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华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 高职新机遇 拓展新领域
高职教育向新领域拓展有机遇
在《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对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所作的概括是:“我国服务业发展长期落后,结构不合理,生产性服务业水平不高,尚未形成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规划》明确指出:“服务业人才不足,标准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见,国家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必将带来新兴领域、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的大量涌现和快速发展,而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自然提到日程:服务业人才不足是导致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因素之一。科技含量和标准化水平不高是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的关键。要解决服务业所需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短缺问题,必须加快调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优化布局,加快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建设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的现实和长远需要。要提升服务业标准化水平与整体服务质量问题,必须尽快建立服务业所需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培养目标,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相关课题。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又一次面临机遇和挑战。
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服务,始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社会建设、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领域急需大量相关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表明高职教育专业领域的拓展、专业结构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势在必行。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出席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活动时明确表示:“职业教育的定位已由单纯的技术工人跨越为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等领域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面前的迫切历史任务。
高职教育向新领域拓展有基础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按照市场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经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和示范校建设的洗礼,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并且逐步完善。近年由教育部组织的五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公开展示高职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专业技能和教育成果,就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成果的充分肯定,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大。
高职教育为经济建设特别是企业生产一线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企业、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其中高职教育重视实践教学、强化校企合作、突出课证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成熟的办学经验和创新实践,是高职教育向新领域拓展的基础。不仅如此,高职教育在经济管理及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也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现代物流等服务行业一线的新增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占七成以上。从2010年~ 2012年,职业院校为第三产业输送了1,640多万名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已成为第三产业重要的人才基地。
此外,目前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增设了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新专业,如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心理咨询、健康管理、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物业管理、旅游导游等专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应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
从高等职业教育所设置的专业及招生人数来看,相对于现代服务业而言,现有的专业规模和人数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相比,相距甚远。以老年服务专业为例: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94亿,养老机构仅有4.5万家。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不到60所,年招生数不足3,000人,专业规模与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对养老护理的巨大需求。由此说明,对高等职业教育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方面还有极大的需求。随着社会建设的发展需要,国家将大力发展服务业,高职教育适时拓展新的领域,必将大有作为。
高职教育向新领域拓展有挑战
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应用技术技能人才,这与培养生产一线或流水线上的实用型技能人才有所不同。现代服务业所需人才是直接在公共服务与管理的一线岗位工作,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满足群众的各种生活需求,直接与人打交道。所以,对于服务业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在素质、品质与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如公仆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等。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向新领域拓展,不仅是高职教育巨大的发展机遇,而且也是对已有人才培养经验与模式的挑战。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如何提供人才支撑以及科学制定专业标准?二是如何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规范素质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寻求创新发展,在已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新领域,分析新问题,探索新途径。
关于保证现代服务业人才供给的问题,需要从政府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两个层面加以考虑: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指导,按照国家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因地制宜进行专业布局与调整,淘汰与市场需求不符合的专业,适时增设新专业,以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是当务之急。同时,按照国家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参照行业标准制定专业标准,并与其他政府部门和行业合作,共同组织研究制定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目标,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做好前提保障。各职业院校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对校内资源进行整合,对专业、专业群适当调整,围绕现代服务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增设新专业。
关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素质要求,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规划》对于现代服务业的考量非常明确:注重其科技含量和服务水平。因此,既要确保现代服务业高品质高水平的健康发展所需的人才供给,又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各高职院校的压力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应加大市场调研力度,研究社会需求变化,了解国家政策,着重梳理现代服务业所需人才素质要求与标准的变化,按需培养,因材施教。由于现代社会日益多元化,对人才培养和人才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现代服务业人才必须是高水准的。除必须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外,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还需具备适应能力、管理能力、公关能力、交流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而且更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所以,只有在对现代服务业所需人才的综合素质、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深入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才能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才能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构建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课程教材。当职业教育已不仅仅是满足于使学生获得一技之长,而是使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这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升华。
其次,应加大社会实践力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现代服务业所需专业的实训场地一部分应在社区、养老院、旅游景区等直接接触人、接触服务对象、与人打交道的地方。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如何与人沟通和交流,了解发现并学会处理各种复杂事物。而模拟社区、模拟养老护理、模拟导游等实训环节,缺少真实生活情境和真实体验,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全面发展会有所影响。所以,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政府和相关行业的合作十分重要。
再次,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仍是关键,努力提高教师素质,了解社会、熟悉职场、积累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书本知识,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深化,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各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相吻合,使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相吻合,这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张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