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国,彭小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湖南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创新研究
李新国,彭小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湖南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形成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指标体系搭建阶段,主要通过部分市(县)教育局领导、农村小学校长的个别访谈确定指标体系中的一、二级指标和主要观测点;第二阶段为指标体系完善阶段,主要通过部分市(县)的农村小学教师集体访谈确定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经过不断修正与完善,最终形成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观测点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在湖南部分农村小学的教育信息化绩效考评中得到了适应性与合理性验证。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0世纪末,湖南省教育厅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专项课题研究,制订了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考评标准,这对湖南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发挥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近三年来,随着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小学教育的各级部门对于小学教育信息息化的标准现状很不满意,认为用于指导他们实践的、重点关注条件建设的标准与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之间存在严重的差距,期盼有新型标准出现以更好地引导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这种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呼声引起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教育研究者的关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小学教师为主、以“立足小学、研究小学、服务小学”为办学理念的普通本科院校。在此背景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委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要求组织专家开展“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体系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1DDUT003),“湖南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本文依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委托课题,借鉴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尝试构建一套简明有效的农村小学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期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反映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建议。
(一)调研目的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绩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绩效标准?绩效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当前湖南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绩效状况怎样?在课题组成立初期,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较模糊的,经过讨论分析确定“深入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是本课题研究唯一可行的办法。我们在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始了围绕项目主题的调研工作,并将调研成果用入指标体系的设计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初步分析认为:教育信息化绩效是教育信息化实践活动所产生的、与信息化投入有对比关系的、可以度量的、对人们有益的结果,是结果和行为的统一[1];教育信息化绩效标准是指在一定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和教育过程安排等情况的综合反映,它包括教育效果、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三方面[2]。在弄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掌握客观情况,了解湖南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及应用绩效状况;二是听取关于指标体系设计的建议,使新标准的指标体系趋向于最合理,并具有最高接受度。
(二)调研范围
本课题的调研对象是湖南农村小学教育管理者和实践者,即教育局领导、小学校长、小学教师。调研对象之所以不仅局限于小学教育信息化部门,是因为在小学教育信息化全面融入教育的日常工作后,它已不再仅是信息化一个部门的工作,小学教育相关机构中每个职能部门的教师都已涉及其中。由于本课题预期成果的前瞻性特点,在样本选择中选取了信息化工作较为领先的地区,具体包括长沙、株州、湘潭、岳阳、益阳、衡阳等地市的教育局和普通小学,每个地市分别选取二至三个样本采集点。
(三)调研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特点,此次调研活动没有采用问卷调查法,而全部采用访谈法。因为课题研究的内容观点新颖,标准体系涉及的内容较广,访谈对象仓促阅读这些内容难以消化,如果采用问卷调查就很容易收到不理解调查内容而随意应付的答卷,这样反而影响调研的真实性。通过直接访谈更有利于访谈对象在正确理解课题观点的前提下深入理解标准体系,打开思路并与调研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充分阐述观点和意见建议。本课题的调研工作共分两轮进行:第一轮调研工作围绕指标体系的搭建与设计展开,在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范围内进行个别访谈与小范围的集体访谈;第二轮调研工作围绕指标体系修正与完善展开,在岳阳、益阳、衡阳等地市较大范围进行角色更齐全的集体访谈。
(一)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搭建
1.一级指标设计。初期尝试设计指标体系之时,对于需要建立几级指标体系不能确定,通过课题组成员调查发现:影响和制约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政策和法规、资源、外部援助、信息化主体和课程有五方面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分析表明,政府方面的政策、法规是必要因素,资源是首要的保障因素,外部援助是具有引擎功能的关键因素,校长和教师作为信息化的主体是核心因素,而信息技术课程是做为宗旨的重要因素[3]。因此,本研究从制约我省信息化发展的五大因素出发,用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了绩效评估指标的5个一级指标,设计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一级指标设计
2.二级指标设计。一级指标设定以后,对应的二级指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如一级指标中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要从哪些方面来规范呢?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要从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设备建设与应用方面进行考量。于是,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下的二级指标设置为:信息化教学装备、网络连接情况、校园网使用情况。依照同样的方法,我们设定了其它4个一级指标下的12个二级指标,设计内容如图2所示。
图2 二级指标设计
3.主要观测点确定。设计好指标体系中的一、二级指标以后,一般要设计第三级指标。若设计第三级指标势必落入条件标准的旧式思维,因此我们尝试用“观测点”栏目对“绩效”进行更明确的描述。每个二级指标下面设定多个主要观测点,通过观测点来评价对应的二级指标就显得内容丰富,评价具体。各二级指标下对应的主要观测点如表1所示。
表1 二级指标下的主要观测点[4]
二级指标课程资源成果组织机构与管理经费保障师资培训投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培训方式与满意度信息化管理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育技术认识与应用学校信息化管理主要观测点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获奖情况,教师利用资源与课程整合在公开课中的获奖情况,教师开发的学习网站与制作的网页数信息化机构设置和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及其执行情况近三年来经费投入占经费需求的百分比,每年师生平均信息化经费及其增长率近三年来每年信息化师资培训投入资金数,近三年来培训资金占学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百分率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人员组成与结构情况信息化专职教师培训覆盖率,培训内容、方式及其对培训的满意率信息化教育管理机构情况,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如:应用资源充实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有机融合等)教师在课堂之外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教师使用互联网的情况办公及教育管理的自动化情况,学校是否有基础数据库?是否有网络办公管理平台?是否实现远程办公?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
随着指标体系的搭建结束,主要工作转向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完备性分析,于是展开了指标体系完善阶段的调研。第二轮调研是在第一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完善指标体系,增强指标体系的实用性与合理性。
1.指标体系修正与完善。通过本轮调研,考虑到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是一朝一日之事,它是一个长远发展的过程,因此,在指标体系中增加了1个一级指标——“信息化主体发展”。并且在该一级指标下设置了“校长信息意识与发展”、“教师信息专业技术发展”和“学生信息素养与发展”3个二级指标。经过访谈,有些教师指出“学校对教育信息化重视程度”一级指标覆盖不够全面,没有考虑学校信息化设备的维护情况,因此,在其中增加了“维护设备服务质量”二级指标,并着力完善其指标对应的主要考察点。还有部分教育局领导认为一级指标“学校信息化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下的3个二级指标可以合并为“信息化教学装备”和“网络连接与使用”两个二级指标设。通过集思广益,对各一级和二级指标的内涵也进行了补充,对主要观察点也进行了修订,从而形成了比较科学的绩效指标体系。
2.指标分值确定。经过对指标体系的完善,现有“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6个一级指标,这6个一级指标各给多少分值呢?课题组组织教育局的领导及部分小学的校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对它们进行了规范排序。针对此类问题,课题组再次明确,本指标体系的规范任务是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绩效功能而非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硬件条件设施。大家认为根据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重要性,6个一级指标从高至低给定的分值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5分)、信息化技术应用(25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20分)、学校重视教育信息化程度(15分)、学校信息化队伍建设(10分)、信息化主体发展(5分)。从分值结构来看,赋予“信息化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分值达45分,充分考虑了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考评的目标效应。(3)等级系数确定。由于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正处于应用的重要队段,课题组成员经过研究,有必要设定“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个等级,并针对四个等级分别给以1.0、0.8、0.6、0.4四个等级系数,通过二级指标分值乘以等级系数求和得到相应的评价分值,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至89分为良好,60分至79分为中等,小于60分为较差。
(一)湖南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课题组全体成员以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省级重大委托课题——“湖南教育信息化体系结构研究”为契机,经过长达一年时间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得到了湖南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如表2所示。
(二)绩效指标体系校验
在湖南省部分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调研中,访谈对象对于本课题所提出的两大基本思路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一是以绩效标准取代条件标准作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直接指导,二是指标遵循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展开测评。前者证明了绩效标准在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后者证明了绩效标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5]。
表2 湖南省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价体系,了解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信息化的成绩,应用绩效的逆向跟踪功能分析失误的原因,并据此确定具体的改进措施,更好地设计和调整下一步信息化战略目标,发挥教育评估的质量监控、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从绩效评估走向绩效管理,才能不断推进小学教育信息化健康持续发展。
[1]张喜艳,解月光,魏俊杰,王海.教育信息化绩效特征结构解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1(8):24-28.
[2]丁婧,李艺.江苏省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功能标准研制方法与过程[J].中国电化教育,2011(2):41.
[3]丁婧,李艺.教育管理信息化评价标准体系初议[J].教育导刊,2011(4):53-54.
[4]张伟江.教育评估标准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成江荣,解月光.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1(2):48-50.
On the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imary Schools in Hunan Rural Areas
LI Xin-guo,PENG Xiao-qi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primary schools in Hunan rural areas experienced two phases.The first phase mainly focu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The first and second class index and main inspecting points are formed through the individual interview of the leaders of local education bureau and headmasters of primary schools.The second phase is the accomplishment period.It was achieved by the interview on the teachers to ensure the reason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index system.With continuous revision and accomplishment,the index system finally consists of 6 first-class indexes,18 second-class indexes and many main inspecting points.And the system was testified by the practice in some primary schools in Hunan rural areas.
primary schools in rural areas;informational educa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index system
G434
:A
:1674-831X(2014)04-0013-05
[责任编辑:刘济远]
2013-03-11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委托课题(XJK011DDUT003)
李新国(1965-),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应用与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与研究;彭小奇(1963-),男,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控制与小学教育信息化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