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的语言 魅力的课堂

2014-03-13 00:01陈素明
语文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警句项羽语言

○ 陈素明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福建 福州 350800)

教学语言的艺术,包括教学语言的真知性和科学性、鲜明性和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拓性、美感性和趣味性。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更要善于发挥汉语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语文教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像磁石吸铁那样吸引学生,激发课堂活力?笔者认为以下五种方式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借用时尚流行语词,让课堂散发时代气息

语言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大众的语言又是形象生动的。当今社会随着电脑手机网络化的普及我们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新信息,从语言领域看,新名词新概念新句式层出不穷,借助于当下时尚流行的网络语、影视小品台词,流行歌词等语言来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组织学生讨论鲁迅《祝福》中“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这个问题,为了让学生踊跃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可以抛出一句时下网络流行语:“元芳,你怎么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自然会心一笑,激起了探究祥林嫂死因的兴趣,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元芳体”是时下网络流行的语言风格,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后面加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元芳体”的创意来源于《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剧中的狄公断案时,经常会征求李元芳的意见:利用两人的对话推动剧情,引出狄仁杰对案情的分析。

课堂上,经常使用一些大众化流行的语: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引用春晚小品里的台词“你的回答那是相当的好!”“你太有才了!”加以肯定;在辩论时还可说:“双方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何方胜出呢?来‘PK’吧”;完成学习任务时说声“OK,搞定”。化用这些生活日常口头用语和人们耳熟能详的台词对话,可以搏得学生在开心一笑,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信手拈来的时尚流行语,也容易成为师生间情感交流沟通的桥梁,又使课堂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巧用修辞格,让课堂充满幽默气氛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教学语言,如果是诙谐幽默的,不仅会使自己显得博学大度、机智风趣,而且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一种美妙的享受,使沉闷的课堂,焕发活力。善于巧用打比方等修辞格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在和学生做高考语用题专项复习,讲解病句七大类型辨析与修改之一语序不当时,学生对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的先后语序排列感到困惑,容易混淆,多做习题又觉得枯燥无趣。此时不妨跟学生说:多重定语和状语的语序排列,就像我们冬天身上穿的衣裤一样由内衣到毛衣裤再到外套,如果你像超人一样内裤外穿,违反了穿衣原则,就患上了多重定语或状语语序不当的毛病。学生对超人内裤外穿的经典形象记忆犹新,课堂上笑声顿起,课堂瞬间营造有利于学生的教育心理环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而且增强知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有助于学生记忆。

文言文中,所谓名词用作意动用法,“就是主观上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既拗口又难懂,学生昏昏欲睡,在讲解《赤壁赋》中“侣鱼虾而友麋鹿”这句的“侣、友”的意动用法时,我故意在黑板上写成了“侣校花而友校草”然后话题一转,提问一男生“校花是你的女朋友吗?”生回答:“不是,正有此意。”高中生一涉及男女生关系话题,课堂顿时来了活力,出现了其他同学善意的笑声“老师,他单相思”,我说:“对了,这种一厢情愿地把校花当做自己的伴侣,就是你的主观想法,这就是‘侣’的意动用法,‘友’的活用方法同理。”学生顿时明白了我提到校花的用意。

三、妙用诗词歌赋,增添课堂审美品味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词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性、抒情性和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优美悦耳,能给人无穷的回味和极大的感染。

用诗词歌赋来导入新课,这是常见的导入法方法之一,如让学生背诵李清照《咏项羽》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来导入《项羽之死》新课,让学生对项羽人物形象有先入为主的意识;在结尾探究项羽该不该过江东时,分别引用杜牧和王安石题乌江亭的诗词:如果江东弟子今犹在,是“卷土重来未可知”还是“肯与君王卷土来”分析的是一篇文言文,却由于有大量的诗词引入,化枯燥为有韵味,增加课堂的美感。

同样,在写作课上,诗词歌赋也可以巧妙用于学生作文评点上。对学生写议论文的开头入题慢,我引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名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议论文中点题扣题句没有出现,我引用《长恨歌》中“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对论据陈旧单一,不是 “勾践尝胆”就是“屈原跳江”、“项羽自刎”现象,我化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勾践、屈原、项羽)却在(还在)灯火阑珊处。”本来是一节批评学生作文通病的课,却因为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形象生动典雅的古诗词来点评,被批评的学生的情绪不但没有消极,反而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在后续的作文中引用诗词作为论据的文章多了起来。

四、活用格言警句,提升课堂哲理内涵

格言警句言简意赅,不但便于学生记诵,而且极富感染力,恰当运用,能使课堂语言顿生光彩,教师既要会引用,又要会活用,更要会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格言警句式的句子,可以使学生深受启迪,提升课堂的哲理意蕴。

在教授韩愈的《师说》时,我分析师生关系:“青出于蓝”是教育史上的普遍规律。“从师”是为了“超师”,超师先要从师;超师也是尊师的一种表现。学生从这句话中既明白了课文的中心主旨,又对 “师生之道”的内涵有更深的感悟,这样富有哲理内涵的课堂一定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名言警句并非是名家的专利,作为教师,只要醉心教学,勤于钻研,一样也能锤炼出启迪思维、揭示人生哲理的“凡人警句”。

五、引用俗语俚语,增加课堂趣味性

俚语、谚语、歇后语等,虽然属“下里巴人”,却也不乏熠熠生辉。适时引用,往往能以“土”胜“洋”,以拙胜巧,给学生听觉上的别开生面,思维上别开洞天。

在讲评学生写作文体不明,往往写成了“四不像”文时,我曾以俗语“哪吒的火轮关公的刀”做引子,说明记叙文“以情动人”和议论文“以理服人”两者文体上区别,进而阐述写作文要选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文体来写。有时引用歇后语,只讲一半的谜面而不讲后一半的谜面,讲评学生新材料作文审题失误是“膝盖上钉掌”(隐“离蹄〈题〉太远”)。俚语俗语学生在课堂平常少接触,偶尔适时引用,学生乍一听,顿感新鲜,被吸引了,再一想,顿悟了。寥寥数字,短短一语,好似画龙点睛,胜过滔滔不绝,让课堂趣味倍增。

语言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师的要艺术性地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使之鲜明活泼,具有感染力,就必须不断锤炼语言,且绝非一日之功可成,需要具有高度的涵养、丰富的知识、机敏的思维、真诚的情感、扎实的文学功底,才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课堂充满魅力。

猜你喜欢
警句项羽语言
名言警句的神反转
也说诗词警句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名言警句要记住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梦遇项羽
以项羽“学万人敌”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