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2014-03-13 02:19李金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主症肾虚新药

李金华,张 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

李金华,张 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低盐饮食、适当运动等,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治疗组另服加味地黄汤,疗程28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日测血压、ABPM、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虚血瘀型疗效优于单用西药,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调节血压,改善血流变等。

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虚血瘀证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60例,均为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德医院就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9.53±4.05)岁,病程(10.43±4.49)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8.18±4.27)岁,病程(11.08±4.51)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体重指数、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症候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及《中药新药治疗血瘀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①肾虚证:主症为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次症为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主症3项(眩晕必备),或主症2项(眩晕必备),次症2项,即可诊断。②血瘀证:主症为刺痛、痛有定处,脉络瘀血(诸如口唇、齿龈、爪甲紫暗,皮肤瘀斑);次症为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青紫迂曲,脉细涩或沉弦、弦迟。主症2项,或主症1项、次症2项,即可诊断。肾虚血瘀证符合肾虚证和血瘀证即可诊断。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高血压病诊断和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证的老年患者;愿意接受观察治疗者。

排除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排除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有严重肝、肾、心、脑并发症或其它重症,或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基础。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日1次口服;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加用加味地黄汤(熟地15g,淫羊藿10g,山茱萸10g,山药15g,杜仲10g,桑寄生15g,茯苓15g,泽泻15g,丹皮10g,地龙15g,生山楂15g,川芎6g,川牛膝15g,生甘草6g),每日1剂,服药2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3 观察方法

中医证候、体征的变化(采用中医症状记分法)按《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2周记1次,ABPM治疗前后各测1次,治疗期间每日监测血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各测1次。

4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症状、体征改善明显,证候积分为0,或疗效指数大于等于70%,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疗效指数30%~69%,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结果比较 (mmHg,±s)

表2 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结果比较 (mmHg,±s)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 t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dSBP 169.47±5.19 135.58±4.24 169.59±5.87 142.51±5.39 5.530 <0.01 dDBP 88.49±10.42 78.44±6.68 89.24±8.31 82.50±7.59 2.199 <0.05 nSBP 167.97±5.27 134.41±4.63 169.25±6.01 141.56±6.21 5.058 <0.01 nDBP 87.21±9.89 78.02±7.33 88.72±8.74 82.20±8.09 2.097 <0.05 24hSBP 168.63±5.04 135.17±4.58 169.29±5.95 142.04±5.68 5.153 <0.01 24hDBP 87.85±10.11 78.23±6.96 88.98±8.38 82.35±7.66 2.180 <0.05 pp 80.71±11.61 56.94±7.67 80.32±7.06 61.33±8.63 2.085 <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 t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全血高切 6.87±0.34 6.42±0.52 6.98±0.46 6.63±0.44 1.632 >0.05全血低切 13.96±0.82 12.80±1.18 14.28±0.86 13.55±1.07 2.593 <0.05血浆粘度 2.01±0.09 1.81±0.09 2.02±0.08 1.86±0.09 2.193 <0.05纤维蛋白原 5.06±0.50 4.51±0.44 5.11±0.37 4.74±0.40 2.106 <0.05

6 讨 论

肾阴亏耗,阴虚不能敛阳,虚阳上扰,以致阴虚阳亢;肾阳亏虚,水气蒸腾气化失司,瘀血内生,上扰清窍;阴损及阳,阴阳两虚,脉络不通,瘀阻气滞;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引动肝风,肝风上扰,均可发病。

加味地黄汤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淫羊藿补肾助阳,益精健骨,助阳而不伤阴;二药相配滋肾温阳,平补肾阴肾阳,为君药。山茱萸补益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培补后天之本,固肾益精;炒杜仲既补肾阳,又益肝阴;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养血和血而散血瘀;四药相配共助君药之效,为臣药。泽泻利湿而泄浊,又能补阴益气,并能减轻熟地黄滋腻之性;茯苓淡渗脾湿,宁心安神,并助山药之健运,与泽泻共泄肾浊,助真阴得复其位;丹皮清泄虚热并能活血散瘀,同时可以制约山茱萸的收敛作用;生山楂健脾助运,防滋腻之药伤胃,并能活血祛瘀;地龙清热熄风,活血化痰,疏通经络,息风定眩;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上行头颅直达病所,通络化滞通窍,共为佐药。川牛膝益肝肾,逐瘀通经,并能引诸药下行直达病之根本,具有引经报使的作用;甘草补脾益气,舒经止痛,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相合,调补阴阳以益肾气,活血通络以逐邪扶正,补中寓通,通补结合,共奏补肾活血之功,故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2):1-15.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R544.1

B

1004-2814(2014)12-1112-02

2014-07-10

猜你喜欢
主症肾虚新药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慢性前列腺炎和肾虚有什么关系?
透视“肾虚综合征”
肾虚是种文化病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