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不良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成因及调适策略

2014-03-12 18:57周理平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心态

周理平

(湖南省茶陵县湖口中学,湖南茶陵412418)

当前不良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成因及调适策略

周理平

(湖南省茶陵县湖口中学,湖南茶陵412418)

不良社会心态对经济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它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绊脚石。当前不良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等四个方面,其成因是社会价值观念的迷失等五个方面,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当前不良社会心态的调适策略。

社会心态;主要表现;成因;策略

所谓社会心态,是指一定时期在特定社会环境和文化下形成的,社会成员所呈现出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一致性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社会心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对社会存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良好的社会心态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不良的社会心态对经济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一些不良的社会心态也随之产生。《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 (2012-2013)》研究指出[1],我国当前社会心态未达到良好水平。这也就是说,不良社会心态的存在,制约和阻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而社会心态被写入我国“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则更加说明了社会心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因而,本文从揭示当前不良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出发,进而分析其成因,最后试图给出调适策略,以期为当前社会心态研究提供借鉴。

1 当前不良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

1.1 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社会中出现了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这种心态带来的是人们的行为出现了短期化,幻想着“一举成名”、“一夜暴富”。由此,出现了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个人、不顾集体,只顾部分、不顾整体的问题。也是由于这一心态,不管客观条件是否具备,为了急于在事业上取得超越他人的成绩,一些社会个人不实事求是,不潜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工作,不安心于平凡的工作职位、岗位,不肯付出和奉献,只想不劳而获、少劳而获;一些政府官员、党政干部,则不肯埋头苦干,不顾实际情况地盲目发展,不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实践,只想多出政绩,只想个人尽快晋升。这样的一种心态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一是导致出现了自我中心主义,过于功利化,一切都是从自我利益得失出发,不惜牺牲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二是导致弄虚作假现象泛滥,为了多快好省地出成绩,不断地制造假业绩、假政绩。于是,有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良政绩观现象[2]。三是助推了行贿、拉关系、走后门等社会不良之风。为了尽快提升,为了早日实现个人利益,一些人不走脚踏实地之路,而走歪门邪风之路,使得行贿、拉关系、走后门等社会不良之风不断蔓延。

1.2 焦虑压抑,空虚迷惘

在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大转型面前,社会各层次的人对个人和社会前景的某些不确定性心存忧虑,面对社会变更、环境变迁和生活变动,压力感增强、归属感迷失,心理焦虑、情绪低落,心无所依、志无所托,甚至从宗教、迷信中寻求精神慰藉。特别是看到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与自身的收入差距、地位差距的越来越大,担心自己会被抛在后面,焦虑压抑感会更加强烈。焦虑压抑的增强会进一步使得个人压力也随之加大,在压力过度的时候,就会出现不良后果,甚至于想自杀,2010年富士康员工连续自杀事件便是一个典型事例。与此同时,空虚迷惘也随之而来,感觉工作没劲,生活没味、社会没情。因空虚迷惘,个人变得消极堕落,不积极投身于工作、生活、事业当中去,个人的潜力也得不到发挥,对社会贡献也随之减弱。焦虑压抑、空虚迷惘是一种具有传染性、传播性的不良社会心态[3]。当在一个单位中、一个集体中、一个群体中,一部分人存在这样一种心态,如果不加以控制、疏导,那么,这种心态,就会发生连锁反应,逐步扩散开来。若一个社会中,这样的人逐渐增多,这个社会会丧失活力、生机,消极的力量会消解前进的力量。

1.3 麻木冷漠,失信失安

这种心态存在较多。在一些地方,当有人生病、受伤、摔倒、出车祸需要救援时,一部分人视而不见,甚至在有人要跳楼的情况下,不但不劝阻,反而起哄鼓动其跳楼,丧失了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良知。这种体现麻木冷漠的社会事件屡屡见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像2010年上海一老人摔倒无人扶起,2010年北京、广东、上海出现的“血荒”,2011年震惊社会的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等等。而社会结构变迁后,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感也逐渐降低,在现实生活中,住在一起很长时间的邻居,却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这种现象就是一种缺乏信任的反映。还有不少人对社会上各种好人好事都不相信,对他人的关怀、帮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善意经常抱有怀疑态度,甚至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管理也持不信任态度,随意否定一切,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心态蓝皮书课题组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的社会信任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三市总体的社会信任状况堪忧,社会信任总体得分仅为62.9分,到了信任的底线,即“低度信任”的最下限[4]。频频发生的安全事件,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人身安全等,也使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越来越严重。像出现的抢购商品事件,就是不安全感的重要表现。

1.4 怨恨不满,失衡偏激

社会中一些人抱怨社会对自己不公,抱恨机会对自己不均,与他人攀比有失落感,与心理预期相比有挫败感,与利益分配相比有被剥夺感,从而滋长非理性情绪,滋生怨恨报复心理,滋发恶性极端行为。这种心态反映到现实生活中,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仇富仇官。一些人不分别人是合法致富还是非法暴富,不分贪官还是廉洁奉公的好官,一概仇视、痛恨,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二是一些人的极端主义心态,表现为“全盘否定论”和“怀疑主义论”。这种极端心态容易引发一些极端事件,对社会、对国家造成危害。例如,从2010年3月23日到5月13日,短短50天时间国内接连发生6起针对幼儿园或小学学生的恶性凶杀案件。其凶手的行为都属于报复性的攻击行为,也就是具有受挫经历的人在一些直接刺激因素激发下采取攻击他人的行动。这就是对社会极度不满的极端心态酿成的悲剧事件[5]。

2 当前不良社会心态的成因

2.1 社会价值观念的迷失

社会价值观念对社会心态起着决定作用。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念会引领良好社会心态的形成,与此相对应,不良的社会价值观念或者没有社会价值观念,则社会心态容易走向消极、错误。处在当前这样一个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联系日益加强和增多,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也随之纷纷涌入我们的社会当中,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人群中。在这众多的价值观念当中,良莠不齐,优劣并存,泥沙俱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些人无所适从,心无所依,特别是那些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缺乏坚定的信仰的人,在这众多的价值观念面前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是非判断能力,随波逐流,盲从大众。更有甚者,选择了拜金主义、物质主义、唯我主义等价值观念,迷失沉沦在这些错误消极的观念中不能自拔。在正确社会价值观念缺位的情况下,一些人就空虚迷惘,消极堕落,信奉功利至上,经常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中,久而久之,这些消极思想和行为就会固化成不良的社会心态。

2.2 社会道德观念与信仰的世俗化

我国长期以来十分注重经济建设的发展,相对忽视了精神的发展,致使精神的发展落后于物质的发展。在这样一种推崇物质的社会中,一些人也把物质作为了最高追求。追求物质享受,崇尚感官体验,成了其追求的生活方式。而社会道德观念与信仰则是一片虚空,在追求物质成为社会主流的形势下,社会道德观念与信仰便让位于物质,以物质作为衡量一切的依据,让物质指导着一切,一切也以物质为转移。社会道德观念与信仰也就走向了世俗化,失去了其作为高尚精神引领者和人生正确风向引导者的地位与作用。没有了社会道德观念的引领,便会失去最起码的道德良知,便会没有人情味,没有一颗热情、乐于助人的心;没有了信仰的支撑与支持,便会空虚迷茫,便无法安定自己的心,也就容易心浮气躁。于是,冷漠麻木、空虚迷惘的心态也就随之出现了。

2.3 社会认知的偏差

当一个国家处于快速发展期、社会转型期的时候,各种矛盾和问题也必然会显露。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一些人由于不能正确、冷静、辩证地看待、分析这些问题,缺乏自己的独立思考,在看待这样一些问题时,就容易产生社会认知的偏差。这种偏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偏概全。看到社会的某种弊端,遭遇某种不公,见到某种社会负面现象,便认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认为所有群体、所有人都是这样的。二是非黑即白。把社会上的所有事物简单的划分为对立的两种,不是好的就是坏的,不是对的就是错的,走向极端,不能理性客观全面地看待。三是只看到消极阴暗看不到积极阳光。四是过度自卑与过分自信。一些富人富起来后骄横狂妄、肆无忌惮,而一些穷人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铤而走险。这都是社会认知偏差的体现。由于这些社会认知偏差,极端、消极、偏激、不满的心态也就衍生出来了。

2.4 社会体制的不完善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许多社会体制还不是很完善,存在一些问题。社会体制的不完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政治体制不完善和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经济体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分配的不公与不均衡导致差距较大,这样使得一部分人心理失去平衡感,产生怨恨情绪。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主要是权力监督不到位,出现权力腐败现象,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人民正当权益诉求得不到申张,缺乏保障,导致民主法治的缺失。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是对社会上的安全监管措施不够深入,导致人民缺乏安全感[6]。

2.5 社会信任的危机

社会信任的危机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政务信任危机。由于一些领导干部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没有认真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腐败堕落,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在人民心中的形象,一些方面失信于民,导致官民关系、党群关系紧张。二是商务信任危机。由于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加上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到位,市场上特别是在网络媒体上交易欺诈、坑蒙拐骗行为时有发生,且手段越来越高明,防不胜防,稍有不慎便可能被骗。三是社会信任危机。社会上人的道德观念的下滑,一些不道德的有重大影响的事件的发生,导致人与人之间不信任,关系冷漠。四是司法信任危机。司法机关的审判不公,致使一些冤假错案发生,影响了司法的权威,民众对其信任也随之降低。所有这些信任危机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不信任的社会心态形成。

3 当前不良社会心态的调适策略

3.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正确价值观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它在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在当前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错误、消极价值观念起着根本的抵制、消解作用。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价值观念无疑有助于培育社会成员良好的价值观,进而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消除和克服不良社会心态。因此,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其价值观引领作用。要通过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口、入心、入耳,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念。这样,不良的社会心态会慢慢消去,良好的社会心态会逐步形成。

3.2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社会心态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必然会助推良好的社会心态形成,而恶劣的社会环境也就必会滋生不良的社会心态。因此,为了克服和消除不良社会心态,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要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培育务实进取的心态。只有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到社会每一个地方,普照到每一个人身上,才能形成人人都努力、人人都有机会、人人都有希望的生动活泼的社会局面。公平正义不应该仅仅是理论准则,更要成为社会现实。当没人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当“拼爹”现象不再出现的时候,一个务实进取的社会也就形成了。

第二,要营造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通过发展民主、建设法治,使得社会公众能有序参与政治发展,社会公众的权利能得到有效保障;社会诉求与愿望能在民主的制度下得以实现,社会矛盾与利益纠纷能在法治的框架下公正解决;违法必须受到惩处,不存在“法外施恩”,不能搞“下不为例”。让“潜规则”不再管用,让“小圈子”不再嚣张,让“拼爹现象”不再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社会才能理性平和。

第三,要营造一个“求同存异”的社会环境,培育开放包容的心态。求同存异,就是要尊重差异,尊重多样性,以一种宽广的胸怀来看待他人,以一种平静的心态面对成败得失,以一种广阔的眼界来评价世界。这样,才能蕴育出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

3.3 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发挥制度保障作用

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社会利益关系;建立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保证民意诉求渠道的畅通;建立科学有效的矛盾调处机制,及时化解矛盾,把矛盾消解在萌芽状态;建立科学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维护个人正当权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提低、扩中、限高、打非”政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立公平公正的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打破垄断,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打破社会阶层固化,从根基上消除不信任感、浮躁感、焦虑感等;建立完善社会心态监测预警机制,掌握社会心态的波动规律[7]。

3.4 做好媒体正面宣传,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媒体要多进行正面宣传,为社会传递正能量,营造新风正气。央视开展的“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乡村医生”等最美系列活动,还有央视新闻经常报道的社会日常生活中体现高尚道德情操的凡人善举,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活动和报道在社会上也确实有很大影响,起着很好的示范效应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做善事的行列当中来。这样,有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麻木冷漠、不信任心态。媒体的这种正向舆论导向将直接促进积极向上心态的培育和消极、错误等不良心态的转变。

3.5 增强个体自觉性,发挥个体自我教育作用

增强个体自觉性,是从个体自身出发,来克服和消除不良社会心态的一种策略。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领导干部的自觉性。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人民的服务者,其一言一行都有着示范作用。首先,领导干部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其次,要能够平和地看待个人升迁、成败得失,最后,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二是增强群众个体的自觉性。自我教育具有能动性、自主性、主动性等。健康社会心态也是主体自我教育的过程,个体要学会在社会现实要求的不断调适中,提升和完善自我。因此,普通群众个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问题时,要学会以理性、沉思、敬畏和诚信的态度来冷静对待。

[1]王俊秀,杨宜音.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解好“社会心态培育”这道题[EB/OL].京报网,http://www.bjd.com.cn/10llzk/201302/04/t20130204_ 3504219.html,2013-02-04.

[3]焦躁不安”普遍存在“心态培育”成执政者考题[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 30178/14446366.html,2011-4-21.

[4][5]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5).

[6]吴大兵.当前我国公民社会心态失衡的非经济因素探析[J].前沿,2010(17).

[7]叶国平.构建和谐社会心态的对策思考[J].前沿,2007,(7).

The Main Performance and Causes of the Current Adverse Social Mentality and Coping Strategies

ZHOU-Liping
(Hukou Middle School of Chaling County,Chaling 412418,China)

Adverse socialmentality has negative effects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it is a stumbling block to build a Fairly-well-off society in our country and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he current adverse socialmentality ismainly from four aspects,such as pushing,impetuous lost,its causes is from five aspects,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current adverse socialmood adjustment strategy.

the socialmentality;main performance;causes;strategy

G913.8

A

1673-5382(2014)01-0054-04

(责任编辑 张明亮)

2013-07-23

周理平(1985-),男,汉族,湖南茶陵人,湖南省茶陵县湖口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心态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偏科首先偏的是心态
混血家庭的悲剧
自拍现象的亚文化传播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