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艳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总感觉现在的语文需要教给学生的内容很多,总感觉课堂上的时间不够用,而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量也在逐渐增加,老师疲惫,学生不堪重负。面临这样的窘况,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正是“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鉴于以上的原因,为了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删繁就简,简简单单的教语文,实实在在促发展。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语文教学谈一下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粗浅认识。
我认为,一堂有质量的好课,环节不需多么精彩,而是要切中要点,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在语言环境中真真切切的体会揣摩语言文字的魅力。如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初读课文谈谈自己对文中故事的感受;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研读课文,写出批注;第三个环节交流内心感受,体会文中情感,升华文章主题。这样的教学环节简洁自然,每个问题步步紧扣主题,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主的探究思考,并积极的把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发挥了主体能动性。
课堂教学的时间仅仅四十分钟,老师往往想把所有的知识都一一传授给学生,可是这繁杂的知识学生可能收获甚微。因此,在这四十分钟里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就需要有所取舍,因而教学内容的简明化就迫在眉睫。其次,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一节课都全神贯注。鉴于这些因素,深入的理解教材和把握教学内容,去寻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需要的东西,就成为教师教学最重要的环节。让课堂问题有效化,做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价值,让学生学而不累,学有所获,就真正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例如,教学《窃读记》时,一位老师就根据“暗喜”一词引领学生走入课文。课堂的教学便围绕“暗喜什么”来学习林海音当时窃读时的心情,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作者窃读时又喜又惧的复杂心理,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让文字不再是简单的文字,而是情感的流露。整个教学过程,“暗喜”虽然只是一个词语,却抓住了教学重点,使教学内容简化明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而语言文字的训练则反映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个性,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最终发展为自己的语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实实在在的将语文教学落实到语言上,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这是小学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既要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又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以课堂上就应有一份灵动。在教师一遍一遍的引导下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明白了故事中幽默风趣的作答,更深刻的感受到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味美。引起了学生探究文言文的兴趣,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正是学生对文本的内化,更是自己对语言文学的表露。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要利用多媒体教学,它把抽象的、思维性的问题直观化,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尽管如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再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地表达出来。例如教师在教《赵州桥》一课时,搜集了很多桥梁建筑物的图片,直观形象的图片直接刺激了学生的视觉,学生大致了解了“举世闻名”“创举”“横跨”等难以理解的词语。毋庸置疑,这是一种有效的释词方法,但是学生只停留在对词语本身的理解,而缺少对文本的感悟,所以后来对文本的朗读也只是停留在技巧上,而非真实情感的流露。我认为,我们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能忽略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不论多么华美的辅助手段,都只是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而服务的。所以,不能过多将教学任务寄托在多媒体上,只有合理的运用,才会使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还有很多,如从学生的需要入手,以学定教,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资源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精炼课堂的教学内容,把握教学重点,课后针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简单是一种美,简单是一种时尚,简单更体现了一种实效。我坚信:简简单单教语文定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