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丧礼中的崇拜心理
——以靖西县果乐乡大足屯为例

2014-03-12 15:28胡月馨
语文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牌位阴间亡灵

○胡月馨

(广西民族大学 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靖西县位于广西南部,靠近中越边境,是壮民族的聚居地。当地民风淳朴,各种风俗保存完好,极具研究价值。本文着重分析壮族丧礼(不包括葬礼部分)仪式中反映的民众崇拜心理,分析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

壮族丧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点灯。围棺放一圈蜡烛,死者亲属绕棺爬行,遇到蜡烛就点燃。此举即点灯开路,象征着为死者照亮通往黄泉的路。2.开路。道公在灵堂门上正中悬挂一只公鸡,唱完经书后取下。在这里,是向阴间通知公鸡被赋予了带领死者灵魂去往彼岸的职责。3.破狱。打开地狱,拯救亡灵。4.买房。为死者在阴间生活准备各种日用品。5.解冤。解除死者生前孽障。6.祭灵。死者儿女上香,保证孝敬老人,照顾孩子。7.高王脱。白布铺路,死者儿子送鸡过桥,象征着将死者灵魂从肉身引到排位上。8.催灵。亲属绕棺,边走边向外扔玉米粒,催促亡灵上路。

根据上文简要概述,笔者对壮族丧礼中蕴含的各种崇拜心理做出以下分析:

一是自然崇拜。壮族人民超度亡灵,根本原因是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壮族丧礼仪式主要过程就是将灵魂从肉身引上牌位,再从牌位送上去往阴间的路。在这里,牌位成了灵魂通往彼岸的媒介,具有了生命力。也就是说,在壮族人看来,牌位并不是死物,而是有某种精气神存在的,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这种神秘的异己的东西依然能让人崇信。这实质上是古时万物有灵思想的遗留。恩格斯认为:“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1]所以,人们对象征着死者的牌位崇敬万分,上香祭祀,其实是远古时期生产力不发达而造成的自然崇拜的产物。

二是祖先崇拜。中国历来重视亲缘关系,就像活着的人有了大出息就被人认为光宗耀祖、给祖上增光一样,人们认为死者也能荫蔽后人,保佑子孙后代。“祖先是因死亡而成立的与活人相对应的概念;同时,也是与作为崇拜者的子孙相对应的概念。所以,祖先的视界可以被理解为是由其子孙组成的现实社会结构的眼神。”[2]这就是说,祖先虽然已死,但祖先和其后人却有着割不断的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不仅使活着的人互相扶持,即使是死了也依然能彼此帮助。壮族丧礼中人们对死者百般崇敬,为死者点灯开路,准备在阴间使用的物品,保证会孝敬老人照顾孩子,等等。其实质是与死者进行交流,并进行职责交替。也就是说,丧礼就是死者将在活着时肩负的任务交给下一代的仪式。当然,这并不是指二者关系的割裂,而只是职能的更替。从这一刻起,活着的人再不能享受长者的照顾,而是接替死者成为照顾家族后辈的人。死者卸下活着时的任务,转而开始肩负另一种职能——佑庇后人。丧礼实质上就是这种职能不断更替的场所,代表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三是动物崇拜。壮族丧礼仪式中,公鸡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壮族民众中流传着公鸡报恩的传说,在壮族人看来,公鸡是知恩图报具有灵性的一种动物,在长期的接触中,人们渐渐对其产生了某种神秘感,自然而然有了崇敬之心,于是公鸡便成了亡灵引路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公鸡报日,而太阳象征着生命,所以公鸡与生命相联系,成为灵魂的载体。所以,壮族丧礼仪式中才有了将公鸡挂在门上,通知阴间引路人的身份。在公鸡领路时,会向外撒它爱吃的玉米粒,让公鸡不至于领错路,成功完成引领亡灵去往彼岸的任务。壮族人民赋予了公鸡如此重要的任务,展现了他们对公鸡的崇信之情。

四是鬼神崇拜。壮族人民认为人死后若是灵魂不安,会祸害后人。所以,道公在丧礼中很重要的一个责任,就是解除死者生前冤孽,若非寿终正寝,则更要安魂压魄,使亡灵能够平心静气去往彼岸,而不至于留恋人间不肯离去。人们甚至安排公鸡引路,死者儿子跟随,并撒玉米粒,生怕公鸡引错路让灵魂滞留人间。这充分显示出了壮族人民对鬼神的敬畏心理。一方面他们希望死者顺利往生,脱离现实苦海;另一方面也是害怕亡灵滞留人间,祸害后人。这种又敬又畏的心理构成了壮族人民的鬼神崇拜,折射到丧礼上就是尽可能让亡灵平心静气顺利往生。

丧礼实质上是沟通人和超自然联系的桥梁,人们通过丧礼中的某些祭祀活动表达自身的崇信之情,折射出人们的某些特定观念。壮族人们的丧礼仪式是其复杂文化心理的一个缩影,各种崇拜心理在这里交相融合,共同构成了丧礼仪式的复杂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

[1]恩格斯.反杜林论[C].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十二卷),P672.

[2]张琪亚.民间祭祀的交感魔力[M],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牌位阴间亡灵
敬畏
城市与亡灵
亡灵节
大槐树
《聊斋志异》中的阎王形象
盛世光环下凄凉的亡灵岛
天堂和“阴间”,马代有两张脸
祭祀亡灵:庄严又搞怪
送信
用不着焚香跪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