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历,马凤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庆 163319)
农业科技园区除了自身参与农业生产所具有的生产功能外,还由于其自身的高科技水平而具有成果展示与示范、科学知识普及与推广、人才实践与培养、顾客休闲与观光等功能[1]。此外,农业科技园区在农业中还起着联系农户与科研单位的桥梁作用。因此,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关系着科研单位与成果使用者对接的通畅与否。所以,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不仅仅是关系自身的问题,也是关乎农业整体发展的问题。加大对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通过棚室种植的示范和对农民的培训指导,发挥服务和辐射作用,带动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供应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遍布垦区各农场,因此,对于黑龙江垦区科技园区的可持续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对于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性问题,已有文献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第一,关于路径选择和模式方面;第二,机制与动力方面;第三,国家战略和宏观调控方面。赵娓[2]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认为人力资本集聚是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张文胜[3]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出了“双动力”式可持续发展模式;闫振红[4]则从机制角度分析认为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长效机制,杨敬华[5]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区创业的驱动因素与风险;刘笑钰[6]等人认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龙天炜[7]等人从战略层面分析如何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可持续发展能力。
虽然已有文献对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问题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黑龙江垦区来说,科技园区具有特殊的环境与运行机制,这种特殊条件下的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性却较少涉及。鉴于黑龙江垦区现代农业的代表性作用,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是否具有可复制性与推广性对于整体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项目,这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与社会可持续三个方面[8]。农业科技园区本身属于农业范畴之内,上述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同样适用于农业科技园区。
在黑龙江垦区,几乎所有的农场都有农业科技园区,各园区在功能、人员配置等方面极其相似。因此,分析几个重要的园区就可以起到解剖麻雀的效果。主要以二道河农场科技园区为例加以分析。二道河农场科技园区是黑龙江垦区建三江农垦管理局15个农场中的其中一个。该农场的情况集中体现了黑龙江垦区农业技术推广的模式,是黑龙江垦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式。以二道河为代表的农场科技园区,自身不创造价值。资金的来源必须有保证才能支撑如此大量和长远的投入,而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农户上缴的土地承包费。按照经济学的解释,这些资金可以有多种选择用途,如果不用于园区建设,将会从其他角度改善农户的福利水平。但是现在相当于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户放弃了自身福利的机会成本。
表1 二道河农场科技园区分年度费用支出与收益Table 1 Annual expense and the income stat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rden in the two river farm
以上是二道河农场农业科技园区的费用支出明细,从费用支出明细中可以看出,试验费用、培训人员工资支出、物料消耗以及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支出占到总支出的80%以上。虽然只列出了3年,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自成立以来,二道河农场农业科技园区就只有支出,没有收入,经济可持续性未得以体现。
在黑龙江垦区,不仅仅是二道河农业科技园经济未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其他一些农业科技园区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这些农业科技园区投资不断扩大,相应的园区收入却很低或者没有收入,经济效益难以体现,经济可持续性遇到很大困难,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以下是其他几个农场科技园区历年的收入与支出情况:
表2 青龙山农业科技园区和胜利农业科技园区的三年收入和支出情况/元Table 2 Three annual income and expenditure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rden in Qinglongshan and Shengli
尽管这些农业科技园区没有亏损,但是核心区的收益处于严重亏损状态,只是靠了示范区的收益才得以基本保持均衡。另外,多数园区的非经营性、观赏性项目很多,虽然好看但是不创造经济效益,这些项目的存在增加了园区支出,提高了生产成本。
表3 2009年青龙山园区收支情况/元Table 3 Income and expenditure balance of Qinglongshan in 2009
农业科技园区不仅仅追求生产科技上的先进,更追求生态上的先进。以科技建设促进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农业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途径[9]。由于农业科技园区的特殊性,园区日常生产有些生产环节要产生比普通农田更多更复杂的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必然产生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阻碍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污染问题,项目本身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地下水、环境空气、声环境等环境要素相结合,使农业科技园区生态环境受到污染[10-11]。其次是农业科技园区种植和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农膜、化学制剂等化学物质,必然导致农业科技园区食品和环境的化学污染,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对园区产生不良影响,最终导致园区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青龙山农业科技园区为例,青龙山农业科技园区将园区的整体生态环境纳入了监控范围,对园区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化学制剂进行了综合治理。针对园区可能产生的不同生态破坏情况,制定了专门的应对措施,分类处理各种生产废弃物,将技术先进、成本节约和资源循环利用结合起来处理生态环境问题。表4是关于影响青龙山农业科技园区生态环境不可持续的措施治理。
从园区的生产废弃物处理来看,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方面,园区以其先进的技术作为保障条件可以做到保护环境的最低要求。按照生态环境保护理论,环境本身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只要保证环境的自我修复功能不消失,不减弱,生态环境会按照自然规律可持续发展。所以,从以上园区的做法可以看出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园区的生态可持续性可以保证。
社会可持续性是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目的,农业科技园区是否具有社会价值是农业科技园区存在及发展的主要依据。技术先进是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园的优势,将这种优势发挥出来用于技术推广就是农业科技园区的主要社会贡献。近年来,科技园区使用了多种新型的应用技术,通过实验、示范、推广使众多的农户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表5是青龙山科技园区采用的科技项目,这些项目正逐渐推广到农户家中,有些正在进行大田实验,如龙粳26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通过126.6 hm2农田实验,每公顷水稻产量增加了20%,如果得到更多应用,不仅产量得以增加,稻农的收益也会提高。
表5 2011年青龙山农业科技园区科技项目列表Table 5 Technology project list of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rden in Qinglongshan in 2011
农业科技园区不仅仅制定科技项目,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科技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农户的收益,通过与具体农户的紧密联系将已有成熟技术巩固下来,并通过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传递到更多的农户,既加快了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也增加更多农民的收入,带动园区的社会效益。表6是2009~2011年青龙山科技园区成果转化项目计划落实情况统计表。
表6 2009~2011年青龙山科技园区成果转化项目计划落实情况统计表/hm2Table 6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project and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TAB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rden in Qinglongshan from 2009 to 2011
(1)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三个方面并不均衡。相比较而言,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比较突出,经济可持续性相对较弱。从经济收益的来源结构分析可知,单纯的实验区规模小,但亏损面大,无法支撑科技园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商业用地构成,才能具备经济可持续的功能。
(2)对于生产结构相同、地理位置相似的地区,农业科技园区每个农场一个的分布格局加重了农场负担,在科技比较发达的今天,如果单纯是展示作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完全可以保证展示技术的效果。
(3)科技园区还有作秀成分存在,在项目的安排上观赏性的项目占有了一定的比例,这是科技园区经济效益差的原因之一,也是农业科技园区体制上的先天不足。科技园区本身就是农场集中生产经营的理念体现,其自身的经营不具有独立性,完全靠农场经费养活,缺乏市场历练。而且,科技园区的自身资源也来自农场,园区经济情况无法自身掌握。
(1)明确农业科技园区的定位,给予园区必要的资源。虽然园区发展主要以社会效益为主,但是高额的开销和生产、实验成本在普通农户眼里往往会被集中放大,从而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既然农场具有土地资源的分配权,那么不妨让园区以地养地,给予园区足够的生产用地。园区生产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核心区专门从事科研,这部分必然亏损;另一部分转化科研成果,进行商业化生产,以商业养科研。既起到科技带动作用,又有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转变了农户头脑中认为园区靠他们大家养的观念。
(2)合理安排科技园区的分布与项目安排,适当控制非盈利项目的比例,控制园区运行成本。发挥科技优势,运用网络科技发挥辐射作用,减少实际园区数目。各生产单位设立科技联系人,科技联系人负责本单位的科技传播,定期到科技园区接收新技术培训,并负责传授给农户。
(3)坚持生态可持续底线,提高人对自然的正向影响,减少负面效应。降低生态可持续的保持成本,积极探索大规模生产的生态可持续技术,减轻环境压力,减少工作程序,将最简单、最适用的生态技术推广到农户。
总之,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科科技园区的发展必须坚持经济、生态和社会可持续性结合的原则,单独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很难使之做到真正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保障、社会可持续是目的,三者同时可持续是根本目标。只有这样,黑龙江垦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才能走上真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佟光霁.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定位、建设原则与发展对策[J].科技导报,2002(10):19-22.
[2] 赵娓.人力资本集聚: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6):40-43.
[3] 张文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双动力”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56-58.
[4] 闫振红.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7.
[5] 杨敬华.农业科技园区创业的驱动因素与风险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9(6):18-21.
[6] 刘笑钰,马文军.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1):83-85.
[7] 龙天炜,苏津津.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5):24-28.
[8] 钟甫宁.农业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9] 黄仕伟,卢凤君,孙世民.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思路及规划内容——长春农业科技园区的总体规划[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4):11-13.
[10] 冷志杰,阎培娟,田静.大庆农村区域休闲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模式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3,25(5):84-89.
[11] 李海峰.德国现代生态农业概况[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24(1):1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