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方清
2013年11月25日上午9时许,赵逸男所乘坐的飞机刚从北京起飞,就得到消息,李克强总理马上要召开出访准备会,专机上的媒体记者可以去旁听。
赵逸男是《中国日报》的经济部记者,这是她第一次作为随团记者跟随李克强总理出访。“我当时还有点纳闷,怎么刚上飞机就开会。”赵逸男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时政报道记者翟磊则对此已经感到习惯。这是他在2013年第三次作为随团记者跟随李克强总理出访,“每次出访期间,总理的行程安排都非常紧凑、密集。”
此行飞机的目的地是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
10个小时的飞行后,专机于当地时间25日13时抵达布加勒斯特。几乎顾不上任何休息,一连串的外交活动便接连展开,除了与罗马尼亚总理蓬塔会谈、共见记者外,李克强当天还分别会见了6个中东欧国家的领导人,并与塞尔维亚、匈牙利总理共见记者。当晚,李克强还出席了蓬塔为与会各国总理举行的非正式工作晚餐会等。直至23时,李克强的外交活动仍处于“进行时”。布加勒斯特和北京有6个小时的时差,此时是北京时间次日凌晨5点。
李克强总理已经工作了超过20个小时。
对于承担报道任务的随团记者来说,总理“超长的一天”也让他们面临不小的挑战。“平均每天大约睡两三个小时,有时候因为时差的关系,要和国内进行直播连线,就通宵不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冯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13年总理的三次对外出访,她作为随团记者跟访了两次。
这次随总理出访后,赵逸男一直很好奇,总理在喝哪个牌子的咖啡。“如果真有这种咖啡的话,我一定去买。”赵逸男有些打趣地说。
在25日与蓬塔共见记者后,李克强连续会见了波黑部长会议主席、克罗地亚总理、立陶宛总理、爱沙尼亚总理、塞尔维亚总理、匈牙利总理等6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国家不分大小,李克强总理与各国领导人均进行一对一的会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每场会见都有约20分钟时间面对面交换意见。“后来能听出来总理的嗓子都有点沙哑了,但思维一直很活跃,精力依然旺盛”。 赵逸男回忆。
第一次随团采访的赵逸男除了见识到总理的忙碌之外,还见识到总理工作的高效。在25日举行会晤后,李克强和蓬塔当场决定成立工作组,对接落实双方在高铁、核电、普通铁路改造等方面开展合作的事宜,而两国有关部门及企业随后签署十余项合作文件。蓬塔连连称赞,李克强总理“高效务实”。
在布加勒斯特的三天,李克强除访问罗马尼亚之外,还有一个重头戏是出席此间召开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11月26日上午,李克强在会晤中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深化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六点建议,其中包括做大做实经贸合作和加快推进互联互通。
李克强随后再显高效之风,当天中午就为落实建议开始做起了工作。他和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参观了当天开幕的中国铁路等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还临时客串了一把“推销员”。展厅中央,摆放着一列长达21米的中国“和谐”号高速动车组模型。李克强向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介绍说,中国高铁技术装备成熟、施工经验丰富,竞争优势明显,完全能够适应各国情况,满足市场的需求。
这不是李克强第一次当高铁“推销员”。去年10月12日,在访问泰国期间,李克强和泰国总理英拉共同为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办的“中国高速铁路展”剪彩。随后,中泰两国总理在展厅里进行了十多分钟的参观,李克强向英拉以及其他泰方人员“推销”说,中国的高铁技术坚定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希望中泰加强铁路合作。在一天前,李克强刚抵达曼谷,就前往泰国国会发表演讲,他向在座的泰国国会议员们预告,将和英拉一起出席“中国高速铁路展”,仍不忘“推销”:中国拥有先进的高铁建设能力和丰富的管理经验。
在布加勒斯特期间,跟随总理出访的随团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在与每一位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进行一对一的会晤时,李克强都会谈及在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合作的内容。他进行推介的不仅仅是高铁,而是整个“中国装备”和“基础设施”,“高铁外交”已经升级成“装备制造和基础设施外交”。香港《商报》以《李克强超级推销Style》为题评论称,作为中国总理,李克强不放过任何机会,向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产品优势和中国投资的优越机会。
在参观中国铁路等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时,李克强在一块展板前为展览做了一句补充说明:“中国制造已经风靡全球,中国装备也将享誉世界。”这句话随后成了“推销员”李克强的“广告词”,一些随团采访的记者都已经能背下来。
“总理利用外访契机来推销,比商务部门的技术官员去做,效果要好得多。一方面受关注程度高,传播效应好,另一方面有利于迅速推动成果的达成。”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10月11日,李克强到访曼谷首日,中泰双方就签署了《中泰政府关于泰国铁路基础设施发展与泰国农产品交换的政府间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这一合作方式被形象地形容为“大米换高铁”;同样在到访布加勒斯特首日,李克强就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塞尔维亚总理达契奇共同宣布,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并成立联合工作组落实推进工作。
台湾《联合报》评论称,这是大陆首度把铁路输出到欧洲,也是大陆高铁输出迈向国际的重要一步。
“欧洲在铁路和高铁建设上有自己的标准。我们凭借自己在价格和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实现了铁路进入欧洲的突破,这是一个好的先例和突破。”原驻乌克兰大使、上海合作组织前副秘书长高玉生对《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在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许多中东欧国家总理表示愿与中方探讨开展核电、水电、火电等能源合作,而中方也愿积极考虑从中东欧国家进口更多安全、高质量的农牧业产品。“我们愿扩大从中东欧国家进口优质农产品和其他适销产品,扩大公民赴中东欧地区旅游消费,采取各种方式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李克强说。上述提议,被罗马尼亚当地媒体称作是中方为实现“互利共赢”展现诚意并作出积极努力。
有媒体还分析称,李克强总理一方面推动“装备走出去”,通过输出高铁、基建技术释放产能,提升就业率,并助力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又鼓励“肉奶引进来”,扩大农副产品进口,以此弥补国内此类产品缺口,进一步平抑物价,“让大外交服务小菜篮”。
“两个月能挺得住吗?”2013年6月7日,在河北省邢台市一家光伏企业的切割车间里,专程前来考察工作的李克强关切地询问。
3天前,欧盟委员会公布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决定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涉案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不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欧盟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有评论称,如果情况不能发声变化,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将可能被拖入阴霾,这关系到40万人的就业。
2013年5月,李克强开始了自己出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后的首次对外出访,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和欧洲的瑞士、德国成为这场备受关注的“首访”中的对象国。
几乎在李克强踏上欧洲土地的第一时间,他就呼吁欧盟妥善处理光伏和无线通信设备两案。虽然李克强抵达欧洲的第一站瑞士并非欧盟成员国,但他在瑞士金融界人士午餐会上发表演讲时仍指出,中国坚决反对欧盟发起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和无线通信设备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在李克强抵欧访问的一周前,比利时籍的欧盟贸易专员卡洛·德古赫特向欧盟委员会提议,对进口的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平均幅度高达47.6%的临时性反倾销关税,他还威胁将对华为、中兴两家中国电信网络设备供应商发起“双反”(反补贴反倾销)调查。
到访德国后,不论是在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时,还是在接见德国不同派别的多个层级的官员会见时,李克强无一例外地表明中国反对欧盟发起“双反”调查的立场,并指出中国主张通过对话磋商妥善解决贸易摩擦,坚定维护世界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总理沟通的特点,就是非常坦诚,在尊重对方的同时,也会清楚告诉对方,我们的利益是什么,并明确表态,我们要维护自己的利益。”翟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这得到了德国各方的积极回应。中德两国总理共见记者时,在有限的时间里,默克尔被问到的唯一问题便是关于欧盟对中国光伏等产品实施“双反”调查。默克尔表示,德国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欧中关于光伏等产业的分歧,认为欧盟对有关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无济于事,应采取措施予以避免。
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勒斯勒尔在5月27日与李克强共进午餐时则表达了更明确的态度,德国政府反对向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位来自反对派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经济部长还在500多名中德工商界人士出席的午餐会上坦率地透露,德古赫特曾和他联系,希望争取德国的支持,而他给对方的回应是,需要与中国朋友沟通后再做决定。当天,勒斯勒尔对在场的中德工商界人士说,德国给欧盟最终的回复是“NO!”
“这是德国第一次公开反对欧盟针对中国的‘双反调查。”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德国《经理人》杂志亦称,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柏林和北京将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布鲁塞尔(欧盟总部所在地),这种情况还从未出现过。
结束访问回国后不到一周,6月3日,李克强应约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通话,明确表示中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坚决维护中国的利益。
从国外到国内,在李克强不遗余力地推动下,再加上中方多个层面的努力,欧盟在最后一刻将临时反倾销税率从47.6%下调到11.8%。7月27日,两个月前提议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德古赫特宣布,经过谈判,中国与欧盟就光伏争端达成“友好”解决方案。
“这是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一个成功案例。”曲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还表示,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以来,更积极倡导外交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外交越来越务实,经济外交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以更好地为国内经济服务。
“利用国家领导人外访的契机来进行推销,或者解决当前比较紧迫的实际贸易问题,是现在各国外交的一个趋势。这方面,中国外交和世界接轨的速度在加快。”曲星说。
以前,国外领导人在访问中国时,总会递给中方一张单子,希望中方能对上面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便利、进行照顾。现在,中国领导人也会递出自己的单子。
印度当地时间2013年5月19日下午3点10分许,经过近7个小时的飞行后,李克强总理乘坐的专机抵达印度新德里帕拉姆空军机场。印度,是李克强作为中国总理首次对外出访的第一站,也是其首访行程中访问时间最长的一站。
但就在此次出访的一个多月前,印度媒体热炒“帐篷事件”,为即将到来的访问蒙上了一层阴影。事件起于印度新德里电视台4月15日关于中国军队士兵“越过‘实际控制线在印度领土搭起帐篷”的报道,随后印度媒体连篇累牍报道此事,一时间“中国入侵论”在印度甚嚣尘上。但在中印启动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后,双方军队同时向后撤退。
“中印之间已经建立了有效的双边磋商和对话机制,这种关系的稳定和成熟度已足够化解一些小纠纷。” 印度加尔各答大学对外政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沙塔努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如果说“推销”中国装备和调解中欧贸易争端是直接为国内经济带来收益,那么如今中国政府在面对与邻国的一些领土纠纷时表现出的成熟和远见则是为中国经济以及对外合作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
10月份的东盟之行中,在访问与中国存在领海争议的越南期间,李克强与越南总理在会谈后举行记者会,宣布了会谈的一项最重要成果,“两国将正式成立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基础设施合作工作组、中越金融合作工作组,三个工作组三头并进,开展两国在上述三方面的合作”。
从5月份首访行程中的印度、巴基斯坦,到10月的东盟之行,再到11月的中东欧之行并出席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上合组织总理会议,周边国家占据了李克强总理2013年三次出访国家数量的“半壁江山”。
去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七位常委全部出席,包括各地方、军队、国企、金融机构、大使、特使等悉数出席。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首次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今后5至10年我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明确要在与周边各国交往中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
曲星认为,这次会议一方面表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对周边外交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外交加强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体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共出访7次,足迹遍及亚非拉及欧洲、北美各大洲,“相辅相成,科学布局,并着眼长远,为未来铺路”。
在李克强总理的三次出访中,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周边外交与多边外交相结合,并强调外交为国内经济的服务功能,“从外交分工上来说,这也是政府首脑工作的重点”。
在文莱,李克强出席了东亚领导系列会议;在布加勒斯特,李克强出席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李克强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十二次总理会议。
与习近平出访相呼应,只要在周边,不论是在双边外交还是多边外交场合,李克强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加快互联互通建设”的提法,并伴有建设融资平台的提议:在文莱提出希望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布加勒斯特称中方愿与相关中东欧国家互设金融分支机构、签署本币互换和结算协议;在塔什干表示要推进建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而在新德里,中国和印度首倡建设被称为“新茶马古道”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在伊斯兰堡,中国和巴基斯坦同意启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互联互通建设,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四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时永明认为,互联互通建设的进展是双方加深贸易往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条件。而融资平台的搭建,是对加快互联互通建设予以资金支持。
对于周边各国来说,谁能抓住契机,把互联互通和国家发展战略升级换代结合在一起,将会拉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的出口,并促进贸易往来和合作提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长久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