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军
(西安市第十一中学,陕西 西安 710021)
外貌描写是正面刻画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和服饰的描写。通过外在表现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等体现人物性格的特征。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在人物刻画时又起到加强的作用。
但城郊初中学生在实际的人物的外貌描写当中,描写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强。学生在写作时不知道描写人物外貌应该描写什么,为什么要对人物进行描写。所以大多数学生在描写时抓不住人物的特征,千人一面。凡是描写同学,都是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妈妈都是花白的头发,满是皱纹的额头,一双粗糙的手——而且描写人物的外貌不分主次,头发、鼻子、嘴巴、眉毛——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更不清楚外貌描写内容和人物的性格、身份、文章的故事情节的关系。往往描写和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的发展成了两张皮。
学生写作的这种情况的形成,不单单是学生的阅读、观察和写作水平的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写作指导的不到位形成的。
在平时的写作指导教学中,大多老师的写作指导没有计划性,盲目性较强;同时,每次指导的训练内容指向性不强,而且训练的连序性也不强。这也是导致学生写作水平不能有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对于语文教材的运用,基本上是停留在教教材,即字词句积累和阅读教学;而几乎没有用教材教,让教材的作用最大化,忽视了语文教材在写作教学上的运用。
语文教材中选录的是不同文体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这些文章没有一个不是我们练习写作的典范。如果用教材中的文章来作文写作材料进行写作教学,那么就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通过课文这座桥梁,完美的结合,课本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运用语文教材进行描写思维训练,除了取材方便以外,还有一点就是把写作和阅读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写作和阅读读写相长。
教师在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训练的过程中,要进行有序的外貌描写练习,每次的训练着重训练一个方面。这样就避免了写作指导的随意性和不连贯性,避免了训练的指向不明的问题。
整个训练过程不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心智程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进行连续的、有层次的写作能力训练。
首先训练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来进行描写。
训练时要学生明确,人物的外貌描写不必面面俱到。不必把人物的衣着、体态、相貌等一一罗列出来。应该根据文章需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征,有选择的描写部分外貌就可以了。例如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写阿长,作者抓住了阿长的肤色和体态,只用了“黄而胖”三个字描写阿长的外貌。鲁迅的另一篇文章《祝福》中写后期疯掉了的祥林嫂的外貌,只写了祥林嫂的眼睛,“她的眼睛间或动一下”。茨威格在《列夫·托尔斯泰》一文描写托尔斯泰的脸部特征抓住多毛的特征来介绍。“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以上文章的作者只是抓住人物的一两个特征来描写,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的形象。也可以根据行文需要,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多方面、多角度来描写人物外貌,突出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在孙犁的《荷花淀》一文介绍主人公“老头子”时,介绍到老头子的年龄、衣着、体态、职业及眼睛。“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给我们展现出一个老当益壮、精干的老人形象。朱自清的经典散文《背影》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描写到了父亲的体态,衣着,走路的姿态。从正面的外貌描写突出深深的父爱,一个舐犊、护子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其次让学生明白习作中也可以没有外貌。
外貌描写的有或没有、多与少,不能一概而论,有时也可以不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同样可以达到效果。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除外貌描写外,还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手法,所以有时作品中人物的外貌就不介绍,用其他的描写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寿镜吾先生读书时,人物的外貌只字未写,而是写了人物读书时的动作“一直拗过去、拗过去”。虽然没有其他的外貌描写,但老先生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文章重点讲述自己幼年时期有关母亲或直接或间接教育影响自己的几件事。文中也没有描写母亲的外貌。但从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忍辱负重,气量大、性子好、体谅人的中国典型的传统妇女形象。
再次,老师在指导更要让学生更要明确,习作中的外貌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进行取舍的。因为文中的外貌描写是和文章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文章的主题及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
学生要明确描写时要抓住的人物特征来描写,不只是简单的介绍人物长相、外貌,而要从人物的外貌能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这些外貌描写要完全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勾勒,所写外貌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为刻画人物服务,它是和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职业等息息相关的,是有用意的。
比如《蜡烛》中写老夫人的外貌时,文中只反复描写到了她身上的那个“大黑围巾”,是为了用凝重的黑色渲染悲伤的气氛,表达老妇人对牺牲红军战士的沉痛哀悼之情的,从而表现文章主题—南斯拉夫和苏联两国人民伟大的情谊。孙犁的《荷花淀》一文写老头子的年龄、体态还有眼睛及其职业,体现了老头子的职业,老头子常年生活在水上,为红军服务,及老头子老当益壮过于自信的性格,为后文写到老头子月夜冒危险护送大菱、二菱到苇塘及其老头子设计痛击日本鬼子为大菱报仇都埋下了伏笔,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中对于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通过孔乙己的外貌描写,不但介绍了他的身份、年龄、性格、还有他的遭遇,也暗示了他的命运,进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最后,老师还要明白一点,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不会一蹴而就。所以一两次的训练,可能成效不大。此时不要急躁,要有耐心,多练几次学生的描写水平会有进步。同时,加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阅读,通过有效的阅读指导,写法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会有进步的。
经过有效的,反复的外貌写作指导,学生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会有意识的从全篇文章考虑、取舍。写作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写作水平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了。
[1]冯超伟.作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形象思维训练[J].大观周刊,2013(6):180-180.
[2]李翠平.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J].大观周刊,2013(5):163-163.
[3]李洪梅.浅议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训练[J].大观周刊,2013(9):11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