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悦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也能增进心理健康。本课程十分重视通过体育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避免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要注意创设专门的情境,采取特别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体育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生成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预设的进程进行,有可能和我们预设的不一致,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意外情况。这需要体育教师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捕捉细节,妥善处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次教学中,我安排了接力跑这一内容,学生积极比赛,竞争相当激烈,两组不分上下。在最后的决胜局中,同学们你追我赶,每组只剩下最后的3名同学了,可是意外发生了,第一组有一个同学掉棒了。第一组的同学们开始叹息起来,幸好短跑佼佼者孙某追上一段,但还是落后,一看没有赢的希望,他把接力棒往跑道上狠狠地一扔,放弃了比赛。
“等了那么久,我们还没跑呢!”“怎么这样啊!”同学们都在抱怨孙某的这个行为,我马上集合队伍,提出问题:比赛还没完,第一组肯定会输吗?大家来说说在体育比赛中到最后反败为胜的例子。我一说完,同学们就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第二组也可能出现掉棒的!”“运动会接力跑比赛中,年级最后一名还有2分可以加呢!”“NBA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最后5秒反败为胜的例子。”
最后,我告诉同学们:“不到终点,谁也不知道结局是什么。如果轻言放弃,那注定是失败的。组队练习,就是要让你们知道,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团队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如果仍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努力!”
一节跳绳课,我随机组织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比赛。甲同学听老师安排完组别就满脸愁容,问他怎么了,他说:“老师,您不知道吗?乙同学是我们班公认的跳绳跳得最厉害的,我们都叫他‘不变的传奇,我怎么能跟他比?您给我换一组吧。”我说:“还没比怎么知道自己赢不了?要敢于挑战自己,老师给你加油!”在我的鼓励下,甲同学犹犹豫豫地开始和乙同学比赛。三局下来,果然甲同学输了。
甲同学拎着跳绳,垂头丧气地走过来对我说:“老师,太丢面子了,不想跳了,我卯足了劲儿1分钟最多只能跳100个,您看他能跳130多个呢,我永远也不可能赢过他!”说完转身到一边台阶上坐着去了,任凭我怎么说,他都不愿跟乙同学再一起练习了。
看着他一脸沮丧的样子,我心想一定要想个办法,让他重新鼓起勇气参与练习。“来,老师单独组织你们俩比一次,我来当裁判。这次换种比法,比一比你们两个人谁一次跳的数量最多。”甲开始还扭扭捏捏的,不愿意起身,我就发动其他同学一起助威,乙同学还在一旁用眼神“挑衅”,在同学们共同的“逼迫”中,甲同学拿着跳绳慢腾腾地走到乙同学身旁。有个同学一看甲同学同意比赛了,赶紧给他捶肩膀、揉胳膊,逗得大家笑声一片。
同学们围成一圈观战,场外自动分成两派,有不少支持甲同学的,也有等着看他出笑话的。开始比赛时,甲和乙动作都很流畅、熟练。他们每跳一个,同学们就喊一个数,跳着跳着,乙同学脚下“拌蒜”停绳了,甲同学胜利了,同学们欢呼雀跃,争抢着与他拥抱、击掌。
下课集合时,我鼓励学生们说:“每个人只要勇敢面对困境、挑战自我、努力提高,成功或许就在眼前。今天课上甲同学的行为验证了《弟子规》中的一段话,‘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希望同学们在熟记内容时,真正理解它的涵义,同时用自己的行动体现出来。”
教育不需要大张旗鼓,只要“润物细无声”,我相信这股清泉定会汇入学生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