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培育客家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2014-03-12 02:18乔珍明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贺州市贺州客家人

□乔珍明

(中共贺州市委党校,广西 贺州 542899)

贺州市培育客家文化产业对策研究

□乔珍明

(中共贺州市委党校,广西 贺州 542899)

在国家振兴文化产业政策的大背景下,贺州市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市,建设“区域性民族特色文化中心城市”的目标。

客家文化;文化产业;桂台合作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处于桂、粤、湘三省(区)结合部,东与广东省肇庆市、清远市毗邻,北与湖南省永州市相连。全市土地面积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3多万。贺州历史底蕴深厚。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期就在此设置贺县,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临贺县,隋朝改设贺州,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贺州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民族风情古老多姿,古朴奇异的民风民俗引人入胜。中原文化、百越文化、湘楚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汇,特殊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贺州众多的人文景观、名胜古迹。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悠久的历史传统蕴育了贺州丰富的地域文化,客家文化是贺州多种文化现象中最具影响力的

20一种文化。本文调查客家文化在贺州的历史传承,研究贺州市客家文化资源,再对贺州市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贺州培育客家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挖掘分析贺州客家文化资源的产业价值

贺州自古以来不仅是楚粤文化交汇融合的前沿地带,亦是岭表地区传习中原文化的先导者。贺州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饶、民风纯朴,是理想的人居之所。亦是客家人心目中的乐土 。

宋元时期已有客家人或宦游、或经商零星迁入贺州。有明一代广西瑶壮起义烽火不断,到明末清初广西不仅是南明政权抗清的主要基地还是清庭平定吴三桂的主要战场。连年战乱使得广西成为百废待兴之地。清初,广西实行优惠政策,大量招抚流民,延缓向垦田户的收租时间,借给垦荒户耕牛、种子、口粮。在此政策的鼓励下,入贺经商和打工的客家人逐渐增多。清代乾隆嘉庆以后,广东人口激增,人多地少导致大规模土客械斗。广东衙府为平息土客之争“给赀遣散”鼓励客人外迁。邻近广东而又美丽富绕的贺州自然成了承接广东客家人向外迁移的首选地,于是避难西迁的客家人再次掀起了入贺高潮。据2007年统计,贺州客家人约57万,占贺州总人口20%强。由于贺州客家人主要从广东梅州、揭西、河源等地迁入,贺州的客家语也就分别有长乐、河婆、河源三个支系。

贺州是广西主要的客家人聚居城市,客家文化特色鲜明,较完整地保持着“注重生态环境、传承优良传统、坚持开拓创新”等客家文化特色。

(一)艺术。在艺术方面,贺州的客家艺术全区领先,歌谣、民间故事和戏曲等语言文学表现形式多样,客家山歌、客家山歌剧、客家曲艺在国内、台湾和东南亚国家有较大影响力。贺州客家人的语言文学表现形式很多,主要是歌谣、民间故事和戏曲三种。其中歌谣又包括不能和曲的童谣,能够和曲的山歌,专用于安龙、打醮、办丧礼时和尚道士唱的鸡歌,配合竹板演唱的竹板歌,长篇叙事歌——长歌。

客家戏、瑶戏、壮戏、桂戏、茶姑调、彩调、粤戏这七个流行贺州的剧种中客家戏是流行范围最广,最受群众欢迎,也是最具生命力的剧种。客家剧《围龙歌》、《卖桃》、《赶圩》等也都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中国戏曲志》中所载三百多个剧种中,贺州客家剧也榜上有名。

贺州的客家山歌流传广、内容丰富、旋律优美,由贺州人编词曲的《月光光》唱遍世界客家人地区。贺州有广西唯一的客家山歌剧团,曾多次到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演出,在这些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力。贺州客家音乐人秋歌录制的节目,曾多次被中央电台作为专题向海内外客家人刊播,并多次被世界各地客家团体邀请到各地演出。

贺州的客家曲艺在世界客家文化圈中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围屋里的女人》、《月光光》等影视作品就是根据客家文化习俗和贺州客家人的故事改编的电视剧和电影片,并在贺州拍摄。

(二)建筑。在建筑方面,贺州客家建筑形制奇特、声名远播,江氏客家围屋群有着江南“紫禁城”的美誉,陈氏围龙屋建成了我国目前唯一的一座客家生态博物馆。

围屋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形式,是客家人居住、祭祀、议事、生产、生活的场所,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围龙屋等式样。贺州客家围屋主要分为围龙式、棋盘式、锁头式、四方桶式、四点金式、府第式枕头屋等七种形式。客家人每新迁到一地安家都以“客民”自居。由于与客居地的原住民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常与原住民之间产生矛盾,并经常引发“土客之争”,围屋就是客家人为抵御袭击而建造的民居形式。客家人在围屋里聚族而居,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对外防御。

贺州客家生态博物馆于2006年11月建成,包括信息资料展示中心和客家文化保护区两部分,其保护区包括白花村寨脚大围、白花洞心大围、仁冲大江屋、仁冲江家新围和白花江家屋等客家围屋内的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信息资料展示中心是一个集客家文化展览、文物收藏及资料记录与保存、工作人员办公、研究人员住宿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保护区内要求原有民居由其所有者继续使用,不改变建筑功能及其风格。同时,重视保存附近的白花、仁冲两村相关的客家文化遗产及生态环境以及相关的古陵墓、古庙宇等。民间工艺、民间歌舞、民间文学、节日及各种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通过继承和发展达到保护的目的。

(三)茶道。在美食方面,贺州客家美食风味独特,尤其是客家茶道,留存着中原失传的唐宋茶风。客家话把“吃、喝、吸”统称“食”,故曰“食茶”。“客家三茶”指的是擂茶、米茶、抹茶,是由中国南迁的汉族客家人在保留唐宋“三时茶”的基础上,采用南方的茶叶和草药,沿袭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客家茶。客家以茶修身、以茶待客成俗。

“客家茶道”颇负盛名,指的是客家人在长期生活中吃茶养身、以茶修身的独特茶礼和风俗习惯;从茶文化历史来看,客家茶道囊括了整个中国茶道史,是所有茶道的根源。2009年,日本茶道高手慕名前来观摩贺州客家茶人秋歌的茶道表演,被秋歌精湛的演绎、醇香地道的茶香所折服。如今,这种唐宋茶风在中原地区已荡然无存,但贺州的一些客家人聚居区,如贺州八步区的桂岭、里松,平桂区的公会,昭平县的樟木、黄姚等乡镇的约30多户客家人仍保留着故乡古韵的唐宋茶风。(《客家之城》21页)

贺州的客家菜肴品种多风味独特。单单酿菜贺州客家菜谱中就有300多种,蒜根、香姑、南瓜花、豆芽都可以做成酿菜,令人称奇、深受游客喜欢。

(四)语言。贺州客家文化中的语言文学成就非凡,是演绎客家文化最好的文化旅游资源。贺州的客家群众在与周边的本地人、瑶人、壮人、广府人、铺门人、鸬鹚人等族群的长期交往中,大量吸收各种族群的语言精华,使得客家语言日加风趣,含蓄和精炼。

(五)民俗。在民俗方面,贺州客家民间风俗丰富多姿,习武健身风气浓郁,民间工艺多种多样。贺州客家民俗丰富多姿是推动客家文化旅游项目不可多得的资源。

二、加强与台湾的客家紧密合作,提升贺州客家文化产业竞争力

贺州客家人与台湾客家人一样都是在清代由广东嘉应州迁出,客家语言中都有长乐、河婆、河源等三个分支。历史上贺州客家人与台湾客家人在血脉、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文化习俗上都具有四海为家、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爱国爱乡、崇文尚武、英勇献身的客家精神。因而贺州客家人和台湾客家人在精神上互有认同感。近年来贺州和台湾的民间人士经常有寻祖互访的交流活动开展。借贺州与台湾客家人之间的文化共性,加强与台湾的客家紧密合作,以提升贺州客家文化产业的竞争力,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建设客家文化旅游试验区。把贺州打造成对台客家文化和旅游交流基地,不仅能够维系海峡两岸的同胞亲情,增强台湾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意义非凡。而且有利于促进贺州全方位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验区可以为贺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三个平台:

一是对台产业对接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开展对台招商引资,引进台资企业,在实验区内设立台商投资区,并根据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导向,制定促进引台产业对接合作的有关具体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桂台间的冶金、旅游、服务、林纸、贸易、现代农业等产业集群的对接合作。

二是对台旅游协作平台。近年来,贺州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推介客家文化旅游,贺州的客家山歌、贺州的围龙屋、贺州的客家饮食令游客陶醉,每年都有数十万游客前来贺州探寻客家文化的秘密。特别是,随着《围屋里的女人》、《月光光》等反映客家文化习俗和贺州客家人故事的优秀影视剧的陆续上映,以及东盟客属恳亲会在贺州的成功举办, 2005年以来,台湾旅游业代表多次来贺进行实地考察。开展桂台客家文化旅游合作,不仅可利用两地自然、地理、人文优势,以贺州独特的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突出的区位优势,引进台湾及国外旅游项目资金和经营管理经验,逐步发展赴台旅游,扩大广西旅游在台湾的影响,同时还为两岸旅游全面开放积累经验。

三是对台文化交流平台。近年来,贺州与台湾之间的客家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台湾的客家卫视多次专程到贺州拍摄客家寻根专题片,贺州市山歌剧团等文化团体也多次应邀组团赴台湾参加全球客家文化艺术节或巡回演出。福建海峡电台为了对台广播,满足台湾客家听众的要求,也曾于2004年专程赴贺州录制客家节目。这些活动影响广、实效强,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桂台文化交流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打造与台湾旅游合作开发的典范

在姑婆山旅游经济区、黄姚古镇旅游经济区设立桂台旅游经济开发区。在开发区内各种旅游项目按同等国民待遇,可以接受、允许台湾投资者独资、合作开发旅游项目,比如高档酒店、主题娱乐公园、高尔夫度假中心等。

同时可以引进台湾有实力的企业与市政府(政府控股的旅游投资公司)合作,进行两个旅游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土地补偿、房产补偿等措施,启动旅游经济区的开发。将两个旅游经济区建设成为台湾游客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旅游区内的建设可以借鉴台湾等先进地区的开发经验进行开发、设置旅游项目、完善接待设施,成为桂台经贸合作的典范。

(三)合作开发贺州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贺州市政府成立旅游投资公司,通过市政府授权将优势旅游资源的开发权集中到旅游投资公司,由旅游投资公司吸引包括台湾投资财团在内的旅游战略投资者,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贺州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重点开发临贺故城、秀水状元村、桂岭瑶妃故里、客家围屋、客家生态博物馆、土瑶文化等项目,增强贺州旅游的吸引力,满足台湾游客寻根、寻宗、寻源的需求。

(四)携手台湾旅行社打造港澳-穗-贺-桂黄金旅游线路

通过在台湾地区寻找一两家有实力的旅行社,授予他们“贺州客家风情文化旅游”专营权,全权代理整个贺州旅游专线的台湾市场,开通台湾-香港、澳门-广州-贺州-桂林-台湾旅游线路和台湾-香港、澳门-广州-贺州-桂林-上海-台湾旅游线路。线路突出贺州客家风情文化旅游,以贺州为主卖点,全力将此线路打造成台湾至中国东西部的黄金旅游线路。

(五)加强双方在旅游管理与培训的交流与合作

双方相互借鉴旅游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两岸旅游合作、开放的新机制。双方建立会谈机制,每年在台湾或者贺州举办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合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贺州市作为相对落后地区,可根据实际常年邀请台湾旅游智囊机构前来贺州开展旅游培训教育工作,带动贺州乃至广西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六)与台湾文化企业合作开发贺州城区西约古街

贺州市城区位于八步。八步发源之地在西约古街,抗战时期大批文化名人涌入这条古街,使她具有了历史的厚重感以及文化灵感。八步的出名始于抗战后期,那是因为八步没有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所蹂躏。1944年,桂林沦陷,从全国各地到桂林躲避战乱的一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疏散到了八步,同时成千上万的人流一起涌来,使八步这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镇一下子增加到了四五万人,八步始有“小广州”之美称,一景桥和一景饭店是西约古街的标志性建筑。整体规划西约古街,保留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建设成为贺州城区具有民族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把贺州历代以来的老字号商业店铺聚集在这条古街上,让游客游览贺州的各个文化景点之后回到贺州市城区再次体验贺州浓厚的民族特色风情。西约古街不单是展示贺州客家文化的窗口,也是游客回到城区逛街购物休闲的场所。

总的来说,通过挖掘贺州市客家文化资源,既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发展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文化产业,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提升贺州知名度以及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市,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新贺州。 ■

[1]贺州打造区域性民族特色文化中心[N].贺州日报,2012-01-1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R]. 2012-02.

【责任编辑 吴庆丰】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ultivation Hakka Culture Industry

QIAO Zhen-ming
(Hezhou Municipal Party, Hezhou, Guangxi 542899)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 revitalization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policy, Hezhou develops the Hakka culture with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improves its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cultural city, and constructs its "regional ethnic culture center city" goal.

Hakka culture; cultural industry; Gui-Tai Cooperation

G114

A

1004-4671(2014)04-0040-04 09年国务院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把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政策的指导下,贺州市作为一座年轻的地级市也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古郡,如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建设“区域性民族文化中心城市”[1],以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贺州市培育客家文化产业战略应围绕中央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指导核心[2],以传承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提出既保留其传统文化精髓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创新化变革,大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

2014-05-05

乔珍明(1972~),男,汉,湖南茶陵人,贺州市委党校教研室副主任,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贺州市贺州客家人
游贺州紫云洞
长征
印象贺州
贺州市全方位打造石材产业链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空谷幽兰
贺州市实现二轮志书评稿全覆盖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