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美丽
【摘 要】 学生具备听说能力,可以将英语语言化、生动化,将死板的英语变成生动的英语。有效的摄取和输出英语,丰富学生英语学习生活,激活英语教学。读是听说的基础,采取一观,二读,三归纳,四找拼,五应用的五步教学法进行读的训练,为英语的听说打下坚实的基础。听主要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多提供听说的机会,搭建听说平台,拓展练习的空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键词】 听说 教学 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目的之一。因为,语言首先是有声语言,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是第二性的。换言之,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交际能力,说则是口头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说的能力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培养听说能力,有助于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和提高读写能力。因此,英语教学要特别重视听说训练及口语能力的培养。
听说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训练过程。听说能的培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读的能力培养
读是学习英语的最基础的,也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即,音、形、义有机结合的英语教学的综合体现。读音,需要从音标入手,音标是一切读的基础。在教学字母C的读音时,学生非常容易的把音标写成/c/,所以读到单词cake, camera, catch等但此时就不会读了。这样就应采取一观,二读,三归纳,四找拼,五应用的五步教学法来进行。一观,就是老师出示几组关于含有字母C读音的单词。如,city, face, nice, cinema, cell 发/s/音,cat, cut, cough, call, college发/k/音,让学生观察规律,形成印象。二读,发现规律后,先领读,后齐读,再自己读。三归纳,提供若干个含有字母C的单词,让学生分类归纳,再进一步提升对这个字母读音的认识,这一步既有对读音的认识,又有对单词形状的认识,印象会进一步加深。四找拼,就是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有关字母C的单词,然后分类拼读,是学生有一种收获的感觉。五应用,将含有字母C的单词放到句子中去识读,这样可以把单词放到句子中整体理解单词的涵义。
示范读、领读、齐读、带读、跟录音读、个体读相结合的训练方法。一组单词,一个会话,一段文章,需要老师的示范朗读,老师与学生的示范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示范读,然后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在读的熟练基础上,让学生听录音纠正发音,掌握一个正确的读音,之后由学生自己找时间反复的巩固读。这样读熟练了也就为听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听的能力培养
听的能力的培养应从基础入手,单词的巩固是最基本的训练。听英文单词读音让学生写出单词并写出汉语意思,这样可以将音形义有机的结合起来了。听单词说出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同桌或者前后桌听单词、听句子,另一个同学复述,多角度的接触语音,具备摄取、判断各种语音的能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每生每周录一次音,随机抽出几段让学生听后判断是由哪个同学读的,这样既能激趣,又能有效的进行听力训练。课前有时放一首优美的英文歌曲,播放一段带有字幕的英文视频,课堂上坚持放一段优美的、纯英美读音的美文、会话让学生欣赏,都会促进提高听力。配合单元水平测试,期中、期末考试进行听力训练,进行听句子回答问题,听会话,听短文训练,综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训练。
3. 说的能力培养
说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显性途径。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听起来舒服,听起来明白,易于理解。看汉语说单词,看图片说单词,连词成句进行说的训练。词汇本是枯燥而无趣的,倘若能与游戏结合起来,不但会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还应合了新课该提倡的“为用而学,在学中用,用了就学”的原则。针对不同的词汇,设计不同的场景,让学生根据情境创作游戏,如根据场景和实物猜单词,单词接龙,学习单词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模仿幸运52节目,让某一学生描述,另一学生在描述中猜单词,不仅学习了该单词,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坚持每日1分钟的两两会话练习,逐渐培养用英语思维和用英语表达的能力。根据教研室提供的500套口语,限时不限套的训练模式,学生就会逐渐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由生疏到流利的转变。训练方式起初由同桌之间训练,然后前后对练,再跨组检练,最后全班范围内竞练。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空间,搭建展示平台,提供训练机会,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讲对说的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的,是用英语思维的有效途径。采用七年级每周一次2人讲一个英语故事,八年级每周2次多人一个英文故事,九年级每节课2-3人一个故事,然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回答问题,形成有效的生生互动。这样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激趣培养说的能力。
学生具备听说能力,可以将英语语言化、生动化,将死板的英语变成生动的英语。有效的摄取和输出英语,丰富学生英语学习生活,激活英语教学。
[1] 刘玉珍. 文化交流英语[M].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9.
[2] 李希贵.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