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方法论思想研究

2014-03-12 12:26:53赵书策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方法论方法发展

赵书策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科学教学部, 河南 南阳 473009)

邓小平方法论思想研究

赵书策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科学教学部, 河南 南阳 473009)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都是邓小平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和战略性是其主要特征。

邓小平方法论;内容;特点;意义

邓小平方法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邓小平研究和解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各种重大问题的科学思维、办法、手段和艺术的总和,是邓小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当前和今后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方法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思想路线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邓小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要的方法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鉴于苏联模式的弊端,邓小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鉴于在改革开放前人们过高估计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邓小平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鉴于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搞不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论;鉴于人们过去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错误认识,邓小平坚持实践的标准,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鉴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们没有很好解决社会发展动力的问题,邓小平坚持生产力的标准,提出革命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也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鉴于人们过去对于时代主题的错误判断,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提出了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理论。

(二)系统分析的方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在内的一个巨大的系统,同时还包括许多子系统,这就需要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统筹协调,全面把握。为了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邓小平运用整体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东部先发展,西部要顾这个大局,发展到一定阶段东部要支持西部,东部要顾这个大局;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根据国际和国内局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案;为了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与政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关系,邓小平运用协调发展的方法,提出“两手抓”的思想,既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也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既要抓物质文明建设,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了积极稳妥的进行对外开放,邓小平运用有序发展的方法,提出了从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到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再到开放沿江、沿边地区,最后到开放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三)辩证分析的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存在矛盾,对立性与统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邓小平运用这一方法论去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存在于统一的矛盾体中,虽然两者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但两者有更多的统一性,因此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加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对研究对象质的分析,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是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二者相互统一,不可分割。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准确、科学。邓小平运用这一方法论去分析中国的国情,在对中国人多地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的国情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性分析。否定之否定规律认为,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否定是辩证的否定,既克服又保留。邓小平运用这一方法分析中国的私营经济,私营经济虽然存在剥削,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避免存在的,要克服其一些消极作用,发挥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积极作用。邓小平把“克服”与“保留”统一起来,这与他对立统一的思维规律也是一致的。

(四)群众路线的方法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基础上,也非常注重在实践中运用党的群众路线。一是尊重群众愿望,尊重群众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邓小平始终关注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大力推广人民群众的成功经验。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了一份“生死状”,把集体的土地给分了,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1979年小岗村粮食获得丰收,邓小平及时总结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很快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二是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邓小平对人民群众的改革实践进行典型调研,总结经验教训,对的就坚持,不对的马上改正。1980年深圳特区被中央批准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应该对它肯定或是否定,深圳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对了还是错了,特区还要不要办下去?面对诸多疑问,1984年邓小平到深圳、珠海、广州、厦门和上海深入群众、企业、学校进行了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对的,必须继续坚持下去。由此可见,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不仅是领导干部制定政策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也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相信群众的重要体现。

(五)历史分析的方法

历史分析的方法就是要把问题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用联系的方法全面评价历史,根据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实践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文革结束后就面临着对毛泽东如何进行评价的问题。因为对毛泽东的评价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邓小平对起草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小组成员提出了如下要求:一切向前看;宜粗不宜细[2];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恰如其分;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一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决议》对毛泽东作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经受住了历史和实践的考验。正如《决议》中所说,毛泽东参与创立中国共产党,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可是在晚年犯了像“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错误,但是纵观毛泽东一生,他的功是大于过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既有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方法论的继承,又有对它们的创新;既有侧重于认识世界的思想方法;又有侧重于改造世界的工作方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不可分割,构成了邓小平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二、邓小平方法论思想的主要特征

(一)实践性

实践性是邓小平方法论思想的显著特点。实践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固有模式可以模仿,“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3]。那么如何推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要摸着石头过河,要胆子大,敢于试验,看准了的要大胆试、大胆闯,没有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是不行的。他还重视实践的反馈功能,提出要走一步,看一步。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呢?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包括改革开放在内的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4]。“三个有利于”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具体化,体现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对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声音和意见,邓小平提出了不搞抽象的争论,让实践去说话,让实践去检验,这是邓小平坚持实践观点的具体体现。邓小平反对坐而论道,认为“四个现代化靠空谈是化不出来的”[5],言外之意就是不要说大话、空话,要实干,要勇于实践。

(二)创造性

所谓创造性,就是人类为着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依据规律,改变物质的发展形态,创造出事物的新的存在形式。邓小平所处的时代是改革开放,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些明显不同于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特征,因此邓小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邓小平方法论的创新表现在多个方面: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充分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用“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包括改革开放在内的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实践标准;坚持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承认矛盾的对立性,更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并用,更注重定量分析;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把克服与保留结合起来;要警惕右,但更重的是防“左”;历史分析的方法;宜粗不宜细;一切向前看;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

(三)开放性

开放性,从理论方法的特点来说,是说理论本身并不为自己设置自我封闭和自我束缚的思想框架,破除僵化的思维模式,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跨度与世界范围内的现实空间研究和思考问题,使人们的思想认识融理论性、科学性和现实性于一体,使它真正成为实践的指南。一是理论创新的开放性。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善于思考,善于探索,善于创新,及时总结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理论联系实际,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新的思想方法,创立了邓小平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给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二是理论兼容并蓄的开放性。为了实现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即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在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可以说是邓小平理论开放性的生动体现。再者,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把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开放性。

(四)战略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个世界是处于普遍联系发展之中的,这就要求人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从整体着眼,要有大局意识,具有战略视野。邓小平方法论的战略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邓小平着眼于国际国内格局整体的发展与变化,时代主题由“革命与战争”转向“和平与发展”[5],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文化纲领。邓小平鉴于稳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没有稳定什么也干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的战略。邓小平从党和国家全局去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分开来,为人们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邓小平基于对世界形势的观察与判断,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现真正的不结盟,同时还提出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政策。邓小平根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伟大战略。邓小平从战略高度认识接班人的重要地位,指出接班人关系党和国家的历史命运,干部要实现“四化”[3]。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涉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如何协调?邓小平提出了大局与局部发生矛盾时,要顾全大局,把大局利益放在第一位。

实践性、创造性、开放性和战略性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们相互渗透在邓小平方法论思想之中,使其具有本身的持色,又处处体现着时代的精神。

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但必须看到,邓小平仅仅是从战略上和宏观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把邓小平理论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需要具体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和历史分析的方法去探索和实践。

在当前中国社会中,思想固步自封、僵化不变和顽固不化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有的人想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有的人想回到僵化不变的老路;同时人们根本价值取向的混乱,价值重估、价值颠覆、价值空场的混战,都说明当前更需要邓小平方法论思想来解放人们的思想,改进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使人们的思维更加具有战略性、辩证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革,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1]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4.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92,18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58,24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57.

[5]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1.

(责任编校:张广宇)

Research on Deng Xiaoping's Method Theory

ZHAO Shu-c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Henan Polytechnic of Industry,Nanyang,Henan 473009)

The methods of Deng Xiaoping's Method Theory are to emancipate the mind,seek truth from facts,its main contents are the method of system analysis,dialectical analysis,historical analysis and the mass line;its main features are practice,creativity,openness and strategic.

Deng Xiaoping's Method Theory;content;characteristics;significance

A 849

A

1672-738X(2014)01-0113-04

2013-11-03

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3-ZC-118)。

赵书策(1980—),男,河南南阳人,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方法论方法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3:52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 01:07:02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法律方法(2018年2期)2018-07-13 03:22:02
UAF的方法论意义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