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述君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0)
客家语(Hakka Chinese),简称客语,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的一种声调语言,国内一般认为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语历史悠久,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20世纪正式被定名为客家语。
“客家先民,原本是中原一代的汉族居民,那时他们讲的是中原汉族的北方官话——河洛话。”[1]31后来迫于北方外族入侵,自东晋始开始南迁。在南迁过程中坚持保留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严格遵循“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因此现代客家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遗留了较多中原古汉语的特性,本文将着重对词汇方面的古汉语遗留作详尽探析。
下面按其词性分类详述。
1.名词
髀——大腿的意思。早见于《淮南子·人间训》:“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客家语“鸡髀”即是鸡腿。
唱喏——在古代表示敬意的呼喊,意为对人作揖,同时出声致敬。《水浒传》中就有“郑屠看时,见是鲁提辖,慌忙出柜身来唱喏,道:‘提辖恕罪。’”一句。客家语如:“拜神时要唱喏。”
寒毛——人脸上和身上的细毫毛,客家语叫“寒毛”。这个词早见于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语·入香山寺第四》:“法师一见,遍体汗流,寒毛卓竖。”
面——脸的意思。早见于唐代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客家语洗脸叫“洗面”,满脸灰尘叫“满面尘灰”,“尔好无面”意思就是“你好没面子”。
汤——热水的意思。《说文》中就写道:“汤,热水也。”客家语叫温泉为“汤湖”。
爷——意为父亲。客家语说一些歇后语或俗语时,会用“爷”指父亲,如:“尔两子爷去哪(你父子俩去哪里)?”在《木兰诗》中有这样一句:“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其中的“爷”也是父亲的意思。
翼——翅膀的意思。如宋玉《高唐赋》中的“振鳞奋翼”。客家语将鸡翅膀叫做“鸡翼”。
圳——沟的意思。《吕氏春秋》(《四部丛刊》本)《任地》篇写道:“是以六尺之耜,所以成亩也;其博八寸,所以成圳也。”,一般指有水的较深的沟。客家语“村口有条圳”意思就是村口有条大水沟。
箸——即普通话“筷子”,读作“住”。这个词大约在上古前期就产生了,《韩非子·喻老》里已有“昔日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的传说。“箸”也叫“梜”,或读“甲”,早见于汉代人的著作。
另外,还有索(绳子)、朝(早晨)、昼(中午)、薮(窝)、晡(下午或傍晚)等。
2.动词
畀——给的意思。早见于《诗·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客家语如:“涯畀你的钱就用了勒(我给你的钱就用完了)?”
掇——客家语音同“端”,即两手捧着东西或搬运笨重的东西。如掇石头、掇桌子、掇凳子、掇上楼去等。《水浒传》中常见此字,《诗经·周南·苤莒》中也写道:“薄言掇之”,且在上古时代,“端”与“掇”读音完全一致。
擎——举的意思。早见于明代李渔《亲情偶寄·种植部》:“与翠叶并擎。”客家语如:“落水啊,快擎把伞(下雨了,快举把伞)。”
莳——移植、栽种的意思。客家语种田叫做“莳田”,《尚书·虞书》中写道:“播莳百谷以时为之。”,这句中的“莳”就是指播种。
徙——意为搬迁。客家语如:这户人从哪徙过来的?唐代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写道:“号呼而转徙。”意思就是大声哭喊着辗转迁徙。
寻——客家语读[cim2],音同“琴”,意为“找”。找人即“寻人”,找工作叫做“寻工”,混饭吃叫做“寻食”。唐代贾岛所作《寻隐者不遇》的“寻”也是这个意思。
耘——即“耕”。客家语中耕田就叫“耘田”。晋代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植杖而耘耔”的“耘”即为此意。
斟——客家语把“倒酒”说成“斟酒”,“倒茶”说成“斟茶”。这在唐宋诗文中是很常见的,如唐代白行简在《李娃传》中写道:“复坐,烹茶斟酒,器用甚洁。”,宋代辛弃疾在《浣溪沙·寿内子》中写道:“寿酒同斟喜有余,宋颜却对白髭须。”
客家语中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醮地(扫墓祭祖)、噍(咀嚼)、掮(肩挑)、拗(折)、食(吃)、沸(沸腾)、没(沉没)、仆(倒)、行路(走路)、斫(原指大锄,后引申为用刀、斧等砍。客家语中“斫柴”即为砍柴)、着(穿的意思)等等。
3.副词
几多——在客家语里,“多少”都说成“几多”,如“你有几多钱”,“你屋家有几多人食饭?”此词也沿用自古汉语,唐代李煜在《虞美人》中就有这样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元代谷子敬在《吕洞宾三度城南柳》中也写道:“酒保:‘师父,买几多钱的酒?’”
4.形容词
戆——傻的意思。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客家语如:“尔都戆的(你是傻的)。”
光——客家语里形容词“明”“亮”都说成“光”,如“天明了”说成“天光了”,唐代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光”亦是明亮的意思。
没搭煞——客家语读“没”为“摩”,念作“摩搭煞”,没有味道、无聊之意。《金瓶梅》第五十七回亦有云:“你日后那没来回、没正经、养婆儿、没搭煞、贪财好色的事体,少干几桩儿也好。”
浼——污的意思。早见于《孟子·公孙丑上》:“尔焉能浼我哉?”客家语“尔的衫浼了”意思是你的衣服脏了。
乌——黑的意思。古语如《三国志·邓艾传》:“身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客家语如:“搞到块面好乌(搞到满脸好黑)。”
晏——迟的意思。早见于《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客家语如:“不要太晏转(不要太迟回来)。”
只有处于相当稳定,没有外来的较大干扰的地方,语言的原汁原味才能被更好地保存下来。
1.自然因素。“梅县由于在地理环境上长期处于大片的纯客聚居区之中,……从而使梅县方言能保存较多的中原古音。”[2]107可见,客家语长期处于大片纯客家人居住的丘陵和山区中,交通不便,和外界交流较少,受其它语系的渗透和影响不大,因而遗留了较多古汉语现象。
2.社会因素。在社会环境方面,从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看来,多为京畿所在,依中原冠冕而居,可以说是中华语源的正宗,客家语则是其支派。同时,客家后人迁移居住的南方地区少有战事,十分安稳,因此人口流动小,交流不频繁。
“因为客家人一切惟礼是尚有强烈的祖宗观念和保存固有的文化传统。”[3]97客家先民在南迁过程中坚持保留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严格遵循“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祖训,也是客家语遗留了较多古汉语现象的原因之一。
[1]夏中易.对客家话“入声”的两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5).
[2]谢永昌.古汉语的“活化石”——客家话[J].嘉应大学学报,1997(5).
[3]温冰,邓小琴.梅州客家话粤语借词的语言接触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