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术修订

2014-03-12 19:57梁振祥
语文学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朱熹孔子学术

○ 梁振祥

(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学术是有系统、较专门的学问。当代学者又提出这样的界定: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就是学术。学术修订则是对学术论著所作的修改和订正。

我们知道,缜密的思维也有疏陋,严谨的论证仍存在不足,即或上述学术界定,之所以未被普遍认同,就是因为它未尽周详。于是,不论是经典著作还是“大家”著述,不论是一般理论还是概念表述,存在疏漏在所难免,正因为这样才有许多人孜孜不倦地修订。

修订性质的活动应该始于文字的发端,因为文字的演变过程就是不断修订的过程。文字是这样,文献也是这样,对文献的修订同样出现在产生文献之始。毋庸讳言,古代文化典籍流传到今天,曾经历了许多次修订。

《庄子·天运》有孔子对老聃语:“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熟知其故矣。”[1]427意思是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很久了,熟悉其中的道理了。这是孔子研究六经的最早记载。

《史记·孔子世家》有孔子研究、修订六经的记载。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周游列国,到杞国关注其祖先夏代的制度,到宋国关注其祖先殷代的制度,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追寻夏、商、周三代的制度,编选修订《尚书》。与此同时,在比较研究夏、商、周礼仪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周代的礼仪制度编写《礼记》。因此《史记》说:“《书传》、《礼记》自孔氏。”[2]1935-1944孔子修订《诗》的记载也很详细,过去《诗》的内容有3000多篇,孔子删其繁冗,选取可以用于礼仪的篇章,修订为305篇,这些诗篇孔子都能配合器乐吟唱,从此有了礼乐,而成六艺。[2]1935-1944孔子晚年钻研《周易》,以致“韦编三绝”,《彖》、《系》、《象》、《说卦》、《文言》等内容就是他疏释和概括《周易》卦辞的文字。孔子很想继续做下去,已经力不从心了,于是他感叹人生短暂,说:再给我几年时间,这样,我对《周易》就都了解了。[2]1935-1944孔子根据史籍编纂《春秋》,贬恶扬善贯穿其中,使乱臣贼子大惧。他把握内容的认真程度以至赏识的学生也不能改动一句,这是他的传世之作,他说:“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2]1935-1944

这些记载说的都是孔子研究、修订“六经”的事,因此古文家说,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这就是对“六经”的一次修订,这次修订不仅为儒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也是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贡献。

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诏令刘向、刘歆父子等人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这些捐献、搜求来的包括孔壁发现的大量竹简在内的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兵燹、秦焚书的浩劫,侥幸保存下来的丝编简书,许多已是 “经或脱简、传或间编。”[3]1529校勘、修订成为主要任务。这次古籍整理历时22年,校勘、修订古籍33 090卷,藏于天禄阁、石渠阁,成为西汉时期的国家图书馆。

在这次古籍整理过程中,每书校勘、修订完毕,刘向都要撰写提要,这些提要的汇编就是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别录》。刘歆在修订《别录》的基础上编撰《七略》,《七略》的完成是划时代的,它标志着历史上第一部有科学分类体系的图书提要目录产生了。对于它的价值,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是这样评论的:“西汉后期,继司马迁而起的大博学家刘向、刘歆父子,做了一个对古代文化有巨大贡献的事业,就是刘向创始刘歆完成的《七略》。”[4]125之后,班固又在修订《七略》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的编纂。

正是有这样一次次的修订,才有《尚书》保存下来的上古时代的典章文献和商周往事,《诗经》选集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绝唱;才有《汉书·艺文志》记载的流传至西汉的文化典籍,璀璨的学术文化成果通过修订而更加辉煌,凡所修订,多为经典著作或“大家”著述。

正式使用“修订”一词,大约是在宋代,最早使用“修订”一词的可能是朱熹。朱熹乃一代儒学大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再从朱熹说开去,他的著作雕版刊行后,发现书中有疏陋,于是修订补正,重新刊行。类似的修订还不只一次,朱熹在《答滕德章书》中说:“熹旧所为书,近加修订,稍有条理。”可以看出,这次修订不是纠正个别疏陋,而是一次全面的修订。尽管如此,仍存疏陋,而对仍存疏陋的修订,在研究朱熹的著作中,尤其是在清代学者研究朱熹的著作中可以看到。

朱熹不仅修订自己的著作,还从《礼记》中选取《大学》、《中庸》两个篇章与《论语》、《孟子》合编,修订完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四部经典——“四书”,这是一件在古代学术文化史上极具影响的事情。为此,他倾注40年的精力,荟萃诸理学大家之说,编写《四书集注》。如果说孔子研究、修订“六经”形成儒学的基础,那么,朱熹在继承和总结儒学的基础上,使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到“四书”时代。

朱熹的著作需要修订,儒家经典需要修订,皇帝敕修典籍也需要修订。《康熙字典》是皇帝工程,编辑班子由大臣张玉书、陈廷敬等杰出人物主持,集中了一大批学识渊博的官员、学者和专家,编纂了一部近300年来被读者熟悉的工具书。但是《康熙字典》中存在许多错误,修订成为必须做的事情。有民间的修订,许多知识分子在使用中作校勘,其中最勤奋的是一位乾隆举人,名叫王锡侯,他穷毕生精力校勘书中错误,提炼书中内容,编刻《字贯》四十卷,从学术资料角度讲是很有价值的,可惜这位埋头学问的迂腐学究疏忽了避讳,被检举了,以“大逆”治罪,满门操斩,《字贯》也化作了灰烬。[5]31-32然而,错误总是要纠正的,在统治者看来重要的是怎样体面地纠正。于是,道光年间朝廷命考据学家王引之考证《康熙字典》,仅引书错误就查出2588条,作《字典考证》;民国期间对《康熙字典》的修订仍在继续,1915年出版《中华大字典》,又纠正了《康熙字典》中的更多讹误。1981年,王力先生在音读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这些修订对《康熙字典》的使用极具参考价值。

从古代到近现代,文化典籍的修订从未间断,当代修订工作仍然十分艰巨。2007年开始,由中华书局主持,组织全国十几家学术机构、200多位史学专家,开始对《二十四史》、《清史稿》进行修订,规模之大自建国以来所未有。上述都是官修的正史,是历代杰出的历史学家亲自撰写或主持编修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就是这样的历史著作也在作修订。修订后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原计划在2012年开始陆续出版,可以想见,通过这次修订,将会补充和修改许多史学和考古学研究证实了的缺漏,将有一个更完善的版本问世。

为学术修订发表上述议论,并非为疏陋开脱,只是想重复一个常识——学术修订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云五.陈鼓应,注释.庄子今注今译》(上) [M].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

[2](汉)司马迁,撰.史记·孔子世家[M].中华书局,1982.

[3](汉)班固,撰.汉书·楚元王传[M].中华书局,1999.

[4]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第二编) [M].人民出版社,1958.

[5]孔立撰.清代文字狱[M]. 中华书局,1980.

猜你喜欢
朱熹孔子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YAU’S UNIFORMIZATION CONJECTURE FOR MANIFOLDS WITH NON-MAXIMAL VOLUME GROWTH∗
EnglishReadingTeachingBasedonSchemaTheory
“朱子深衣”与朱熹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