教师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评价制度等;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广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积极关心和支持德育工作,激发市、区县各部门和学校做好德育、做强德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说部门联席会制度、优秀班主任表彰制度、优秀学生激励机制。此外,在推进德育工作上,从管理的角度要建机制、搭平台、出政策,为区县加强德育工作提供服务与支持,如观摩交流周、校长论坛、开学典礼上文明礼仪教育第一课等,既是一种推动工作的方式,长此以往,也会形成一种有效的工作制度。

这几年,市里除了出台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小学建设行动计划之外,还出台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对于前两者,大家很容易理解,学龄人口增加,就要增加学位,就要建学校;对于后者,很多人会质疑,德育也需要行动计划吗?产生质疑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的片面理解:第一是对行动计划的片面理解,第二是对德育工作的片面理解。一谈到行动计划,大家想到更多的是工程,是硬件建设和经费投入,而德育又好像不是这类的,更多的是软性建设。但是笔者认为德育工作可以有行动计划,而且很有必要。这是因为:一是德育润物无声,但德育工作要有声有色,德育工作需要建设、需要投入,具体的理由前面已经详述;二是德育必须要有清晰的发展脉络,要有符合某一个时期的工作理念和教育设计,在研究社会发展中寻找新的契合点,要有把握教育时机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去做一件事、做一项活动。在有了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五年规划之后,还需要一个更为具体的、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计划。三是德育需要高调重视,对德育如何强调和重视都不为过,何况当前德育总体上还处在需要加强和改进的状态,有一个行动计划会让区县和学校的工作更加有抓手,让德育落得更实。

由此可见,德育不只是活动,也并不是不需要建设,恰恰相反,德育建设还很不够,我们还需要大力加强德育在环境条件、骨干队伍、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

编辑 江泓

猜你喜欢
行动计划德育工作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㵲阳河守护行动计划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如何制定30天行动计划?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