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并以第51、52届世乒赛冠军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情况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该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已经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
关键词:张继科;乒乓球;反手拧拉;台内球
中图分类号:G8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4)01-0098-04
第52届巴黎世乒赛由两位进攻大师张继科、王皓携手推向最后的高潮,这并不是一种意外的巧合,恰恰反映了当今国际乒坛的技术发展趋势。本来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更凶狠更主动的进攻理念已经成为国际乒坛的主要发展方向,但随后无机胶水的推出对选手的进攻杀伤力形成了明显制约,这一方面给了朱世赫这样的以防守见长的选手更好的生存土壤,另一方面也让以张继科、李晓霞为代表的具有强大整体穿透力的优秀男女选手迅速确立了技术领先优势。特别是张继科从接发球环节开始,就能从台内上手发动进攻,而且具备很强的旋转制造能力,而其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更是堪称张继科成功卫冕的法宝。
本研究在借鉴相关文献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张继科在第51、52届世乒赛上的比赛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了解张继科的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战术运用情况,找出一些反手拧接台内球的制胜规律,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以及基层乒乓球运动反手拧接技术的练习和有效运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并以第51、52届世乒赛冠军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情况为分析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安阳工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查阅了大量有关乒乓球研究方法和技战术分析的资料和论文,检索了 2000-2013 年关于接发球、反手拧、反手拧接台内球的相关文献40余篇并进行归纳整理,收集查阅了中国乒乓球官方网站、乒乓世界等关于反手台内拧方面的相关文献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1.2.2录像观察法
下载并观看 2011 年第51届世乒赛中四分之一决赛张继科对阵王励勤、半决赛对阵波尔、决赛对阵王浩,以及2013年第52届世乒赛中四分之一决赛张继科对阵鲍姆、半决赛对阵许昕、决赛对阵王浩的比赛录像,统计比赛中张继科对手的发球技术运用情况以及张继科的接发球技术尤其是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运用情况。
1.2.3数理统计法
将比赛数据运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学处理,为分析提供支持。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1期2014年2月 郑丽霜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的运用研究No.1 20142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
2.1张继科比赛中对手发球技战术分析
通过录像观察可以发现(表1),为顺应“控制对手,抢先上手”的比赛理念,对手一般会采用发短球、下旋球来控制张继科的第一板进攻,使其较难形成有效的回球和起板进攻。在统计的比赛中短球、下旋球发球占总发球数量的71.42%,而上旋球的使用仅为2.79%,并且发球的落点多是分布在右半台,占总发球数量的70.38%,说明对手将大部分发球落在张继科的正手位,使其既不能成功正手强攻,也不能使用其擅长反手技术拧拉球,这也是对手在充分研究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做出的有效对策,也足以显示对手对张继科该技术的忌惮。
比赛中对手极少发出长球和上旋球,长球发球仅占发球总数的16.03%,上旋球仅占发球总数的7.32%,在为数不多的长球发球中,一般也会将落点选择在张继科的左半台,一方面抑制张继科正手的起板抢攻,另一方面也不便于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使用,从比赛录像的观察可见,这一针对性的发球战术的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张继科比赛中接发球技战术分析
通过对张继科比赛中所使用的接发球技术统计发现(表2),各项接发球技术使用率依次为反手拧拉台内球、正手摆短、反手拧拉出台球、反手摆短、正手拉球、正手挑打。其中台内拧技术占所有反手接发球总数的72.34%,占所有接发球总数的46.89%,排在张继科所有接发球技术使用数的第一位,为乒乓球横拍打法运动员提供了一个新的接发球思路,为形成全台进攻战术理念找到了突破口。就每场比赛接发球技术的平均使用次数而言,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平均使用23.13次,这一数据比其他接发球技术平均使用次数之和还要多。接发球成功率依次排名为正手挑打、反手摆短、正手摆短、反手拧拉台内球、正手拉球、反手拧拉台内球,由于正反手的摆短是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接发球方式,成功率位列靠前属于正常现象。而反手拧拉台内球一项成功率为92.65%,可见此技术是张继科除传统接发球技术之外擅长的、常用的接发球技术。
在高水平的乒乓球比赛中,对手的发球一般都会发至本方弱侧区域,保证球不出台或者半出台,以便有效避免本方直接起板形成进攻,而正反手的长球只会当本方接发球站位不准确或者偶尔偷袭才会使用。对于不出台或者半出台球,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的克制对象,因此也成为他最常用的接发球技术。此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利用反手拧拉台内小球争取主动,比赛中能够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并且作为进攻型选手的张继科,反手拧拉比别人力量大,在充分撞击球的基础上增加板面与球体的摩擦,使得反手拧拉成为他克敌制胜的法宝。比赛录像观察也发现,张继科接发球技术特点非常鲜明,对于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运用非常熟练,也非常有信心。
数据统计显示,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使用次数、直接得分次数以及最终得分次数都是各项数据的第一位,这也说明这一技术已经成为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在整个技战术部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比赛录像也显示,张继科的其他战术如接发球后拧球回对手中路球、对手侧身时回球对手正手位等也都会以反手拧拉球为技术基础,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几乎成了张继科各项战术的核心部分。综观当今一流乒坛赛事,各队员的相持技术和能力都已经非常出色,想在相持阶段寻求得分的机会已经比较困难,所以在比赛中谁能最先发起主动进攻,抢先上手,谁的得分赢球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张继科的反手拧拉台内球这一技术正是从接发球环节出发,第一时间变被动为主动,使对手措不及防,实现球台的全方位进攻,进一步完善进攻体系,增加得分几率,进而赢得比赛。
2.4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失分情况分析
从统计的与对手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表4),张继科反手台内拧拉接发球直接得分22次,平均每场直接得分3.6次,这个得分是比较高的。因为接发球一般情况下会陷入比较被动的情况,张继科能在此状态下反被动为主动,接发球直接得分对对手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打乱对手的作战部署,这为接下来的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赛中张继科接发球间接得分54次,平均每场接发球间接得分9次,通过录像观察也发现,张继科良好的接发球技术造成了高质量的回球,使对手难以第一时间上手发动进攻,只能是被动地防守,从而落入张继科的进攻套路,在既定的进攻策略下张继科就会比较容易接发球间接得分。从总体来看,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分率达到55.88%,足以看出该技术对于张继科大满贯成绩的取得有决定性的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对决而言,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是必须的情报。虽然大家都知道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优势,但是作为进攻型选手的他正手位的强攻更是让对手忌惮,因此更多的发球还是给到反手位,造成高达136次的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给了张继科更多的主动得分的机会。比赛中其他对手对于张继科的这一技术都给出了最大力度的限制,使张继科该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次数都在平均次数以内。但首次对决的鲍姆仅在该技术上就失分多达15次,这使得张继科在1/4决赛中,在先丢一局后连赢四局,4:1逆转获胜。尤其在双方的第三局,鲍姆进攻欲望强烈,搏杀凶猛,不断攻击张继科的正手空档,迅速取得优势。张继科主动进攻失误较多,很快就5:10落后。危急时刻张继科并不慌乱,从接发球入手放开手脚打出得分高潮,顶住压力连取7分,以12:10翻盘获胜2:1反超,一举奠定胜局。
同时也发现在比赛中张继科在使用该技术处理近网短球时,也出现了较高的失分,在统计的比赛数据中直接失分达到了11次,一方面因为对手有意识地控制张继科擅长打法,另一方面在处理近网短球时,拍型和拍面的控制要求都比较高,在此基础上的发力更需要稳定的掌控,这方面也是张继科今后训练的要点。
3结论与建议
3.1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这一技术将逐渐完善传统的搓、推、摆短、劈长以及抢拉等接发球体系。
3.2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对回球落点也有针对性的控制,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很短,有效地遏制住了对手的进攻战术,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3.3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对于拍型和拍面的要求尤其严格,张继科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合理利用该技术和有效控制发力仍然是他今后训练的重点。
3.4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这一技术必将在乒乓球运动中被不断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黎.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力学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95-96.
[2]黄海城,赖佳新.横板选手的反手台内拧拉[J].乒乓世界,2012(2):102-103.
[3]翟洪军,李振彪,赵卫滨. 张继科右2/3台反手侧拧接发球技术效果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78-82.
[4]胡静涛. 对王皓在第49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47-48.
[5]江小燕,赵坤. 关于张继科反手拧拉技术在接发球中的应用价值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246-247.
[6]秦志戬.许昕反手拧拉后接侧身位强攻[J].乒乓世界,2011(11):94-97.
[7]尹明坤.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2.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
数据统计显示,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使用次数、直接得分次数以及最终得分次数都是各项数据的第一位,这也说明这一技术已经成为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在整个技战术部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比赛录像也显示,张继科的其他战术如接发球后拧球回对手中路球、对手侧身时回球对手正手位等也都会以反手拧拉球为技术基础,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几乎成了张继科各项战术的核心部分。综观当今一流乒坛赛事,各队员的相持技术和能力都已经非常出色,想在相持阶段寻求得分的机会已经比较困难,所以在比赛中谁能最先发起主动进攻,抢先上手,谁的得分赢球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张继科的反手拧拉台内球这一技术正是从接发球环节出发,第一时间变被动为主动,使对手措不及防,实现球台的全方位进攻,进一步完善进攻体系,增加得分几率,进而赢得比赛。
2.4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失分情况分析
从统计的与对手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表4),张继科反手台内拧拉接发球直接得分22次,平均每场直接得分3.6次,这个得分是比较高的。因为接发球一般情况下会陷入比较被动的情况,张继科能在此状态下反被动为主动,接发球直接得分对对手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打乱对手的作战部署,这为接下来的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赛中张继科接发球间接得分54次,平均每场接发球间接得分9次,通过录像观察也发现,张继科良好的接发球技术造成了高质量的回球,使对手难以第一时间上手发动进攻,只能是被动地防守,从而落入张继科的进攻套路,在既定的进攻策略下张继科就会比较容易接发球间接得分。从总体来看,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分率达到55.88%,足以看出该技术对于张继科大满贯成绩的取得有决定性的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对决而言,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是必须的情报。虽然大家都知道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优势,但是作为进攻型选手的他正手位的强攻更是让对手忌惮,因此更多的发球还是给到反手位,造成高达136次的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给了张继科更多的主动得分的机会。比赛中其他对手对于张继科的这一技术都给出了最大力度的限制,使张继科该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次数都在平均次数以内。但首次对决的鲍姆仅在该技术上就失分多达15次,这使得张继科在1/4决赛中,在先丢一局后连赢四局,4:1逆转获胜。尤其在双方的第三局,鲍姆进攻欲望强烈,搏杀凶猛,不断攻击张继科的正手空档,迅速取得优势。张继科主动进攻失误较多,很快就5:10落后。危急时刻张继科并不慌乱,从接发球入手放开手脚打出得分高潮,顶住压力连取7分,以12:10翻盘获胜2:1反超,一举奠定胜局。
同时也发现在比赛中张继科在使用该技术处理近网短球时,也出现了较高的失分,在统计的比赛数据中直接失分达到了11次,一方面因为对手有意识地控制张继科擅长打法,另一方面在处理近网短球时,拍型和拍面的控制要求都比较高,在此基础上的发力更需要稳定的掌控,这方面也是张继科今后训练的要点。
3结论与建议
3.1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这一技术将逐渐完善传统的搓、推、摆短、劈长以及抢拉等接发球体系。
3.2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对回球落点也有针对性的控制,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很短,有效地遏制住了对手的进攻战术,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3.3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对于拍型和拍面的要求尤其严格,张继科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合理利用该技术和有效控制发力仍然是他今后训练的重点。
3.4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这一技术必将在乒乓球运动中被不断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黎.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力学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95-96.
[2]黄海城,赖佳新.横板选手的反手台内拧拉[J].乒乓世界,2012(2):102-103.
[3]翟洪军,李振彪,赵卫滨. 张继科右2/3台反手侧拧接发球技术效果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78-82.
[4]胡静涛. 对王皓在第49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47-48.
[5]江小燕,赵坤. 关于张继科反手拧拉技术在接发球中的应用价值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246-247.
[6]秦志戬.许昕反手拧拉后接侧身位强攻[J].乒乓世界,2011(11):94-97.
[7]尹明坤.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2.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
数据统计显示,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使用次数、直接得分次数以及最终得分次数都是各项数据的第一位,这也说明这一技术已经成为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在整个技战术部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比赛录像也显示,张继科的其他战术如接发球后拧球回对手中路球、对手侧身时回球对手正手位等也都会以反手拧拉球为技术基础,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几乎成了张继科各项战术的核心部分。综观当今一流乒坛赛事,各队员的相持技术和能力都已经非常出色,想在相持阶段寻求得分的机会已经比较困难,所以在比赛中谁能最先发起主动进攻,抢先上手,谁的得分赢球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张继科的反手拧拉台内球这一技术正是从接发球环节出发,第一时间变被动为主动,使对手措不及防,实现球台的全方位进攻,进一步完善进攻体系,增加得分几率,进而赢得比赛。
2.4张继科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失分情况分析
从统计的与对手比赛中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表4),张继科反手台内拧拉接发球直接得分22次,平均每场直接得分3.6次,这个得分是比较高的。因为接发球一般情况下会陷入比较被动的情况,张继科能在此状态下反被动为主动,接发球直接得分对对手的心理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打乱对手的作战部署,这为接下来的比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比赛中张继科接发球间接得分54次,平均每场接发球间接得分9次,通过录像观察也发现,张继科良好的接发球技术造成了高质量的回球,使对手难以第一时间上手发动进攻,只能是被动地防守,从而落入张继科的进攻套路,在既定的进攻策略下张继科就会比较容易接发球间接得分。从总体来看,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得分率达到55.88%,足以看出该技术对于张继科大满贯成绩的取得有决定性的作用。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于高水平运动员的对决而言,对手的技战术特点是必须的情报。虽然大家都知道张继科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的优势,但是作为进攻型选手的他正手位的强攻更是让对手忌惮,因此更多的发球还是给到反手位,造成高达136次的反手拧拉台内球接发球给了张继科更多的主动得分的机会。比赛中其他对手对于张继科的这一技术都给出了最大力度的限制,使张继科该技术的使用次数和得分次数都在平均次数以内。但首次对决的鲍姆仅在该技术上就失分多达15次,这使得张继科在1/4决赛中,在先丢一局后连赢四局,4:1逆转获胜。尤其在双方的第三局,鲍姆进攻欲望强烈,搏杀凶猛,不断攻击张继科的正手空档,迅速取得优势。张继科主动进攻失误较多,很快就5:10落后。危急时刻张继科并不慌乱,从接发球入手放开手脚打出得分高潮,顶住压力连取7分,以12:10翻盘获胜2:1反超,一举奠定胜局。
同时也发现在比赛中张继科在使用该技术处理近网短球时,也出现了较高的失分,在统计的比赛数据中直接失分达到了11次,一方面因为对手有意识地控制张继科擅长打法,另一方面在处理近网短球时,拍型和拍面的控制要求都比较高,在此基础上的发力更需要稳定的掌控,这方面也是张继科今后训练的要点。
3结论与建议
3.1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处理台内下旋球发球时与传统的接发球方式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在比赛中争取主动,抢先上手,变被动为主动。这一技术将逐渐完善传统的搓、推、摆短、劈长以及抢拉等接发球体系。
3.2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是张继科主要的接发球技术,使用该技术时回球质量高,球的弧线低、速度快,对回球落点也有针对性的控制,给对手的反应时间很短,有效地遏制住了对手的进攻战术,成为他获取近几届世界大赛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3.3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对于拍型和拍面的要求尤其严格,张继科在使用中还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合理利用该技术和有效控制发力仍然是他今后训练的重点。
3.4反手拧拉台内球技术在高水平竞技乒乓球比赛中已经被广泛使用,这也为基层乒乓球训练和业余乒乓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有效借鉴,这一技术必将在乒乓球运动中被不断推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陈黎.乒乓球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力学原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95-96.
[2]黄海城,赖佳新.横板选手的反手台内拧拉[J].乒乓世界,2012(2):102-103.
[3]翟洪军,李振彪,赵卫滨. 张继科右2/3台反手侧拧接发球技术效果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78-82.
[4]胡静涛. 对王皓在第49届世乒赛男团比赛中反手台内侧拧技术的分析与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47-48.
[5]江小燕,赵坤. 关于张继科反手拧拉技术在接发球中的应用价值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22):246-247.
[6]秦志戬.许昕反手拧拉后接侧身位强攻[J].乒乓世界,2011(11):94-97.
[7]尹明坤.51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张继科的技战术特征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2.第30卷第1期12014年2月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Vol.30 No.11February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