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分析与思考

2014-03-13 17:32叶道萍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南平市流通业商贸

叶道萍

摘 要:南平市商贸流通业在近10年中流通规模、经营业态、集中化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规模偏小、速度较慢、潜力不高等问题,应抢抓机遇,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不断提高发展水平。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3006902

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它是社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国民经济正常循环、周转的大“动脉”。作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贸流通业的运行效果对南平全市经济运行速度效益起到关键的作用。

1 商贸流通业发展特征

近10年来,南平市商贸流通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流通规模、经营业态、集中化水平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具有外延扩展与内涵提升的特征。

(1)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近10年来,南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扩大,年均递增14.9%,高于同期GDP增幅3个百分点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比2002年扩大2.7倍。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2012年,全市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达16.6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9.51%。

(2)集聚效应显著增强。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和扶持,南平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大经营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行业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2012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法人达281个,比2002年增加171个。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10.64亿元,同比增长27.3%,增幅高于限额以下商业15个百分点,比2002年扩大2.4倍。限额以上商业占全社会商业的比重达到31.93%。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作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作用越来越明显,城市零售额所占份额越来越大。2012年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幅高于乡村5.7个百分点。城市零售额占比达86.49%,比2002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城市零售额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90.0%。

(3)多元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随着城乡市场的持续繁荣,流通业态由单一走向多元,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业态、多种商品行业的竞向发展的格局。2012年,南平市限额以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已由2002年的31.17%下降至5.96%,个私经济比重达82.35%。除了传统的百货店、食杂店等稳步发展外,一些新兴业态如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厂家直销中心、电子商务等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商贸流通业的主流。2012年,全市共有大型超市7家,零售营业面积10.17万平方米,实现零售额11.67亿元;专业店81家,零售营业面积21.71万平方米,实现零售额38.53亿元;专卖店27家,零售营业面积6.96万平方米,实现零售额42.02亿元;3种新业态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的比重达95.44%。零售业连锁总店6个,拥有门店数185个,零售营业面积14.70万平方米,实现零售额46.38亿元。商贸流通业也由传统的食品、纺织服装、餐饮为主走向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市场商品日益丰富。

(4)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南平市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辐射能力不断增强,硬件设施档次不断提高,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为促进全市扩大商品流通规模、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2年末,南平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36家,拥有摊位数1万余个。其中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2个,营业面积12.04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31.81亿元,比2002年增加6.12倍。全市商品交易市场商品种类丰富,包括食品、电子电器、家装建材、机电设备,种子饲料等生产和生活资料类商品,形成了以地方特色专业市场为主导,辐射带动其他商品行业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商贸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 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全省的对比分析

近年来,南平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发展的水平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1)从数量上看,南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人均额度都较低。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7.30亿元,分别高于毗邻的三明和宁德15.82亿元和34.89亿元,位列九地市第7位,但只有全省前三位福州、泉州和厦门的1540%、20.93%和40.51%,按常住人口计算,2012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1.36万元,高于漳州和宁德,位列全省第7位,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70.16%。

(2)从发展上看,南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较慢。由于位处山区,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相对其他地区较慢。2002年到201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7.1%,南平市只有15.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平均增长速度位列九地市第6位,分别比宁德、泉州、厦门高1.3、0.5和0.4个百分点。

(3)从集中程度来看,南平市商贸流通业规模化水平不高。2012年,南平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的比重为34.0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47个百分点,位列九地市第7位,分别比宁德、莆田高2.88、1.98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业集中程度不高主要是受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影响,中心城市对商贸业拉动力度偏弱,商贸业发展以分散、小规模为主。2012年,南平市中心城市(市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82.0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达22.96%,位居九地市最末位。

(4)从发展潜力看,南平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前景不理想。在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影响一个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看消费,而影响一个地区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用于支出的水平。2012年,南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93元,略高于宁德,均位于九地市第8位,处于全省下游水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892元,占收入的比重达62.48%,位居九地市第8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02元,占收入的比重达73.11%,位居九地市第6位。总体上看,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与其他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 商贸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尽管与全省其他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也应该看到,南平商贸流通业在不少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

(1)旅游资源丰富,大武夷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商贸业的发展。位于南平境内的武夷山拥有全省乃至华东南地区最具优势的旅游发展资源,是全国唯一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是福建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三大旅游中心之一。南平市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号称“海滨邹鲁、道南理邦”,拥有朱子文化、茶文化等独特的历史文化,闽越王城、猫儿弄山青铜时代窑址群、浦城管九村青铜时代土敦墓群等多处古文化遗址,武夷山、光泽、邵武、建阳等四个苏区县。闽北地区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省级以上旅游资源80多处,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发展旅游产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无比优越。2012年,全市共接待中外旅游者183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6.9%;实现旅游总收入225.35亿元,同比增长17.9%。全市拥有各类住宿设施1710家(其中星级饭店45家,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总床位数5.9万张,具备年接待2153.5万过夜旅游者的能力;拥有旅行社108家,旅游汽车公司5家,各语种导游员2650人。旅游业的发展将拉动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增长。

(2)地理和基础设施优势,有利于形成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南平地处北承长三角、西联中部区域的通道要地,境内有205和316两条国道,已有8个县开通了高速公路,高速通车里程达757公里(2012年底)。11条高速公路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海西高速公路网,规划建设里程突破1千公里;5条铁路列入新一轮海西铁路建设规划,新建和改造里程突破1千公里。武夷山机场正在进行改扩建,2014年京台高速有望全线通车,“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也将在“十二五”末期实现。随着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构成了现代化立体的交通网络,将在闽北形成1小时经济圈,在对接沿海中心城市和港口上形成2-3小时经济圈,为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促进商贸流通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础。

(3)农产品资源丰富,有利于培育特色交易市场。南平是山区,农林资源丰富,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木材产量全省第一,毛竹面积占全国1/10。农业所产的农副产品品种丰富,县域农产品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建瓯、顺昌、武夷山发展清水笋、软包装笋系列为主的笋制品产业。笋竹制品方面,建瓯笋竹城、政和竹具工艺城等建设初具规模。在茶叶方面,以武夷山、建阳、建瓯、邵武为代表的乌龙茶区,以松溪、政和、浦城为代表的绿茶区,以建阳、政和为代表的白茶区和以武夷山、政和、松溪、邵武、光泽为代表的红茶区,“四大茶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浦城着力发展丹桂苗木产业,顺昌加快发展茶油、海鲜菇产业。这些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资源,为特色专业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南平“绿色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商贸流通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要抢抓机遇,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和经济基础,积极作为,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1)推动商贸流通业领域的现代化建设。一是要加速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当前,南平市物流企业经营上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在经营方式上大多数仍沿用传统仓储加运输模式,制约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要加快武夷新区“建设联结闽浙赣的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依托“铁、公、机”的现代交通网络,形成以武夷山为中心的闽北城市群现代物流核心圈,进而构建联结闽浙赣的现代物流网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有条件的商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完善配送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奠定大市场、大流通的基础。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供应链管理理念,促进商贸流通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二是要加强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发展。以连锁经营为载体,鼓励以商品、品牌、技术为纽带,进一步拓宽发展连锁经营的行业范围,鼓励和支持生鲜食品、清洁蔬菜进入超市、便利店,形成“超市+菜市场”或“便利店+菜市场”等新型销售渠道和方式。鼓励医药、电器、餐饮等行业实施连锁经营,推动连锁经营向多领域、深层次发展。三是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引导企业自主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网上购物,增强电子商务对商贸流通业的提升和带动作用,拓展新型消费模式。

(2)推进现有资源的优化和升级。一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市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以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较强竞争能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二是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建设。按照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为参考对现有商业网

点进行优化布局,在新的商贸项目引进与建设中,既要培育大型批发零售商,积极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又要关注中小商贸企业和个体户的布局和发展,以满足居民分散性、临时性和个性化消费需要,建立起满足不同消费阶层需要的、多层次的商业流通网络。三是加强专业交易市场建设。围绕南平市产业发展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整合一批有区域特色和辐射力的大型专业市场,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具有成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专业市场。如,沿武夷山、建阳、邵武区域建设茶叶产业专业市场群;沿建瓯、延平、顺昌区域建设笋竹、海鲜菇等特色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群;沿浦城区域建设丹桂苗木专业市场群。同时,探索利用专业和特色市场的优势,增加会展功能,延伸配送功能,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带动市场升级。

(3)持续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潜力与后劲。一是要加大商贸流通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大武夷旅游是南平市重要的优势和品牌,要积极依托旅游产业,大力培育城市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区,引进和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酒店、大型会展中心、城市综合体等设施,加快建设与大武夷旅游相关的茶叶交易、旅游产品、特色餐饮服务等市场和企业,以更加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二是要提高居民收入,确保购买力。要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民生投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降低住房、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成本,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使城乡居民敢于消费,乐于消费。三是加强商贸流通领域人才建设。强化商贸流通企业在职员工培训,全面提高企业员工技术素质,培养、造就一批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流通专业人才。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对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积极开展现代流通理论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实现南平商业人才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南平市流通业商贸
南平市4个脆李品种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现代流通业水平的评价维度及三大经济区发展比较
我国流通业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画像即墨商贸
健康扶贫是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南平市
商贸信息
商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