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2014-03-14 11:26杨昕然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名作欣赏 2014年26期
关键词:骈文对偶刘勰

⊙杨昕然[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说文解字》曰:“丽,旅行也。鹿之性,见食急必旅行,从鹿丽。”段注:“此丽之本义。其字本作丽,旅行之象也。后乃加鹿耳。……见食急而犹必旅行者,义也。……《聘礼》曰:‘上介奉币俪皮。’……‘俪’即‘丽’之俗。郑注:‘俪皮,两鹿皮也。’郑意丽为两,许意丽为鹿,其意实相通。”《斟诠》:“按:旅行,谓结侣而行也,亦即‘骈行’之意。盖丽古文但作丽,象两两相比之形。此云‘丽辞’,犹言骈俪之辞,为修辞中对偶之一法。案骈为二马并驾之义。二马并驾,须两两相俪,齐一步骤,故对偶之文称骈文俪辞也。”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段,在文学当中,可以说是运用最广泛、意蕴最丰富的修辞方式,也是沉淀汉民族审美心理最深厚、最能体现汉文学古典美特征的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在各种文体中都有应用。刘勰身处六朝骈文鼎盛之时,自身又喜好骈文。《文心雕龙》以骈文写成,既是文学经典亦为文学批评方面的创举。

一、《文心雕龙·丽辞》篇的重要论点

(一)文辞丽偶亦需践行自然之法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大自然赋予人与物的形体、肢体必定是成双的;神明之内在规律,是凡事不单独成立。心生文辞,需构思取舍,多方考虑,前文与后文应互相对应,形成恰当的对偶。刘勰在此处表明导致骈文过分讲求形式美的主要原因并非这种文体本身不值得提倡,而是作家在创作中未能处理好“率然”与“经营”的关系所致,不能因此而否定骈体文存在的合理性。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说得更为明晰:“意授于思,言授于意,腾诸唇吻者为语,载诸篇简者为文。言有雅俗之殊,斯文有文质之异;或出之以俪词,或述之以散笔”,“方式不同,作用则一”,“初无造作,故一人之书,骈散兼有;一书之义,奇偶互见”,综合来看即是“全出自然”。

(二)梳理丽辞偶句发展源流,表明其穷究本源的立场

唐、虞之世,辞未极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然对尔。《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序《干》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至于诗人偶章,大夫联辞,奇偶适变,不劳经营。自扬、马、张、蔡,崇盛丽辞;如宋画吴冶,刻形镂法,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至魏、晋群才,析句弥密,联字合趣,剖毫析厘。然契机者入巧,浮假者无功。

引文中所提的丽辞偶语对后世骈体的影响也相当显著。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指出:“辞章实备于战国,承其流而代变其体制焉。”“诸子者,六艺之支流,文章之渊薮也。”刘开《与王子卿太守论骈文书》也模拟该段,提炼骈文特点,根本上均是源于刘勰的宗经观。经典在义理上既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在文辞上也可称为写作的典范;因此能够启发学习,培养正道,这些作用永远历历分明。但是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十分微妙,由于圣人的见解非常高深,加之他们的道德学问也很高超,因此他们的著作就能深刻地体现自然之道。

(三)论丽辞的方法细则

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对偶的格式,约有四种:言对是易对的,事对是难对的,反对是好对,正对是劣对。所谓“言对”,只是文辞上的对偶;所谓“事对”,是用两种前人故实组成的对偶;所谓“反对”,是事理相反而旨趣相合的对偶;所谓“正对”,是事虽有异而意义相同的对偶。刘勰将对偶骈俪分成四类,唐代后分类更繁,《诗苑类格》存上官仪六分(正名对、同类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双拟对),南宋《诗人玉屑》扩为八类(的名对、并类对、双声对、叠韵对、连绵对、双拟对、回文对、隔句对),《文笔式》分十二种,《文镜秘府论》更谓对有二十九种。另外还有元兢、李峤数家分法,在此不再一一细列。

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鄣袂,不足程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此事对之类也。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奏,庄舄显而越吟。”此反对之类也。孟阳《七哀》云∶“汉祖想 榆,光武思白水。”此正对之类也。凡偶辞胸臆,言对所以为易也;征人资学,事对所以为难也;幽显同志,反对所以为优也;并贵共心,正对所以为劣也。又以事对,各有反正,指类而求,万条自昭然矣。

刘勰还举了汉魏时代的“近世作品”为例,可见其深厚文学修养,正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四)指明丽辞之病,以求折中

张华诗称∶“游雁比翼翔,归鸿知接翮。”刘琨诗言:“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若斯重出,即对句之骈枝也。是以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所先,务在允当。若两言相配,而优劣不均,是骥在左骖,驽为右服也。若夫事或孤立,莫与相偶,是夔之一足, 踔而行也。若气无奇类,文乏异采,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必使理圆事密,联璧其章。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类此而思,理斯见也。张华的《杂诗》中说:“远游的雁并翅飞翔,归来的鸿连翼而飞。”刘琨的《重赠卢谌》诗中说:“孔子听说获麟而悲伤,孔丘因鲁国打猎获麟而哭泣。”这种重复,就是对偶中多余的枝指了。因此,美好的言对,以精巧为贵;高明的事对,必求其恰当。如以两事相对,而优劣不相称,就如驾车,左边是良马而右边是劣马。若所写事物是孤立的,没有什么和它相对,就像只有一足的夔跳着走路了。即使有了对偶,但没有奇异的同类,缺乏特殊的文采,写得平平常常,就必将使人读之昏昏欲睡。所以,必须做到事理圆合,对偶精密,有如双双璧玉的章采;并交错运用偶句和散句,就像用各种不同的佩玉加以调节,这就是完美的丽辞了。按照这种要求来思考,运用对偶的道理自然就清楚了。

总结来看,丽辞之病有四点:重复、失对、孤立、冗俗。这表现出了人类认同的普遍心理追求的形成过程,同时还有对生活中多样多元样式的追求。人类最初的审美活动与实用功利活动结合为一体,因而最初的美感与快感相结合。而之后由具象美到抽象美,是长期经验沉淀形成的形式美原则,到《文心雕龙》的时代美学就已经进步到这种程度,有利于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的动力。

二、延伸观点讨论

《丽辞》虽在经营俳偶的修辞艺巧,但仍标举“理圆事密,联璧其章”的纲领,否则再精巧的言对、事对,也因为违反机体原则而“浮假无功”,所谓“气无奇类,文乏异彩,碌碌丽辞,则昏睡耳目”。刘勰在《丽辞》的譬喻用语及对平衡整齐的美学理念,与黑格尔不谋而合。黑格尔在比较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样式时总结了形式美感的影响。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整齐一律和平衡对称在艺术作品中有两重意义:一方面,作为纯然无生命的、抽象的整齐一律,会使生气消灭;另一方面,不整齐中的整齐和不符合规则中的规则,却也可以被某些艺术用为唯一的原则。刘勰以“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的身体形式特征,类推到“神理为用,事不孤立”的《丽辞》,认为两者皆“自然成对”,并强调一致性与不一致性地交错排列方式,能使对偶整齐而不失变化。好的对偶表现出整齐的静态美,同时也含有变化的流动感,即所谓“迭用奇偶,节以杂佩,乃其贵耳”。远在先秦著作中就出现了对偶句,经汉、魏至南北朝,形成以俪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骈文,同时律体诗亦趋成熟。文人创作中对形式美的追求,特别集中于对偶俪、辞采、声韵的着意讲求。

三、启示

纵观骈偶选文,齐梁骈文的四六句式已基本定型。但齐梁文最突出的一点还是声律说之兴起与用于骈体的实际创作之中,使骈体文的藻饰、用典、对偶之外,又加上对声韵美的追求。可以引导对诗词感兴趣的中学生阅读,培养对声律的感觉,学生的知识由积累理解型向感悟运用型发展。任何语言工具的运用,都是为了交流、沟通,从而达到目的,对偶这一修辞格也不例外。在阅读时可学习古典章回小说,运用对偶提炼文章内容,并融合对作者、文章的评价,在背景评鉴和产出评鉴重点实施,有助于统整古典小说阅读技巧和修辞方法运用的知识。在作文时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对偶这一表现形式,锤炼自己的语言。将使学生的文言基础、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质量、思维境界得到全面的锤炼,使学生理解语言的表达规则和表达方式,切实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推而广之,学习以对偶为代表的形式美,不仅限于创作层面,还要兼顾批评与历史文化层面。学生通过对偶等艺术方式组织具有关联性的意象,建构整体观念,学得观照全局的能力,做到“非集中化”(decentrate)。学生的创造性和自我表现的提升与教师指导表现技巧而提升创作的表现与美感质量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互动的方式更有助于造就艺术创作人才、提升全民文化水平、提供培养文化规划人才的基础。

[1]刘勰著.王更生注译.文心雕龙读本[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

[2]黄侃著.周勋初导读.文心雕龙札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陈松雄.齐梁丽辞衡论[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骈文对偶刘勰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论骈文的发展与影响
毕沅幕府与清中叶骈文复兴
对偶τ-Rickart模
刘勰的“借力”
刘勰拦路拜师
舍弃面子的刘勰
舍弃面子的刘勰
例析对偶式在解三角问题中的妙用
怎样利用对偶式处理高考解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