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粮食生产连续“十连增”,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
一、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势头
一是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2亿吨,比上年增加1235.6万吨,增长2.1%,再创历史新高,连续3年保持5.5亿吨以上。其中,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79亿亩,比上年增长0.7%;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58.5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亩,提高1.4%。13个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6%,其中,除湖南、安徽两省减产之外,其他省区均有不同程度增产。
二是经济作物生产基本稳定。受种棉比较效益下降、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因素影响,棉花播种面积继续下滑,预计棉花产量631万吨,比上年减少7.3%。全国油料播种面积保持稳定,预计油料产量3510万吨,比上年增加2%。预计糖料产量13900万吨,比上年略增。蔬菜面积、产量继续增长。
三是畜禽养殖业稳定发展。2013年上半年,畜牧业生产有所下滑。5月份以来,随着消费回暖、养殖效益提升,畜牧业生产企稳向好。据对全国18个生猪主产省调查显示,11月份,生猪出栏价格15.71元/公斤,平均每头净利润204.4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以上。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全年肉类总产量8550万吨,比上年增长1.8%。
四是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实际增长9.6%,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7.1%,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0%,财产性收入增长23.2%,转移性收入增长17.4%。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6554元,增长13.2%。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392万人,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长13%。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和农产品价格涨幅趋缓影响,农民收入增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初步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左右,实际增幅8%以上,连续4年快于城镇居民。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
一是主要农产品生产效益大幅下滑。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棉花等部分大宗农产品价格走弱,而成本继续增加,价格涨幅跟不上成本上升。据全国价格主管部门对主产区成本调查显示,2013年主产区农户出售小麦的平均价格为2.36元/公斤,上涨10.6%,但由于成本上升较多,亩均净利润仅为1.18元,减幅96%。玉米平均价格2.21元/公斤,下降0.02元/公斤,为2008年以来首次回落,亩均净利润113.16元,减幅43%,这是玉米收益连续第二年下降。大豆平均价格4.58元/公斤,比上年下降0.10元/公斤,亩均净利润28.36元,减幅77.6%,为十年来最低水平。早籼稻每亩净利润67.06元,减幅46.5%;中籼稻每亩净利润193.15元,减幅49%。与此同时,国内粮食价格已较多高于国际价格,进口压力明显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与价格日益趋近“天花板”的矛盾更为突出,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面临新挑战。
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压力越来越大。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连续超过两位数,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由2009年的3.33∶1下降至3.1∶1,2013年农民收入增速有望继续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但继续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在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影响下,已出现“稻强米弱”、“麦强粉弱”、“棉强纱弱”的现象,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较大制约。另一方面,农民工资性收入特别是外出务工收入的增长,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预计2013年农民工资性收入将超过4000元。但在较高基数和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综合作用下,农民工资性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幅的难度加大。
三是增加农产品生产的资源环境代价愈来愈高。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全国25度以上陡坡耕地尚有6500万亩。农业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目前我国化肥施用量(折纯)已达5800多万吨,每公顷化肥施用量480多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多,农药施用利用率仅为30%,农膜残留率高达40%。土壤重金属污染、有机质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普遍存在,全国受工业污染耕地面积已达1.5亿亩,部分农产品镉等微量元素超标严重,危及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农业持续增产,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农业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和环境过度承载基础之上的。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供求总量趋紧,资源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新型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但多数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财务管理制度等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是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能人领办,核心成员“一股独大”、“一票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异化为实际上的“公司+农户”模式,普通社员的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登记注册、法律地位等不明确,不利于其健康发展。
三、2014年农村经济工作重点
2014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于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在稳定完善强化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积极拓宽“三农”投入渠道。要继续把“三农”领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优先领域,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并重点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办法,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促进补贴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粮食、油料、生猪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稳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优先以产粮大县较多的地市为单位,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支持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启动实施油料、糖料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努力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支持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强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和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继续支持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加强渔港、水产良种工程等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大型灌区、大型灌排泵站等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改造步伐,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加快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加大重点地区、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力度。加大草原建设和生态保护投入力度,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农村道路、电网改造、农村沼气、危房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民生。
四是加快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保持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抓紧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治理、湿地生态效益补贴和退耕还湿试点。
五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和调控机制。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2014年选择部分品种和地区先行开展试点。继续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生猪调控预案和大宗农产品储备吞吐调节机制。继续支持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主产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
六是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尽快制定新增农业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倾斜的具体办法。鼓励地方政府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不断提高主要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引导农户在自愿基础上,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形成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健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
七是支持和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由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落实和完善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产品加工流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与此同时,严格落实法律关于合作社的成员资格、内部管理制度、注册登记办法等规定,并通过示范社创建等方式,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尽快明确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农民合作社联社等的法律地位,除合作社成员的自身资金外,允许合理吸收社会资本入股合作社,在坚持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按人投票”与“按股投票”相结合,促进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强对农民的服务功能。
八是加快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深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加快推进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市民化。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强化商业金融对“三农”的服务能力,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