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摭谈

2014-03-12 19:57陈建芳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汪伦李白意境

○ 陈建芳

(福建省漳浦县绥安中心学校,福建 漳州 363000)

现行的小学教材入选的古诗词堪称在文库之中的典范之作。它有写景、状物、叙事、抒情,议论等形式,而内容涉及社会各个层面。这些入选到到教材中古诗词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经典之作,它虽然占的比重不大,但分量不轻。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必须遵从教材编写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注意讲究教学的艺术方法,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意境中,从而使学生不仅学会古诗词,还能受到美的熏陶,不断地提高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导“读”入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它能调动心、眼、口、耳等感官一起参与的积极性,便于大脑快速接受符号和信号,易于激活存储于大脑中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对诗文的理解,也容易记得住。其效果比单纯用“眼”看,要好得多。因而,教师要给足时间,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练读,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或是机械诵读。

于此,教师要善于从“读诗”中引导学生用“心”去捕捉古诗词中美的信息,改变课堂上那种对字、词、句逐步解释的传统教学习惯,激发学生用“口”去表现诗中的韵律美。教师教学时可采用设置情境法,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理解诗意,头脑随“读诗”时勾勒出诗境的画面。如: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体会到“日落西山,河水奔腾”气势磅礴的画面;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产生出视觉与听觉那种立体感的自然画面;从体会“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中捕鱼人那种危险的画面;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再现夜归人那种艰辛生活的画面;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体味到人间真挚情谊的画面,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悟出人生哲理……其实,这些只要学生读出“味”来,那内心深处定能受到感染。

二、配“听”入境

在教学古诗词中,教师要善用借助多媒体教学或借鉴传统教学如二胡、琵琶、古琴等进行伴奏。这些古老的乐器来伴奏学生朗诵,可增加不少“古香古色”之美,同时,师生随着音乐的韵律,荡漾在美妙的古诗词天地中,让学生滋生出这样的心境:似乎在黄鹤楼上看到了李白与孟浩然挥手作别的情景;似乎闻到了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幽幽飘来的梅香;似乎听到了“醉卧沙场莫笑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古战场上马蹄声与厮杀声了;似乎同尝他乡过节时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苦涩……学生在听配乐中滋生出身临其境的艺术意象,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激发出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并受之教育、受之熏陶的作用。

三、巧“插”入境

诗词是诗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有感而发的产物,也是他心灵的表白。在古诗词的中字里行间难免流露出诗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留下时代特征和社会烙印的痕迹。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学情而定,应灵活地、有机地插入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故事,辅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诗词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梅花》这首诗,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在理解王安石为什么以梅花自喻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应从说教的教学模式解脱出来,向学生讲一些有关王安石变法的故事,诱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和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再简要地介绍诗人的政治生涯:诗人作为一名改革家为了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屡屡受到顽固派势力的排挤,却不肯向旧势力妥协,这就是梅花的秉性。这样学生从教师穿插的故事中更容易地理解了王安石为什么以梅花自喻的道理,同时也学到借物喻人或借物咏志或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又如教在《赠汪伦》这首诗中,可插入这样一则小故事:汪伦久闻李白大名,很想邀请他来做客,而且他听说李白喜欢饮酒和赏花。因而,他心生一计给李白写了一封信,说此地有“万家酒铺,十里桃花”。

当李白到来之后,他才发现原来“万里家铺”是因为有一家酒铺老板姓万而得名;“十里桃花”是有个方圆十里的潭名因“桃花潭”而得名。李白虽被骗,但被汪伦的真挚所打动,非但没有怪他,反而与他成了好友……

这些小故事的插入,能让学生听得有趣,而且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这样的“小插文”对整堂课的“五旋律”来说,是相得益彰的。教师讲的小故事所花的时间不多,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又能达到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教学功效。

四、善“引”入境

古诗词教学不等同于现代文那样层层剥笋的教法,有些古诗词可谓字字珠玑,一字千金,用笔传神,教师教学时应吃透教材的精神,依诗词而教,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到艺术形象和意境是古诗的生命力。如教师教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这首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绿”字的欣赏。“绿”的词性本为形容词,但在诗中却意为动词,即“吹绿”的意思。“绿”与“到”、“过”、“入”、“满”等词相比更能将诗的意境写活了。学生从赏析诗中更能形象地感受到从诗文中仿佛飘逸出春风来,随自己的吟诗时迎面扑过,不知不觉地走入诗的意境,从而领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境界。又如教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品味“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和“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句诗描写不同之处,让学生明白前两句诗属于静态描写,后两句诗属于动态描写。这样整首诗以动静结合写作方法,相映成趣,使诗人要咏春的意境淋漓尽致表现出来。由此,学生从学诗中的内心来感受到春天的美,从而激发出对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总之,古诗教学教无定法,但它是一种艺术性的教学劳动。教师若教的得法,就能给学生们带去艺术享受和美的感染力,而且让学生从学习古诗词中学到发现美和创造美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古诗词的时候,应该根据学情,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就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率。

猜你喜欢
汪伦李白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赠汪伦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赠汪伦
倒下的那一刻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