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与“某某”、“某某某”对比研究

2014-03-13 15:39廖存希
语文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修饰语句法谓语

○廖存希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一、引言

“某”最早的定义出现在《高等国文法》(杨树达,1920),杨先生将“某”定性为指示代名词,指称属性为虚指①。《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2011)定义“某”为不定指示代词②。《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某”的叠式“某某”做了解释:“某”有时可叠用,如:某某人丨某某学校③。《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1996)对“某”解释最详细:[指]不单用,主要做修饰语或放在姓氏后,多用于书面④。吕先生还对“某”的句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做修饰语和姓氏时的用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某”的研究成果不多,主要有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说“某”》(王也,2012)、《“某”与“某某”》(常娜,2008)、《说“某某”》(白雁,2007)。对“某”及其叠式的研究较少,对比研究成果很少。李宇明先生(1996)曾指出“不同词语的重叠、词语的不同重叠方式、重叠式出现的不同的句法位置,都会带来表量的各种差异和由此产生的其他方面的差异”。我们认为对“某”与其叠式的用法进行全面分析有很大的价值。

我们以吕叔湘先生对“某”的定义为研究基点,借鉴了前人的部分研究方法,将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的语料和较少的内省式语料作为语料来源,对“某”与其叠式进行比较分析。语料库中关于“某”的词条有69500余条,“某某”有1500余条,“某某某”有70余条,“某某某某”有4条,“某某某某某”只有1条。因此我们主要对现代汉语中的“某”与“某某”、“某某某”的称代与指别、修饰与单用、与姓连用等方面进行对比探究。

二、语义:称代与指别

《说“某某”》认为“某”通常用来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有时用来指称确定的人[1]。“某”作为指示代词,既可表指别,也可表称代;指别和称代分别有实指、泛指,实代和泛代的意义。我们根据收集的语料,总结“某”和“某某”、“某某某”在实指、泛指,实代、泛代上的使用情况分布如下:

?

从表中可看出,“某”与“某某”和“某某某”都能表指别和表称代。“某”主要用于指别中泛指,“某某”和“某某某”主要用于称代中的实代。如:

(1)他把贺龙移到陕西[某处]。 (《周恩来传》)

(2)有些人想帮我仅仅因为他们想得到[某种好处]。

(《姚明:我的世界我的梦》)

(3)造成返祖现象的原因,是[某些人]的基因控制出了问题。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4)于是亲自侦查,终于查明是[某土豪]为了强抢妇女,谋杀了一个无辜的庄稼汉。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中的“某处”是历史事实,是实指;(2)中的“某种好处”是泛指;(3)中的“某些人”是泛代,不确定是具体的哪些人;(4)中的“某土豪”是特指的一个人,文中并没有明确说出该土豪的姓名。又如:

(5)据已查获的嫌疑人天津市待业青年[杜某]、戴[某某]和山西省忻州市待业青年李某某的交代,他们手中并无考题。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6)他们在招聘启事上写着“[某某剧组]招男女主角各一名、配角若干名”。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7)例如,一向不受欢迎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做,下令说:“[某某]马上开始做”,要比向他解释为什么要他做好。

(《哈佛经理管理方法与技巧》)

(8)“你是不是有张支票在[某某人]手中,被黑吃黑吞掉?我们可以替你讨回来。尽管放心!”

(《哈佛经理弊病诊治》)

(5)中的“李某某”是实代,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为了保护当事人,会常用“某某”代替真实姓名。“某”也有这样的用法,“杜某”是单字名,“戴某某”是双字名。(6)中的“某某剧组”是实指;(7)中的“某某”是泛代,举事例时常用;(8)中的“某某人”是特指有支票的某人,是实代。

(9)“我与某某、[某某某先生]仍常联系,他们永远是我心中的兄长。” (《1994年报刊精选》)

(10)由此想到一些非常著名的古迹上的一些“[某某某]到此一游”、“[某某某敬题]”之类的乱写乱画。

(《人民日报》,1996)

(11)好在他们身后的大旗写着“[某某某]公馆”的字样。

(《1994年报刊精选》)

(12)我猜他现在应该在[某某某饭馆]吃饭。

(9)中的“某某某先生”是实代;(10)中的“某某某到此一游”是泛代,用于举例;(11)中的“某某某公馆”是例句所在的文中真实存在的地方,是实指;(12)中的“某某某饭馆”是表猜测,不确定,是泛指。

三、句法:修饰与单用

在句法上,“某”和“某某”都可做修饰语,都可后置于姓氏,不过这两种位置上的“某”和“某某”不相同,且“某某”比“某”的句法要灵活得多,还可以自由地充当其他句法成分[2]。我们认为“某”不能单用,只能做修饰语,与其他成分搭配使用,而“某某”、“某某某”能够灵活地单用,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呼应语和部分的谓语。

?

我们发现“某”只能做修饰语,“某某”、“某某某”可做修饰语,也可单用,且从“某某”到“某某某”单用的比例变大,做修饰语的比例越来越小。

(13)小唐得令,当即买了张飞往上海的机票,说是上海有个[某某某],挺合适,应会演戏,云云。(《话说王姬》)

(14)人们有时候说,经历某件事情,[某某]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完美大学必修课》)

(15)要是有人向你说[某某人]的短处的时候,你唯一的办法是听了就算了,不可做传声筒。(《哈佛经理知识修养》)

(13)和(14)是单用,(15)是“某某”做修饰语。(13)“某某某”是做句子的宾语,(14)“某某”是句子的主语。我们根据收集的语料,分别对“某”与“某某”、“某某某”做修饰语和单用的情况进行了数据对比分析。

(一)修饰

“某”只能做修饰语,不能说“我是某”,可以说“我是某某”、“我是某某某”。对于“某”做修饰语时的各类情况,前人已做了全面的研究,但是我们发现存在少数例子的“某+量被遗漏了,前人未关注特殊类“N+某+N”和表示复数的“某些”的用法。而对于“某某”、“某某”做修饰语时的各类情况还没有学者进行过统计归纳。

?

我们发现①“某+数+名”在“某”的各类句法搭配中,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某+量+名”;②“某某”做修饰语时,与姓氏的搭配出现频率最高;③“某某”和“某某某”能与助词“的”搭配,而“某”不能;④“某”、“某某”和“某某某”都能够与名词搭配使用。“某”类型较多,有8类。“姓氏+某”、“N+某+N”、“某数+量”和“某+量”4类出现频率不高。

1.名词、名词性短语

“某”、“某某”和“某某某”都能与名词、名词短语搭配使用。根据《现代汉语》(邢福义、汪国胜,2011),我们将名词分为三类:人物名词、实地名词和方位词[3]。我们通过语料分析发现三者与名词搭配主要集中在人物名词和实地名词两类:

?

我们发现①“某”、“某某”、“某某某”与名词和名词性短语搭配时,以与名词搭配为主。其中,人物名词占多数,除“某+量+名词”以时地名词为主;②与名词性短语搭配时,主要有偏正、并列两种结构,以偏正结构为主;③“某”与名词和名词短语搭配时,“某+量+名”所占比例大。

(16)现实的问题有破坏“文化大革命”,执行[某某某错误路线],恶毒攻击某某某,等等。 (《历史的天空》)

(17)比如,我们要到[某某地方]去,但却未付诸任何行动。 (《佛法修正心要》)

(18)它是由蚂蚁[某一器官或组织]分泌到体外的一类化学物质。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6)中“某某某”是修饰偏正短语,“错误路线”是定中结构;(17)中“某某”修饰的是时地名词“地方”;(18)“器官或组织”是并列的关系,都受“某”的修饰。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某”指人或团体、机构时,可以重叠。其实“某某”、“某某某”可以修饰的名词不限于这些。只要是那些有名词可以称呼的人或事物,一般都可以用“某某”修饰,如“某某文化”、“某某商品”[2]。只要是那些有名词可以称呼的事物,一般都可以用“某某某”称呼,如“某某某车站”、“某某某饭馆”等。

在“某”与名词和名词短语搭配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某+数+名”是一类特殊现象,有单复数之分,且复数远远大于单数。如“某些”的用法,“某一”、“某几”。

(1)某+数+名

(19)在感情最脆弱的[某一时刻],我会像当初渴望成功那样,强烈地渴望着得到一份真情。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0)我们常常看到在寒风凛冽的街头,[某一个自由的手提琴手或长笛手又或是竖琴手]旁若无人、无忧无虑地沉浸在音乐中。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1)但在[某些特殊天气]条件下,有时能看到四五条彩虹。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19)是“某+单数+时地名词”;(20)是“某+单数+量词+并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21)是“某+复数+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其中(19)和(21)属于“某+数+名”一类,(20)属于“某+数+量+名”。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某”后的数限于“一、几”,其实“某”后的数有时可以是“两”[2]。我们统计分析发现,某些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搭配占到了“某+数+名”形式的73.07%。可见“某+数+名”的复数形式主要是以“某些”为标志。同时我们发现:①“某”还能前置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词语而对它们分别加以修饰[2];②两个表示一段时间的“某+数+时间名词”连用。如:

(22)[某年月日],我们几个在北边花园里举行稚翠的葬仪和祭典。 (《稚翠和她情人的故事》)

(23)这不是[某一时某一地]的问题,而是个全国甚至世界性的问题。 (《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2)N+某+部

“N+某+部”这类较为特殊,将其单独列为一类是因为“某”必须与前后名词搭配使用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我们只找到3例:解放军某部、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工程兵某部。

(24)他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连长。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若单是说“某部”是很难理解整句话的意思,因为“部”具有名词和量词两种词性,所以需要在“某部”前面加上限定名词,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2.助词“的”

语料显示,“某某”、“某某某”能与助词“的”连用,“某的”是不成立的。

(25)“之”如果作领格用,当“他的”、“[某某]的”讲,则不是双宾结构。(《语言学论文》)

(26)这不是我的,这是[某某某的]。

(25)、(26)中的“某某的”和“某某某的”是与助词“的”连用表示完整的意思。这里相当于“某某”和“某某某”做了句子的宾语,只是宾语可以省略。再如:

(27)有的自称为横行江淮间的某某某,有的打着杀人如麻的[某某某的]旗号。

(27)中的“某某某”与“的”连用时,是修饰“旗号”,是做句子的宾语。因此,我们认为“某某”与“某某某”与助词“的”连用,主要是做句子的定语成分。“某某”与“某某某”的定语我们也将在下文进行讨论。

3.某+量

前人并未将“数+量”单独作为“某”做修饰语的情况。我们找到的语料只有2例,但我们认为应该另归为一类。

(28)只要在[某次]取后分别留下8、12、20……根根火柴,就一定能获胜。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29)你再找找,反正就是那一摞书里的[某本]。

(28)、(29)中的“某次”、“某本”在句中充当独立成分。

(二)单用

《说“某”》将代词的重叠看作一个连续统,该连续统的两端分别是语用重叠和句法重叠,它认为“某某”是该连续统中的非典型重叠现象[5]。我们赞同这种观点,“某”不能在句中单独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必须通过重叠,才能获得此语法功能。根据语料显示,重叠式的句法分布如下:

?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知:①“某某某”单用的比例高达93.1%;②“某某”可做外位语和谓语,“某某某”不能做呼应语和谓语;③“某某”和“某某某”不能做状语、补语。

1.主语、宾语

“某某”和“某某某”都能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某某”和“某某某”做主语时,前面没有定语修饰。

(30)但可以说:[某某]想出国、[某某]是处长、他偏爱[某某]、做过检讨的是某某。 (《语言学论文》)

(31)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句式,[某某某]多年以后想到了什么。 (《百家讲坛:走向文化的多元化生》)

(32)哟,先生你好,非常高兴地见到你,介绍一下,这个是我太太,她叫[某某某]。

(《百家讲坛:金正昆谈礼仪之人际交往法则(下)》)

(30)中的“某某”既做主语也做宾语;(31)中的“某某某”在句中充当的是主语;(32)中的“某某某”在句中做宾语。

2.谓语

“某某”做谓语的例子很少,我们收集到的语料中有5条关于重叠式“某某”做谓语的句子。

(33)你们这些人,别再[某某]的了,人家如今已有了名分了。

(34)别整天[某某某某]的,难道人家是傻子,听不出你的意思。

(35)当面叫得真好听,转过就某某的,合着我的名字叫出来会烂了你们的嘴?

尽管(33)、(34)、(35)中“某某”是做谓语,但是也是要与助词“的”连用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即使句子成立。

3.同位语

同位语就是一个名词(或其他形式)对另一个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限定或说明,同位语与被它限定的词的格要一致,并常常紧挨在一起。“某某”与“某某某”都能做同位语,“某某某”常做同位语。

(36)但是克雷文认为,有些人所说的“[某某残疾人选手]像健全运动员”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并不准切。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37)学生犯了大错。就在教务处外面的公告栏里贴出一张布告:[学生某某某],犯了什么过错着即开除学籍。

(《故人往事》)

(36)中的“某某”与“残疾人选手”是同位的关系;(37)中的“学生”与“某某某”也是同位的关系。

4.定语

相对于“某某”做定语的情况,“某某某”做定语的情况很多。如:

(38)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知道在[某某某]陆军医院里还有这么一个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的第一副政治委员。

(《历史的天空》)

(39)在印度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某某明星]加入两大党派之一的消息。 (《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

(38)中的“某某某”做修饰陆军医院的定语,(39)中“某某”做明星的定语。

5.呼应语

表示称呼、招呼或应答的呼应语,属于独立语。结构上不与别的成分发生关系,位置上既可以置于句首,也可以置于句末,还可以插在句中[3]。通过语料,我们发现“某某”能做呼应语和外位语,而没有检索到“某某某”做外位语的情况,只有1例“某某某某”做外位语的情况。

(40)古代在喝酒的时候,如果要罚对方饮酒,只能说“饮”[某某]或“浮”[某某]。 (《中国古代文化史》)

(41)某某某,我想对你说。

(40)、(41)都是表示对人的称呼。

四、与“姓”连用

“某”和“某某”能置于姓之后,组成“姓+某”、“姓+某某”的形式,但“某某某”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即使一个人的姓名是四字或四字以上,人们也不习惯叫“姓+某某某”。

1.姓+某

“姓+某”可以用来自称、对称和他称,因此能表达不同的内涵[5]。如:

(42)[郑某]明知道把毒药放在别人的猪槽里会把猪毒死。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43)你这是什么意思!我[郑某]一向说话算话。

(44)感谢老板给我机会,[郑某]一定改过自新。

(45)你[郑某]不就是一个富二代嘛,有什么好傲娇的呀!

(42)是他称,一般用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中,出于保密或者不便的原因,故意不使用明确指称,只是其姓,表达婉转含蓄的含义。(43)和(44)是自称,但表达的说话人的情绪完全不同。(43)中说话人出于不满的心理,用“我”和“郑某来表达强烈的不满。(44)用“郑某”和古汉语中的意义相近表达的是说话人的谦虚。(45)中说话人明明知道听话人的姓名,却用“郑某”,以此表达说话人强烈的不屑、厌恶与气愤的情感。

2.姓+某某

“姓+某某”是在“某某”做修饰语时做主要的用法,它多用于新闻报道,但也不排除说话人知道姓名故意为之,以达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效果。

(46)我是[李某某],那天我不该打小弟弟。

(《央视新闻:重庆摔童女孩父亲公开女儿道歉信》)

(47)[李某某]强奸案事发酒吧负有首要责任。

(48)这都是我的错?你[李某某]就没有责任!

(46)中“李某某”用于自称,主要是由于新闻媒体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47)中的“李某某”也是如此;(48)中的“李某某”和(44)中“郑某”表达的意思相近,只是“某某”与“某”一个表示双字名,一个表示单字名。

“某”与“某某”还能与“人”搭配,如“某人”、“某某人”,而“某某某”不能。“某”还可以与姓、人同时搭配使用,即“姓+某+人”,而“某某”不行,或者“姓+某某”或者“某某人”。“姓+某+人”也含自称、对称、他称,可以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情感。如(48)中的“李某某”可换成“李某人”而(46)中的“李某某”不能换成“李某人”,因为用“李某人”自指时说话人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使用的时候要分场合。如(51)用“王某人”表达说话者情绪高昂,语气坚决的态度。

(49)我是[某某人]?还需要你帮忙?

(50)我们班[某某人]总是上课玩手机,我就不点名了希望他能改过来。

(51)足下冒出生入死的大险来送信,这份云天高义,不独我[王某人]一个人,杭州全城的文武军民,无不感激。

(《红顶商人胡雪岩》)

(49)表达了说话者的高傲和不屑;(50)通过违反语言的准确性原则,保护别人的隐私。“某某某”可以单用代指人名如(41)。

五、结语

通过大量语料的对比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①“某”与“某某”和“某某某”都既能表指别,又能表称代。“某主要用于指别中泛指,“某某”和“某某某”主要用于称代中的实代;②我们发现“某”只能做修饰语,“某某”、“某某某”可做修饰语,也可单用,且从“某某”到“某某某”单用的比例变大做修饰语的比例越来越小;③“某+数+名”在“某”的各类句法搭配中,出现频率最高;“某某”做修饰语时,与姓氏的搭配出现频率最高;“某某”和“某某某”能与助词“的”搭配,而“某”不能;④“某”、“某某”、“某某某”与名词和名词性短语搭配时,以与名词搭配为主。其中,人物名词占多数;与名词性短语搭配时,主要有偏正、并列两种结构,以偏正结构为主;⑤“某某”和“某某某”不能做状语、补语;“某某”可做外位语和谓语,“某某某”不能做呼应语和谓语;⑥“某”和“某某”能置于姓之后,组成“姓+某”、“姓+某某”的形式,用于自称、对称和他称,表达不同的内涵。

[1]白雁.说“某某”[J].高等函数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2]常娜.“某”与“某某”[J].现代语文,2008(11).

[3]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第二版)[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96.

[5]王也.说“某”[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04).

猜你喜欢
修饰语句法谓语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名词的修饰语功能研究反思
非谓语动词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非谓语动词
英语移位修饰语结构形式及语义关系探讨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浩浩荡荡个什么
浩浩荡荡个什么
非谓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