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 黄豆豆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广东 汕头 515000)
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胡芳 黄豆豆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广东 汕头 515000)
目的 探讨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8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②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无显著差异;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④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⑤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⑥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预测为22.4%,积极应对方式预测为12.8%,消极应对预测则为9.6%。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更有意义。
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
2000年,伴随着积极心理学的起步发展,心理学家开始对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状态进行研究,其研究成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组成内容。
对于什么是主观幸福感,学界比较认同的是美国心理学家Diener在1984年提出的主观幸福感概念,即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其自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的总体评估[1]。
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心理感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既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主观因素影响。客观因素包括经济状况、文化、健康等;主观因素主要是自尊[2]、一般自我效能感等。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判断。自我效能感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它是指能否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能力的感知、信念[3-4]。佟月华[5]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应对环境所作的努力[6]。应对方式可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种。
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以及其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关系,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是正相关,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7]。因为,当人们采用积极应对时,他会获得更多愉快的心理体验,获得正能量,同时也更容易获得社会系统的支持,因此个体幸福感更高。相反的,如果采用消极应对,个体挫败感更强,导致幸福感较低。
高职生是国家建设的核心力量,是社会建设的高技能人才,其主观幸福感关乎心理健康。本文旨在探讨和研究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之间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成长。
1.1 对象
本研究整群抽取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8份,问卷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71人,女生117人。
1.2 工具
1.2.1 总体主观幸福感量表(GWB)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的一种测量工具,该量表一共有33个选项[8],本研究使用是修改后版本[9],该量表信效度较好。
1.2.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该量表最早是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 在1981年编制,在总共20个项目的开始,后来被修订,修订为10个项目。中文版GSES已被证实信效度较好,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7,重测信度为0.83[10]。
1.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s)该问卷由解亚宁编制,共有20个问题,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2个分量表。本量表信效度较好,Cronbach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积极应对分量表的a系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a系数为0.78[11]。
1.3 方法
问卷测查严格按照心理测验程序进行,所得数据全部在专用统计软件SPSS17.0上进行统计分析。
2.1 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分析
表1显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得分为73.99分,处在中等水平范围内(69~79分);一般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23.61分,自信心程度较高(20~30分);积极应对平均得分是21.05,消极应对平均得分是10.28,表明高职大专生的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
表1 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描述统计(M±SD)
精力、松弛和紧张、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这4个因子的平均得分均>10,说明学生自觉精力比较充沛,不会感到抑郁或紧张。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平均得分略低,在6.21左右。
表2 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2.2 不同性别、专业、地区大专生总体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比较分析
表2显示:男生总体幸福感平均分为73.83,低于全国常模男性得分75;女生总体幸福感平均分为74.08,高于全国常模女性得分71,但男生和女生之间经过检验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工科总体幸福感高于文科,城市学生总体幸福感高于农村,大二总体幸福感高于大一,但是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男生一般自我效能高于女生,经过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方面相差不大,没有显著性差异。农村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略高于城市,但是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二学生一般自我效能高于大一学生,经过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
女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高于男生,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大一学生在积极应对方面略高于大二,大二学生消极应对略高于大一,两者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相比工科学生,文科学生多采用积极应对,在消极应对方面,工科学生略高于文科学生,但是应对方式方面无显著差异。城市和农村不同生源地学生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无显著的城乡差异。
2.3 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相关分析
本研究对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表3),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 0.444,p<0.01);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r=0.358,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数存在显著负相关(r=-0.311,p<0.01)。
表3 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r)
2.4 一般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以主观幸福感作为因变量,以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表4)。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均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解释量分别为12.8%和9.6%。
表4 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多元回归分析
3.1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的基本特点
研究表明,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大专男生与大专女生在主观幸福感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这与郑雪[12]等研究的结果一致。随着社会压力加剧,尤其是女性地位上升,自主意识增强,女性承担和男性一样的就业和生活压力,从而导致幸福感降低。因此,女性和男性主观幸福感差异不显著。
高职大专生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专业、城乡差异,但在一般效能感方面,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男生一般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二年级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一年级。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大专生在遇到困难时,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采用消极应对较少。高职学生在性别、专业、城乡、年级[13]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3.2 高职学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高职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高自我效能感组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得分高于低自我效能感组,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相当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中还对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其中积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这与佟月华[5]、彭小红、郑谊贞[14]的研究相一致。说明当前高职学生能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因而体验是积极的,往往体验更多的幸福感。以消极方式应对生活困难时,更容易体验不良的情绪,从而幸福感降低。
4.1 高职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
4.2 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专业,地区等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
4.3 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两方面有显著性差异。
4.4 应对方式在在性别、专业,地区上上都没有显著差异。
4.5 高职大专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
[1]肖少北,袁晓琳.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5).
[2]谷莲莲,凤林谱,刘新民.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综述[J].科技信息,2012(36).
[3]郭本禹.西方心理学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19-120.
[4]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7.
[5]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396-397.
[6]吴海珊,李耀东,罗有年.精神科护士应激状态下应付方式的心理调查[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7).
[7]杨海荣,石国兴.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12(6):416-419.
[8]吴洁,徐美丹,林淑玲,张兴纳.广州大学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2):955-958.
[9]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56-57.
[10]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
[1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12]郑雪,王玲,邱林,严标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105-107.
[13]刘俊.大学生中庸思维与应对方式、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1.
[14]彭小红,郑谊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5):752-758.
(责任编校:马余平)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Coping Styles
HU Fang HUANG Dou-dou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Shant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hantou, Guangdong 515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general self-effic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and its coping styles,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ethods:Using general well-being scale,general self efficacy scale, coping scale to experiment on 188 students in Shantou Polytechnic.Results:the college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were in the mid to upper level,there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self-confidence were in higher level, they should be given priority to positive coping;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professional,urban and rural;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cipline and area,bu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aspects of gender and grade;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urban and rural,profession,coping styl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general self-efficacy,it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coping style and positive coping style reveal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hile negative coping style revealed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the general self-efficacy which can explained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about 19.7%,coping style on the combined forecast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22.4%,positive coping style and forecast of 12.8%,while negative coping predicted 9.6%.Conclusion:positive coping style predict more sens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general self-efficacy;coping style
G 711.2;G 444
A
1672-738X(2014)01-0019-04
2013-10-31
胡芳(1980—),女,江西南昌人,教育硕士,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心理测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