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以出此纰漏?——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标点指瑕

2014-03-12 05:44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
语文知识 2014年9期
关键词:分号成句冒号

◆江西省大余中学 程秀全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考试大纲》对标点符号考查的要求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表达应用)。标点符号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多次颁布了作为国家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因此标点符号也是有“法”可依的,至少有些最基本的规定还是需要严格遵守的,这也正是高考出这类题目的依据。但是,笔者发现,在现行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课本中,还存在许多标点符号运用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尤其是在“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这几个板块,显得不够严谨,出现错用的现象较为严重。现不揣浅陋,指出必修一~五“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三板块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之处,与大家一起交流,也希望能引起编者的注意。

一、“完全引用”与“不完全引用”出现混乱

引号表直接引用,一般与冒号同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如:

我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冒号的基本用法是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冒号使用时要注意的是,冒号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如:

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中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这句话应将“我”前面的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看看“名著导读”等板块中的一些误用的地方。

(1)此外还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为政》)(必修一P·86)

(2)在《先进》篇中,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弟子谈及志向时,曾皙说到他的志向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必修一P·87)

(3)临行前,密考伯要大卫记住他的教训,“如果收入二十镑,花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他就快活;如果花二十镑一先令,他就苦恼。”(必修一P·90)

(4)据雨果夫人回忆,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身灰色毛线衬衣……十二月里,他却开着窗子工作。”(阿黛尔·富歇《雨果夫人回忆录》)(必修二P·81)

(5)“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比如,“在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杨利伟。”“2003年上海申花队获得了甲A联赛的冠军。”(必修四P·87)

以上五句,把“不完全引用”当作了“完全引用”,因为“引文”不能“独立成句”,“意思”也不“完整”,“句末点号”不应“放在引号里面”。句(1)句(2)应把引号内句末句号放在引号之外,或在前引号前加上冒号。句(3)应把引号前逗号改成冒号或把引号内句末句号移于句外。句(4)应把引号内句末句号移至引号外。句(5)可把“比如”后的逗号变成冒号或把“杨利伟”后的句号去掉,“冠军”后的句号移至引号外。

(6)正如曹雪芹在第五回《红楼梦曲》中咏叹的那样:“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宝玉终于离家出走了,而宝钗也将在孤寂中抱恨终生。(必修三P·100)

(7)《左传》里有这样的话:“夫民,神之主也”,并说应该办好人的事,然后再致力于神的事(桓公六年)。(必修四P·104)

(8)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这样评价《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刘备之德近乎伪,孔明之智近乎妖”,对此,你怎么看?(必修五P·105)

(9)有人说:“写文章,总是在自己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些值得写出来的东西,把头脑中的思想用文章表达出来,是一个使思想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写文章是“整理和经验,使之正确化,条理化”。(必修五P·78)

以上四句,把“完全引用”当作了“不完全引用”,因为“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然而,这几个句末句号都放在引号外,不符合标点符号用法。句(6)(7)(8)可以在引号里面加上句末句号,同时把引号外的逗号去掉,或者把引号前的冒号改为逗号。句(9)前一引号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应在“过程”后加句号,同时把引号后的逗号去掉或者把“说”字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二、分号使用不当

复句内部各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使用时要注意两方面:1.在分号与分号之间至少有一个逗号。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2.句中已用句号,就不再用分号。

依据这两个原则,我们看看教科书中误用分号的句子:

(10)剧中许多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特色的反面典型人物也引人注目,如《奥赛罗》中那个表面老实、实际上为了私利不择手段陷害他人的旗官伊阿古;李尔王的两个大女儿以及大臣葛罗斯特的一心谋权夺利的私生子爱德蒙;被权势诱惑并最终在罪恶中愈陷愈深无法自拔的克白麦夫妇,等等。(必修四P·99)

(11)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觉的学生“朽木不可雕也”(《公冶长》);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连连称赞(《颜渊》;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莞尔而笑”。笑过之后,又连忙解释“前言戏之耳”(《阳货》);被人误解时,他也会急得指天发誓(《雍也》)。(必修一P·86)

(12)在上面的几段引文中,这一特点也很明显。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用的是排比;“这是什么精神?”用的是设问。(必修二P·59)

句(10)分号与分号之间的句子没有使用逗号,依据标点由小到大使用的原则,不能使用分号,只能使用逗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句(11)(12)违背了“句中已用句号,就不再用分号”这一原则。句(11)分句“对他不以为然的举动,他会‘莞尔而笑’。笑过之后,又连忙解释‘前言戏之耳’(《阳货》)”内部使用了句号,并列成分之间不应使用分号。句(12)分句“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用了引号内句号,那么“排比”后面就不能用分号,应把引号内句号去掉变成引号外逗号。

三、逗号误用为顿号

句子内部并列的词语之间需要停顿时,用顿号。但并列作谓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如:

北京奥运会办得隆重,精彩。

祖国啊,您伟大,富强。

“隆重”“精彩”作补语,中间用逗号。“伟大”“富强” 作谓语,中间用逗号。

我们再看看“名著导读”中的误用:

(13)本书塑造了众多正面的和反面的人物形象,你喜欢哪几个、憎恶哪几个,为什么?(必修一P·91)

(14)但巴金敏感、单纯、内向,社会变革的挫折使他陷入矛盾和痛苦,便转向以文学创作来宣泄感情,这反倒成就了一位大作家。(必修二P·77)

(15)这种强烈的自尊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她经常对贾宝玉“使小性子”,但两人的感情却在争吵中明确了、加深了。(必修三P·101)

句(13)(14)(15),“喜欢”“憎恶”“敏感”“单纯”“内向”和“明确”“加深”都是并列短语作谓语,中间应用逗号而不能用顿号。并列词语作谓语,中间不能用顿号而必须用逗号,课本中误用还有很多,如:

(16)但也有许多人在年少的时候就遭遇坎坷、饱受磨难,正是这些坎坷磨难丰富了他,磨练了他,让他深刻地领悟到社会、人生的真谛。(必修三P·86)

(17)你走入农村、踏入军营、进入超市,和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时,是不是同时有了更多的美的发现,有了更多的感触?如有,请写一篇抒情文。(必修二P·60)

“遭遇坎坷”和“饱受磨难”、“走入”“踏入”和“进入”都是并列短评作谓语,中间应用逗号而不能用顿号。

通过以上举例与分析,笔者觉得编者在标点方面纠正的力度和关心的程度还不够。相对来说,“阅读鉴赏”板块,无论是课文还是后面的材料,在标点的校定方面都较为细心,而“表达交流”“梳理探究” 和“名著导读”则显得粗心多了。学生学语文,不仅仅是阅读课文,其他几个板块也要阅读,如果错误的用例出现在教材中,时间久了,就会习惯错误的用法,无论是对学生的考试还是成长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因而,笔者不揣浅陋,指出课本中的不足,希望引起编者的注意,同时希望对正处在高三总复习阶段的师生们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分号成句冒号
小冒号的烦恼
冒号的用法
美科技企业连开“分号”
小冒号飞进句子
趣味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