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层面助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

2014-03-12 01:12孔繁波
职业·下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助推政策改革

孔繁波

摘 要:本文围绕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在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合作、中职招生及中职生考证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建议从政策层面解决目前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县域职业教育 改革 政策 助推

当前,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在这种政策环境下,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强劲。然而,在多年的职业学校管理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中等职业教育、特别是辐射县域发展的县区职教中心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深入研究,笔者提出如下思考,以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而这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文化课教师,更需要专业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一些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都是由文化课教师改行的,只经过了简单的培训。他们在教学中对专业课还没有达到精通的程度,因此也就不能完全胜任教学工作。以笔者学校为例,专业课教师虽然也很努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建议,一是在某些专业应通过政府行为引进行家里手,二是希望国家尽快出台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二、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应提倡生产服务性实训基地建设

德国“双元制”模式一直是中国职业学校学习的榜样。近几年来,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都去德国参观学习,有的学校还派老师出国接受培训。通过学习,国内有些学校也尝试了德国职业教育的一些做法。但是德国是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完全照搬是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的。

因此,笔者认为,目前的校企合作应采取建立生产服务性实训基地的模式,让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在职业学校完成,即政府或企业投设备、聘师资,在学校建立生产服务性实训基地,实现企业生产车间与学生实习车间合二为一、专业教师与企业师傅合二为一、学生学习与生产合二为一、学生作品与生产产品合二为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后进厂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岗。该模式不但方便学生,同时学校也在教育上具有更多支配权。

三、中职招生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1.高职院校应面向中职单独招生

近几年来,大学一直扩招,加上高职院校也在加大招生规模,使得一些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选择上高职。这样一来,初中毕业生毕业后的首选还是上普高,因为普高的选择余地和空间更大。但是这样的政策导向是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相悖的,同时也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以笔者学校为例,近几年来,学校招收新生没有选择权,即使什么样的学生都要还是招不满。而如果招生数量不理想,县政府投巨资建成的职教中心就会形成资源浪费;如果招生质量不理想,要想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改革高考体制,即高职院校的招生不面对普通高中,只面对中职学校,这样既保证了中职学校的学生数量,也提高了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一部分学生可以对口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没有升入高职院校的可以毕业后直接就业。在高职院校考试内容方面,应以技能和专业综合知识为主,以理论知识为辅,有别于普通高考。这种高考模式会大大调动初中毕业生选择中职学校的积极性,也会扩大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更会促进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2.实行普通高中高二后或高三后分流制度

既然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技能型人才,那么高职院校招生考试也应该考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而这种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在普通高中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实行普通高中高二后或高三后分流制度,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3.重新制定并完善初中学校管理考核办法

虽然现在的教育体制允许初中生自愿报考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再加之地域的差别,一些家长还是愿意让孩子到大城市读书。这样一来,县级职教中心的招生计划就很难完成。因此,笔者建议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并完善初中学校管理考核办法,褒奖那些向当地中职学校输送新生、完成本地区中职招生任务的初级中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初中学校考核管理内容之中。

4.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

要加大宣传力度,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有关规定,要求毕业生持证上岗。地方政府也要加强监管力度,调动社会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四、严格规范中职学生考证制度

职业学校为了生源,一般在招生过程中都郑重承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或毕业前拿到双证或多证,这符合职业教育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同时也迎合了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是在考证的过程当中,有些行业证书对年龄有所限制,造成学生在校期间望证兴叹。为了满足学生上岗需要,笔者认为调整中职生的考证年龄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法库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助推政策改革
政策
政策
加速打击犯罪 多维助推复工
助企政策
政策
改革之路
“五大融合”助推物畅其流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