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与桂南会战善后①

2014-03-12 07:02□陈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会战南宁日军

□陈 峥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与桂南会战善后①

□陈 峥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桂南会战结束后,为恢复战区社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第三届广西学生军积极协助政府恢复乡村政权,组织民众清理战场,调解民间纠纷,恢复战区文化教育,清除日伪遗毒,救济灾民,很快完成了收复区的善后工作,为战后重建打下了基础。

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桂南会战;善后

1939年11月15日,为截断中国广西与越南的国际交通线,开辟海军航空兵对滇越铁路和滇缅公路作战基地,从而切断中国大部分国际援助,日军在广东钦州湾(今属广西)登陆,突破中国守军防御阵地,中日桂南会战开始。因国际形势和日军战略的变化,次年9月至11月,日军从桂南撤出,中国军队乘机收复失地,桂南会战结束。

新桂系对日军侵桂早有防范,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广州后,广西面临日军的直接威胁。为动员民众和配合军队作战,11月,新桂系以第五路军总司令部名义组建学生军,首称“第五路军学生军团”,后称“广西学生军”,1940年又改编为广西学生军团,史称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以下简称学生军)。

学生军受训后,即奉命出发到桂南、桂东南等地从事救亡宣传、组织抗日武装等工作。桂南会战爆发后,学生军在动员民众和协助中国军队进行桂南会战起了很大的作用。战争结束后,为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学生军配合政府和部队做了大量的善后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桂南乡村政权,安定了民心,有利于恢复社会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那么,桂南会战结束后,收复区的情况如何呢?有哪些严重的问题呢?学生军做了哪些工作?取得的成效如何?本文拟在收集和利用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考察,不当之处,望专家学者指正。

一、动员民众回乡,恢复基层政权

桂南会战爆发后,民众纷纷逃离,部分战火波及地区的行政系统陷于瘫痪,基层政权名存实亡。日军退出桂南后,动员民众回乡和恢复收复区的行政体系成为战后重建的最重要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分散在各地的学生军迅速深入各地,参与收复区的重建工作。

(一)动员民众回乡

桂南会战前,在政府的动员下,南宁等地民众大多撤离市区,日军侵入桂南后,战区民众因担心战火纷纷逃离。1940年10月30日,中国军队收复南宁。当时的南宁市区十室九空,遍地瓦砾,已经成为“一座没有民众的死城”。[1]

为重建家园,学生军和其他团体“分别下乡去,提出了‘请南宁同胞回来重建新南宁’的口号,”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流落在各地的民众“陆续从散落的乡村中回到城里来,在这一个劫后的废墟上重建新的南宁”。[2]他们“老幼男女,相率归来”。[3]在学生军和其他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南宁“在十天前是鬼魑世界,在一周前数日是一座死城,经过几千个男女能儿的输血,已开始在恢复活力了”。[4]南宁收复不到一个月,“南宁市民归来者,……已达六万余人。市内各学校亦均准备复课。”[5]

(二)恢复基层政权

桂南会战期间,基层官吏逃亡或战死甚多,工作人员十分遗缺,“各地的乡村长很多是遗缺的,他们有的在和敌人斗争中死去了,有的怕困难,怕危险,早就逃之夭夭了,有的做了顺民,而原有的小部份,因为许久没有领到生活费,加上家财遭敌掳掠,生活困迫,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情绪,使他们对工作消极起来,政府虽然也看到了这一点,但因工作繁忙,人事调整困难,没有很迅速的委任和整理”。[6]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不得力,“桂南沦陷期中,许多基层干部人员顺敌附逆,……就是在平时,一般基层干部人员,对于本省和本县的施政方针也多不甚明了。一个命令下来就至多是按照公事去办,不知因时致宜,不知因地致宜”。[7]这给恢复生产和稳定社会秩序带来不少问题。

在战后行政人员奇缺、基层政府瘫痪的情况下,就有相当部分学生代理乡村长或协助乡村长,推行政府法令,向上级反映民众合理要求,并监督和配合乡村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日军侵入扶南县(今扶绥县)时,当地官吏逃离一空,会战结束后,学生军奉命挺进该地,恢复基层政权,发动民众抗战。据学生军老战士回忆:“国民党的官员贪生怕死,只顾自己逃命,完全不顾老百姓死活。老百姓在绝望之余,希望有人来领导他们抗战,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到扶南县开展工作的。”[8]

由于学生军对民众有相当亲和力,再加上他们工作热情、态度积极,他们处理问题往往就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工作开展较为顺利。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原来瘫痪的基层政权大多得到恢复。

(三)恢复村街民大会

在桂南会战期间,学生军在工作区域协助基层政府健全村街民大会,取得较好效果。日本侵入桂南后,沦陷区的乡村行政遭到破坏,民众大多逃离,很多地方的村街民大会也消失。中国军队收复桂南后,逃离到各地的灾民纷纷回乡,因乡村官吏奇缺,民众人心不稳,各地村街民大会形同虚设,这给恢复战区生产、推行政府政令等方面带来很大不便。

为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军在善后工作中,大力恢复和健全村街民大会。据学生军的工作总结,学生军“在恢复健全乡村行政的工作上,特别着重在乡村街民大会的恢复与健全。”经过他们“普遍地,艰苦地工作之后,许多地方的村街民大会渐渐地恢复与健全起来了,”学生军“参加村街民大会的次数,约在一千次以上。在每次大会上,……彻底讨论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结果,不但在政令的推行上,一切的工作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提高丁民众的政治水平,政治兴趣,改变了过去的村街民大会只是村长训话,收捐收税,征工,征兵,麻烦民众的错误观念。”[9]

二、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稳定社会秩序

桂南会战历时约一年,不但给民众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遗留下一系列隐患,对战后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和民众生活十分不利。为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学生军进行了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清理战场

桂南会战期间,中日军队在各战场反复厮杀,战场遗留下大量的尸体,既有日军来不及带走的尸体,也有中国军队和民众死难者的遗体。1940年冬,日军撤出桂南后,在各地留下了许多腐败的尸体和牲畜的残骸,使得到处蛆虫遍地、臭气冲天。据时任南宁军警督察处处长邓维庄的回忆,南宁收复后,“全市十室九空,各街道马路死鼠、死猫、垃圾堆积,肮脏不堪”。[10]这些尸体与垃圾如果不立即清理,不但会影响中国军队对阵地的防守,而且有可能导致瘟疫,特别是中国阵亡将士的遗体若不得到及时处理,会影响部队士气。南宁收复后,学生军立即投入了清理尸体的工作,后又动员回归南宁的难民一起参加掩埋尸体的工作。据统计,仅仅“女学生军同群众一起搬运死尸1000多具”。[11]

日军撤出桂南后,战场遗留了大量的地雷等爆炸物,这些地雷有中国军队和学生军埋下的,也有日军在撤退前故意埋藏的,不少民众因触发地雷而丧生,这些危险物若不得到清扫,会危及民众生命安全,影响战区重建。据中央社记者刘竹舟的报道,日军撤退后的南宁“若干街道上和宅院里,还充溢着恐怖。因为,当人退去的时候,埋藏了很多的地雷,有的地方他们会故弄玄虚,在地面上掀起一片浮土,插上一根铁丝,叫你发生一种危险的惊惶,有些精致的房屋里,他们放置着珍贵的食物或其他的东西,诱人去取。事实证明这些地方,是真有地雷的。”[12]因此,清理战场的隐患迫在眉睫。学生军在南宁收复前,就组织敢死队潜入南宁侦查敌情,对市区情况十分熟悉。中国军队进入南宁后,他们积极疏散民众,配合部队工兵清除了一批未爆炸的地雷,排除了隐患。日军从龙州县撤离后,驻县城的学生军“在部队到达前参加了排雷工作,逐屋进行检查,发现可疑之处,便作出记号,让工兵进行排除。”①学生军女兵也投入该项工作中,她们“与男同志一道,配合国民党工兵,清除了一批埋在地下的地雷。”[13]这为收复区恢复社会生产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

(二)解决顺民与义民纠纷

日本侵入桂南后,在占领区用武力胁迫和利益诱惑两种方式驱使部分中国民众为其服务,这些人被称作顺民,他们在日伪控制下生活。而不愿屈服日伪的民众则为被称为义民。

桂南地区顺民与义民之间的纠纷,在日军侵入后就存在。日军为打击中国抗日力量,实现“以华制华”的阴谋,破坏中国的战争潜力,对顺民进行武装,并挑拨顺民和义民之间的械斗。在南宁市郊,“顺民俘虏了义民,在挖眼割耳之后,再行枪毙。”[14]日军还胁迫顺民抢劫义民的财产,据媒体报道:“(1940年)九月×日,敌人用数十辆卡车,载百余名荷枪实弹的兽兵,和千余名黑了心的顺民,从南宁驰向剪刀圩方面去,声势凶恶,如临大敌,卡车在剪刀圩的田野间停止了,百余兽兵去猛追那些早被马达声吓跑了的农夫农妇,这千余顺民就散开在黄色的稻田间,迅速的收割,连稻带根,一齐堆到卡车上,扬长而去。”[15]因有日军支持,顺民往往在械斗中占优势,很多义民不得不流离失所,远走他乡。

日军退出桂南后,中国军队进驻收复区,顺民普遍受到社会歧视。如南宁收复后,逃难的义民纷纷回乡,因财产被顺民侵占和毁坏等原因,双方“纠纷多起”,“连日发生冲突事件”。[16]由于失去日军的支持,顺民在和义民的冲突中居于劣势,他们被迫窜入山间落为盗匪。学生军女兵杨洁英回忆到:“他们互不往来,并在交通要道上架起机关枪,互相厮杀”。②该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将影响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如当时有人指出的:“会普遍地酿成空前的自相屠杀,……直接影响整个桂南今后的治安。同时,也必然会削弱整个抗战的力量!”[17]学生军的工作总结也写到:“这是一个最严重,最难解决的,也是最新型的问题。在我们的工作地区,我们普遍地遇到了这问题。”[18]因此,在战后的善后工作中,有关顺民与义民纠纷的处理成为学生军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战后重建创造条件,学生军在处理纠纷时,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对义民进行慰问,并肯定其民族气节,赞扬其抗日行为,同情其困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使他们在抗战的大前提和共同检举汉奸的工作上,消除彼此间的仇恨,紧紧地携起手来。”同时对他们指出,“反对抗日和做敌人帮凶的毕竟是少数,挑拨‘义民’和‘顺民’矛盾是日伪的阴谋,我们不能上当,只有加强团结,搞好生产,才能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对顺民则指出其错误,揭发日本“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阴谋,扩大其与日伪的矛盾,强调团结的重要性,使他们“自己觉悟他们过去的错误,而以更积极的行动来参加抗战宣传工作。”[19]由于工作方式得当,学生军逐渐在义民与顺民之间建立了很高的威信,得到双方的信任。

在义民与顺民思想认识一致的基础上,学生军进一步采取措施,组织他们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加强沟通。如在上思、绥禄县(今属扶绥县),义民与顺民彼此仇恨极深,学生军深入他们之间,教育民众,召开父老座谈会,解决了两县义民与顺民的纠纷问题。[20]学生军女兵的总结写到,“我们做了中间人,把她们拉拢过来,感情较为融洽了,义民与顺民间的纠纷也渐渐的减少了。”[21]在条件成熟后,学生军组织义民与顺民召开大会,消除双方的矛盾。如在邕宁县八尺区那莲乡,义民与顺民之间械斗特别激烈,经学生军调解,1941年6月,双方在蒲庙召开了“团结胜利大会”,“附近各村的人几乎都到了,场面空前热烈。李祖洳指导员代表学生军讲了话,‘义民’、‘顺民’双方代表也表态要团结一致,搞好生产,并握手以示和好如初,大会在热烈的鞭炮声中结束。”③

在学生军的调解下,桂南义民与顺民之间的隔阂与误会逐渐消除,械斗也基本平息,这就有力地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团结,稳定了收复区的社会秩序。

(三)清除文化毒素

日军占领桂南期间,不但对沦陷区的文化教育机关加以破坏,而且在文化上奴役中国民众。日军在占领区设立学校,用小恩小惠吸引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培育亲日分子。如日军侵占南宁郊区的心圩后,“在圩上成立‘心圩日语训练班’,……强迫各村儿童到日语训练班来,凡报名的可以得到香烟一包,上课的得敌军用票二十钱。”[22]在南宁,日军设立的“国民基础学校”,强迫儿童入校学习,开设的课程为“(一)建设东亚秩序与日本天皇的使命。(二)汪精卫的‘新中央政府’与中国民众的利益。(三)‘皇军’的和平慈爱。”[23]日军扶助成立的维持会也“帮助敌人设立日语学校教育顺民制造汉奸。”[24]

在日军的摧残下,沦陷区的教师、学生大多逃离,学校被破坏。中国军队收复桂南后,各地的教育面临严重问题,“曾经沦陷的各县学校,不独学生教员都成问题,就是连校舍也多半被炸掉,或残破不堪”。④学生军在进入收复区后,发现“各地教育机关、学校大部被毁,学校用具完全损失,各校负责人与教师跑的跑了,死的死了,剩下来的,也难为‘无米之炊’,加上经费缺乏,教师无人做,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因此,各级学校的恢复,极为困难”。[25]

为清除日伪遗留毒素的不良影响,学生军在协助地方政府进行重建工作的同时,还派出学生恢复战区教育,他们大力向民众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地方绅士,热情青年倡头,积极协助基层负责人员办理教育。由于教师的缺乏,我们学生军同志大批地义务担任各基础学校的教师。”经过他们的努力,收复区的教育得到恢复,“差不多在我们工作地区的基础学校都很快地恢复起来。”[26]

学生军还开设了大量训练班,对民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还通过“演戏、联欢、慰问等各种形式教育群众,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⑤据统计,学生军在善后工作期间,“共出演了二百多次话剧,召集游艺联欢会五十多次,出版壁报一千份以上。”[27]这些形式各异的宣传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每次出演话剧与游艺联欢会,每次出版的壁报,民众都争先恐后的来看,仿佛他们存在这成见似的,一听说是学生军做的,便挤着来看。”他们还“开办了六十一个青年训练班,四十四个妇女训练班,六十八个儿童训练班,七十九个农民训练班,一百多个学术研究会,还有各地的歌咏队等,教育了二万多人。”[28]

在学生军和政府有关机构的努力下,桂南收复区的善后工作做得较好,生产很快得到恢复,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三、救济灾民,收容难童

桂南会战前后一年多,战火所及,房屋被毁,田园荒芜,民众流离失所。会战结束后,恢复收复区生产和救济灾民等问题就被提到日程上来。因学生军有民众工作经验,故而他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救济灾民

桂南会战期间,城镇乡村遭受巨大损失。日寇所到之处,无数粮食被抢或被焚毁,房屋焚毁,田园荒芜,民众流离失所。日寇为了破坏中国的抗战潜力,还对广西的农业生产进行大规模的破坏,大量屠杀和劫掠牲畜,仅邕宁一县被屠杀的耕牛就达1.3万头。⑥日军攻占宾阳后,对宾阳进行毁灭性的破坏,中国军队收复宾阳县城后,发现“市内已成一片瓦砾,完整房屋仅有十之二三。”[29]据中央社柳州1940年10月29日电,日军在放弃南宁前,“四城放火,截止发电时止,南宁城内大火仍未熄。”[30]

日军退出桂南后,逃难的灾民陆续回乡,他们大多一贫如洗,迫切需要救助。在此期间,学生军积极配合基层政府对灾民进行救济,“在各地的收容所里,我们协助了他们一切工作”。[31]

在对灾民发放救济物资方面,学生军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桂南会战结束后,“因为办理善后工作的人员少,或有的从中贪污,”学生军“除了帮助监督他们外,还在群众中揭发他们的贪污行为,替民众解决手续上的困难。”[32]他们“协助和监督政府部门发放救济钱物”。⑦使得很多缺衣少食的灾民得到一定救济。广西当局还在南宁成立了“妇女习艺所”,由学生军女兵将收容的难民及无家可归的妇女集中起来学习和做工,如洗衣、做鞋、缝补,晚上读书,“使她们在结业后能劳动就业,独立生活。‘妇女习艺所’的工作人员都是女学生军,共有7人。”[33]

为赈济收复区难民,广西省政府决定对部分义民发放贷款。据中央社消息:“黄主席初电省赈济会,回邕义民亟待救济,着速办小本借贷。该会奉点后,已先拨款十万元,派员携往南宁,组织小本借贷处,并派雷谱荣为该处主任。”[34]有部分学生军被抽调从事该项工作。特别是新桂系解散学生军后,有600多学生被抽调到合作训练班,经训练后分配到各地县政府合作指导室工作,指导民众合作,以恢复生产。据韦纯束回忆,他在学生军解散后就进入合作训练班培训,1941年10月学习结束后被分配到平乐县政府合作指导室担任指导员,该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办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⑧

(二)抢救难童

抢救难童也是学生军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日军侵入桂南后,南宁等地很快失守,战火所及,民众纷纷逃难,一些儿童因父母因在战火中死亡而成为孤儿,散失各地,到处流浪,无家可归。为抢救难童,广西赈济委员会颁布了工作计划,指定由军民合作站的学生军女兵负责收容难童。广西当局制定的《赈济委员会桂林儿童教养院抢救难童工作计划大纲》规定:“一、我会以抢救战区难童及其直系之妇女为中心工作。二、振救工作为适应战时交通特点,属广西军民合作站负责办理之。三、军民合作站各分站由学生军派出优秀女生为干事,专门负责办理抢救护送工作。”⑨学生军女兵随即迅速开展了收容难童的工作。因收容的难童需要成人照顾,在宾阳工作的学生军女兵徐淑慧、邓玉珍两人,在收容难童的同时,亦收容逃难的妇女,让妇女协助她们照顾难童,“每收容10个儿童,便增收一个大人,……这些收容来的大人都是当地成年妇女,既懂带孩子,又懂得他们的心理、生活,特别懂他们的话。故此工作能顺利而又迅速地开展。不到一个月便收得难童326人。”后她们又联系汽车,将难童送至桂林。⑩

桂南会战结束后,在不长的时间内,广西当局很快完成了对战区的善后工作,社会秩序逐渐稳定,民众生产生活逐步走上正轨,乡村政权很快得到恢复,为收复区的重建奠定了基础,这是与学生军的努力离不开的。 ■

注:

①参见卢在民《在中越边境》,载广西青运史通讯编辑部编《广西青运史通讯》1990年第2期,第2页。

②参见杨洁英《平息械斗》,载广西团校青年运动史研究室编《铁打的一群——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文集》,2008年11月,第286页。

③参见杨洁英《平息械斗》,载广西团校青年运动史研究室编《铁打的一群——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文集》,2008年11月,第287页。

④参见广西省政府军民合作总站编《广西省军民合作总站民国29年5月份工作报告书》,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档案,L004—002—0518,第44-45页。

⑤参见罗远征(罗中兴)《回忆在广西学生军的战斗历程》,载政协广西横县学习文史委员会编《横县文史资料选》第7辑,1992年,第85页。

⑥参见广西政府统计室编《广西抗战损失调查统计》,1946年,第30页。

⑦参见陈欣德《在伟大的时代里——韦纯束访谈录》,载广西团校青年运动史研究室编《铁打的一群——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文集》,2008年11月,第135页。

⑧参见陈欣德《在伟大的时代里——韦纯束访谈录》,载广西团校青年运动史研究室编《铁打的一群——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文集》,2008年11月,第136页。

⑨参见广西省政府编《广西利农垦殖水利公司招收义民垦殖试行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档案,L004—001—0095,第85页。⑩参见徐淑慧口述,杨洁英执笔《收容难童》,载广西团校青年运动史研究室编《铁打的一群——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文集》,2008年11月,第282-283页。

[1]黄启汉.我所见到的南宁[J].广西日报(桂林版),1940-11-27.

[2]丁明.活跃在南宁的广西学生军[J].救亡日报(桂林版),1940-12-5.

[3]华军克服南宁——南战场地位日益巩固[N]. 东方画刊,1941-3-11:3.

[4]复活了的南宁[J].中央日报,1940-11-11.

[5]返邕市民达六万[N].广西日报(桂林版),1940-11-27.

[6][8][9][13][18][20][21][25][26][27][28][31][32]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党在广西学生军[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191;318;192;383;195;383;162;193;193;191;191—193;191;191.

[7]彭徽.从桂南沦陷区观察干部问题[J].抗战时代,1941-3-2:26.

[10]邓维庄.南宁两次沦陷纪实[J].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4卷),政治军事编,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6:741.

[11][33]崔震金等.第三届广西学生军女生队[J].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女联合会编.广西妇女运动史(新民主主义时期),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306;310-311.

[12]刘竹舟.劫后南宁城市一瞥[J].申报,1940-11-11.

[14][17][19]林珊.桂南义民和顺民的斗争[J].浙江青年旬刊,1940-2-7:8;45;46.

[15]谢日华.“秋收”在邕宾前线[J].广西日报(桂林版),1940-11-6.

[16]义民顺民忠奸异路 连日发生冲突事件[N].广西日报(桂林版),1940-11-27.

[22]所谓“新省会”的心圩[J].广西绥靖主任公署政治部等编.桂南从沦陷到收复,桂林:青年书店,1941:34.

[23]曾敏之.敌人阴谋统治之下的邕钦线[J].黄铮主编.广西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1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268.

[24]伪组织概况[N].黄铮主编.广西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1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270.

[29]救济宾阳灾黎[N].中央日报,1940-3-5.

[30]邕敌穷蹙狼狈撤退[N].中央日报(重庆版),1940-10-30.

[34]桂南战地各县善后办法[N].中央日报,1940-11-16.

【责任编辑 潘琰佩】

The Third Guangxi Student Army and the Restoration of the Warzone after the Guinan Battle

CHEN Zhen1,2
(1. Guangxi Ecologic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Liuzhou, Guangxi 545004; 2. Dept. of Histor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After the Guinan Battle, to recover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the warzone and stabilize the social order, the third Guangxi Student Army actively assisted the government to restore the government political power, organized the local people to clear the warzone, mediated civil disputes, restored the warzone culture, and delivered relief to the victims. The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fter-war restoration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econstruction.

the third Guangxi Student Army; restoration

K265

A

1004-4671(2014)06-0014-06

2014-03-16

陈峥(1973~),男,湖南邵阳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会战南宁日军
数读南宁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眷恋南宁
库尔斯克会战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