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彩虹
穷则思变变可通达
杨彩虹
教师疾生听之不懂也,感之不深也,思之不切也,用之不会也,故忧愁幽思而通讲。通讲,生袖手而听,师沫星满飞,然效甚低矣。教师声疾沫飞,竭心尽智以授其生,效反甚低,可谓穷矣。此乃教学弊病之一也。然穷则需思变,唯变或可通矣。
《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是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新课程改革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笔者在矛盾和困惑中做了不少反思和探索。
教师往往注重课堂授课的收效,忽略了对学生的预习、复习的全程监督和检测。
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因学生缺乏主动性显得特别困难,一段时间的努力不很见成效,经常就会放松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然后,还是“吃力不讨好”地灌输,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浅尝辄止,更不用谈课后的全程指导和检测。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总结中,笔者让学生设立了积累本,不管是课上的笔记还是课前检查、课后整理都写在这一个本上,这样就有了针对个人问题的第一手材料。还可以以“导学案”的形式,有预习案、课堂案、课后巩固案,让学生在预习、复习以及课堂学习这几个环节上能环环相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真正充当起主人。当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
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很多情况下存在着喧宾夺主的现象,总是自觉和不自觉地争当主角。教师的预设主宰整个课堂,即使有互动也是学生跟着老师思想走,或是老师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引导。上课只为“统一思想”,忽视学生本身感受语文的特点和差异。久而久之,学生的热情消减,甚至怠惰,课堂陷入“热闹是‘老师’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窘境。笔者做了很多尝试和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如;
笔者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为了让学生领会诗中豪迈壮阔的意境和苏轼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先引入了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片头画面:滚滚长江向东流去,激起千万朵浪花。这一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们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国演义》中片头的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将它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画面与歌曲极大地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学生纷纷发言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这样的课堂碰撞出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收获颇丰。
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创设情境则便是为了激励,为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在恰切的情境中发散思维,积极参与,感受语文的魅力。
与毕业的学生谈及三年高中语文学习的感受,一些学生往往会说只学会了做题。这就是过多地强调了技巧,忽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这样的结果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相去甚远。解决这一状况就需追“本”溯源。
首先就应该增加阅读时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周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并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精品;老师也给学生精选文章,印发阅读材料。同时,阅读时一定要让同学们积累生字词,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
其次是加强写作的练习。笔者除了让学生坚持课前简短演讲,还每周记周记,这样不仅培养同学们观察思考的能力,还锻炼了同学们语言表达的能力。写作水平也有了不小的提高。
与此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在选修《唐诗宋词》时,我们开展诗歌擂台赛;再如在专题记成语时,举行成语比赛;另外还有征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每一次比赛给获奖者一定的物质奖励,让学生中出现一种“天天学语文,语文天天学”的良好局面。阅读与这些活动的举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为了改变现存的弊病,改变教学中的尴尬局面,需要反思改变的还很多。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扬其波”而不是仅仅“随其流”。“穷”则思变,变可通达。
杨彩虹,教师,现居山东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