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名词”结构的模因论分析

2014-03-12 06:41:56葛文峰季淑凤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模因副词变异

葛文峰,季淑凤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很+名词”结构的模因论分析

葛文峰,季淑凤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其中的模因实际上指文化基因,它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 “很+名词”这一语言变异现象,从开始遭到批判,到人们使用的增多,再到人们普遍地接受、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说明语言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语言正是语言模因经过不断变异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模因论;模因;“很+名词”结构;变异

语法学界认为,副词不能直接修饰名词。这是名词的重要语法特征。近些年来,“很+名词”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多,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如:

脸色不好时,就化一点淡妆,让人看上去很阳光。(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2002年3月12 日)

数着数着,黄晓娟忍不住笑了:“这么多农村戏找我拍,可能是因为我长相很农村吧。”(东北新闻网)

本人长得很丑,但本人长得很中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和苦难都写在我的脸上。(《北京青年报》,1991年3月3日)

副词能否修饰名词在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客观上存在着“很+名词”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不仅肯定了它合法存在的地位,而且从语义、语法、修辞、语用学等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杨永林[1]、张谊生[2]、胡学文[3]、刘正光和崔刚[4]、康灿辉和徐群爱[5]、李涛[6]等。 “很+名词”结构从过去不被接受转化为广为人们公认和接受。从模因论(meme-tics)这一崭新理论出发, 通过分析“很+名词”的模因性质、起源、复制和传播的过程,可进一步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一 模因论

模因(meme)最开始是由英国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TheSelfishGene一书中提出的,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他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7]192他根据生物进化论中的基因(gene)杜撰出一个类似的词——模因(meme)。这一名词的出现本身就体现出模因的特点——模仿。可见“模仿”成为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8],其复制和传播的现象则为模因现象。

模因的传播必须经过四个不同生命周期: 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输(transmission)。[9]一个成功的模因,必须首先能够被注意、理解和接受,即同化宿主。模因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越长,即被记忆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若想进一步传播出去,还必须借助语言等载体。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不是百分百的“克隆”,与新的环境结合会产生一定的变异,在变异中发展和创新,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基因型(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形式相同、内容各异)。[8]如日本理光传真机借用中国的俗语“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把传真机方便、快捷的特点生动地表达出来,这则广告直接复制和传播了模因,就属于基因型模因。表现型模因在语言中更是大放异彩,如,生活中会说某人是“白骨精”,不再是指西游记里的妖精,而是指“白领”“骨干”“精英”。最近的电视娱乐节目《爸爸去哪了》热播之后,“宝贝去哪了”“时间去哪了”“青春去哪了”等一系列语句层出不穷。可见,模因论为我们解释语言进化规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很+名词”结构也是一种通过模仿而传播的语言,也是一种模因。

二 “很+名词”结构

(一)“很+名词”结构的概况

在语言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副词后面加一个名词,如“很男人”“很女人”“很中国”“很青春”“很阳光”等,人们把它们归结为“很+名词”结构。语言变异诚如聂桂兰先生所言:“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对现代汉语语言系统规则的偏离或变异。”“很+名词”结构是现代汉语语言系统中没有的规则,因此它是一种变异。这种结构在日常生活中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并广泛复制和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随后出现的“很+名词”结构大多是从最开始的几个偶然出现的“很+名词”结构中仿拟、类推而来。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副词都能进入这一结构,现代汉语书一般把副词分为六类:表示程度;表示时间、频率;表示范围;表示情态、方式;表示肯定、否定;表示语气。能进入副名结构的主要是以“很”为代表的程度副词,如:太、很、挺、特、最、非常、更、越发、相当、十分、格外等。同时,也并非所有名词都能进入这一结构中,能进入该结构的主要有专有名词、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因此,副名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程度副词+专有名词,如很西方、很葛朗台、很中国、很广东等;2.程度副词+抽象名词,如很阳光、很个性、很青春、很文学、很市侩等;3.程度副词+具体名词,如很男人、很淑女、很流氓、很学究等。

(二)“很+名词”结构的特点

第一,“很+名词”结构趋向固化,逐渐形成 “很+名词”构式。这一构式已获得了新的类似于形容词的稳定的语法功能。它的意义不能简单从“很”和“名词”中推出来,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即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第二,名词的语法意义在不断虚化、泛化。进入该结构的名词已经失去了名词的典型的指称性特征,转而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形状特征。如“本人长得很丑,但本人长得很中国”中的“中国”已不是指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指中国的民族个性特征:多灾多难而忍辱负重,饱经磨难而自强不息。也就是说,“我”虽然长得粗俗、丑陋,但却显得刚毅、坚韧,富有民族特征。再如“繁漪是《雷雨》中最雷雨的人物。”这里的“雷雨”不再指事物,而是用的一种比喻义,意思是:(繁漪)的性格像“雷雨”一样变幻莫测。

第三,程度副词“很”的语法功能得到拓展和加强。副词与名词的关系日益密切,不再像修饰名词那样,只是起到一个外围的修饰作用,其存在与否不会使意义产生太大的差别。去掉“很+名词”结构中的“很”,该词组的内涵意义就无法激活,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很+名词”这种框架结构已经形成,并且越来越多地被模仿、复制,成为一个模因,因此可以用模因论来进行解释。

三 “模因论”视野下的“很+名词”结构

(一)“很+名词”:复制和传播

关于“很+名词”的组合,聂桂兰《浅析语言变异现象》中认为最早出现在一些港台作品中,像“很淑女”“很现代”。[10]随着这类词在港台作品和电视剧中的增多,这种不符合汉语规范的“很+名词”的组合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并进入人们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活跃,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猎奇、求新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同时,大陆与港台交往越来越密切,学港台腔、用港台词一度成为一种时尚。“很+名词”结构以其简洁、内涵丰富、新颖的特点赢得了宿主的青睐,使得宿主从对这一语言现象的陌生迅速转为理解和接受,有人开始重复使用“很+名词”结构,开始只是简单地模仿。随着这一现象出现的增多,学者们也开始关注“很+名词”结构,纷纷发表文章批判这一不规范的语言现象。然而,由于学者们在批判的过程中,模因被传输的次数增多,感染新宿主的机会增大,“很+名词”这种结构不仅没有消亡反而深深扎根于人们的记忆之中。“很+名词”顺利完成了它的同化和记忆阶段。出于交际的需要,人们发现,这种词组是由“很”加一个“名词”构成,于是采用类比的原则,创造出了更多的“很+名词”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人们的日常口语交际中,在报纸杂志、网络甚至新闻媒体中这一结构多有出现。通过这些模因载体的传输,“很+名词”这一模因不断被传输,不断感染新宿主,且在传输、复制的过程中,模因又会与新的语境结合,出现新的“很+名词”结构。如“很青春”“很农民”“很香港”“很中国”“很宝贝”“很西藏”“很阳光”等不一而足。现在出现的“非常春天”“特知音”“很可乐”“非常男女”“最小说”等也是“很+名词”结构的一种变异,实际上属于同一类型。2009年的春节晚会上,小品演员小沈阳的一句“纯爷们”以其独特的喜剧效果更使得“很+名词”深深植根于人们的记忆中并将它的复制、传输推向高潮。

(二)“很+名词”:强势模因

模因具有选择性,因为模因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有些信息更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被人们记住,也更易于被传递给别人,成为模因;而另一些则从来得不到传播,成不了模因。Blackmore认为,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只有极少的一部分模因能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从人的头脑拷贝到印刷品,或是从人的声音拷贝到光盘上。[11]可见,语言的选择和使用的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模因的功能强大与否决定着其存亡。只有那些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内容丰富、语言简练、便于记忆的模因才能存留下来,成为强势模因,否则就会成为弱势模因,甚至转瞬即逝。

“很+名词”模因从个别作品中的偶然出现,到人们对它进行简单的重复,再到对其复制创新;从开始人们对它的冷漠和批判,到人们对它的接受进而解释其存在的合理性,经过了四个周期。它复制能力强,出现频率高,在被复制、传输的过程中,不断感染新的宿主,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与其他模因的竞争中胜出,应属于强势模因,其模仿形式为表现型的模因,即形式相同、内容各异。虽在传输和复制的过程中,宿主们根据语境的不同,创造出新的结构,但无论怎样变化,“很+名词”始终保持着其固有的性质和相同的模式:就形式上而言,都是由副词加一个名词构成;就意义而言,名词都表示的是与该名词相关的形状特征,副词的作用是激活该结构中名词的内涵意义。

四 “很+名词”结构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很+名词”结构在语言使用中,能存留下来并得到社会的公认而成为强势模因,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语言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原有的词语逐渐失去了新颖性和生命力,这样就失去了表达效率,为了完善语言自身的表达体系同时又不违背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人们就会通过移植、嫁接、借用、创新等方式来扩充词汇。通过把“很”加在人们熟悉的一些具有强区别性和描述性特征的名词上,形成“很+名词”结构对这一缺口进行填充,不仅能达到经济性的原则,也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使语言表达具有新意。

(二)社会因素。改革开放后,大量新事物、新现象不断涌现,为了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人们需要对这些新事物、新现象给予新的表达。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不能通过添加词缀的方式直接将名词转化为与其语义所指有等价对应关系的形容词,“很+名词”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失,而信息化时代也加速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复制和传播。

(三)心理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力度的加大,人们思想逐渐解放、活跃,心理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追求创新、个性成为了人们的普遍心理。同时,大陆与港台的交往日益密切,学港台腔成为一种时髦,这时港台剧、港台作品中出现的“很+名词”结构就以其突破常规的新颖、时尚、简洁和幽默的优势占据了人们的视野,同时伴随交际的需要,人们又结合新的语境,创造出新的词组,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和复制、传播次数的增加,“很+名词”逐渐成为强势模因。

结语

在汉语词汇的发展中,旧词语的消亡、新词语的增加与旧词语的脱旧翻新是词汇不断丰富的重要因素。这种词汇的新陈代谢使得汉语词汇生命力逐渐强大、词汇成员日益壮大。“很+名词”这一语言变异现象,从开始遭到批判,到人们使用的增多,再到人们普遍的接受、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说明语言的变异是不可避免的。语言正是语言模因经过不断变异而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1]杨永林.试析现代汉语中“程度性副词+非程度性形容词化名词短语”结构[J].现代外语,2000(2):137-150.

[2]张谊生.名词的语义基础及功能转化与副词修饰名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135-141.

[3]胡学文.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句法操作及限制条件[J].山东教学,2005(2):56-58.

[4]刘正光,崔刚.非范畴化与“副词+名词”结构[J].外国语,2005(2):35-44.

[5]康灿辉,许群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8(2):81-83.

[6]李涛.“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式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1)53-56.

[7]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 [M].New York: OUP, 1976.

[8]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89-92.

[9]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R].Rroceedings of the 15th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metics, 1998.

[10]聂桂兰.浅析语言变异现象[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53-55.

[11]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VP,1999.

〔责任编辑:李 青〕

AMemeticStudyof“HEN+NP”Combination

GE Wenfeng, JI Shufeng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aibeiNormalUniversity,Huaibei235000,Anhui,China)

Memetics is a new theory for interpreting cultural evolution.Memes are genes of culture, existing as cultural replicators propagated through imitation; language is one form of their carriers.Memes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y depend on the language to get themselves replicated and transmitted.“HEN+NP” combination is a kind of language variation.Based on the concepts of memetics and the life cycle of mem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igin, rep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HEN+NP” combination.It further explores the reasons of its becoming a successful meme and points out that language variation will help to promote the language evolu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memetics; meme; “HEN+NP” combination; variation

2014-03-17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2011sk215zd)

葛文峰(1981-),男,山东莒南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与翻译学研究;季淑凤(1982-),女,山东青岛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H146.3

:A

:1671-5365(2014)09-0091-04

猜你喜欢
模因副词变异
The Wheels on the Bus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变异危机
趣味(数学)(2020年4期)2020-07-27 01:44:16
变异
支部建设(2020年15期)2020-07-08 12:34:32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08
变异的蚊子
百科知识(2015年18期)2015-09-10 07:22:44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副词和副词词组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