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改造提升制造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有序进行,国家出台多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2013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7%,比规模以上工业高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随着新兴服务业态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但也要看到,我国产业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提升并不同步,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凸显,产业布局不合理问题比较突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体滞后,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完善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市场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增强产业发展协调性。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协调性。继续执行好《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引导社会投资合理流动,促进要素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国家鼓励发展的领域和行业。落实好已制定出台的放宽民营经济准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措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改造提升制造业。一是化解产能过剩。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促进过剩产能有序化解。二是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综合平衡重点产业发展对资源、能源、市场等方面的外部条件要求,加快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引导产业转移和承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东部地区加快产业升级,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格局,引导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四是发展高端制造业。立足于新一轮国际竞争的需要,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引导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发展高附加值、市场需求潜力大的新产品。五是稳定和拓展外需。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继续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一是围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发展,深化产业融合,细化专业分工,增强服务功能,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围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服务供给,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三是围绕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服务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制造业集聚区、服务业集聚区公共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破解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