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业已朝着数字化、信息化、开放化方向发展。自2000年开始,部分重点高校率先建立起诸如“红色网站”“新青年”“焦点网”等思政网络平台,大大提高了高校在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及网络课程等方面的建设①。当然,由于经验技术有限,这些网络教学资源仍存在诸多问题,并没有体现出它们应有的价值和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仍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并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实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现代化转型,这是目前亟待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相互契合而构建出的一种学习环境,其教学载体必须依赖于相关的多媒体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平台。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层面还是思政课自身发展层面,都显示了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国家制定的教育现代化发展宏观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网络教学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高等教育也必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进行彻底的改革。早在2000年我国就颁布了相关政策,大力推动高等教育进网络的工作,比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要求,“切实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各项工作。”②2008年,中宣部、教育部共同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就明确提出 :“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③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移动性。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资源的“优质性” ,呈现形式多样、内容新颖和快捷便利的特点。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根据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并且由于内容的丰富、全面,不同学科专业的资源“共享性”得到加强④。另外,与传统教学资源不同的是,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还适应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特征,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终端服务,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访问,为学生开展移动学习或者泛在学习创造条件。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育人”的核心内容,能够有效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决定了不能通过强制记忆或理论灌输来获得,只能通过个体内部状态与外界环境的交互效果而形成,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曾强调指出,“灌输既不是一种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只能片面的传授具体知识,而对于信念、情感等深层次的东西却效果甚微,无法实现“把某些价值体系变成我们内心的信念”的目的⑤。相反,通过网络教学模式,能够创设贯穿教学的“教——学”双层过程及“体验”式的教育价值,强调教学作为师生社会性互动的体验过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有精巧的交互设计,这种由传统纯粹的教育说教向互动式、情景式教学模式转变,不仅能够使学生进行分析性学习和思考,而且也可以获得协同合作、探究知识的经验及思辨过程的体验。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今后加强和改革思政教育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地高校都普遍重视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并且积极开展思政课网络教学的尝试,但是从目前建设的整体水平来看,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质量仍有待提高。高校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着重复建设,既没有体现每门课程的鲜明特点也没有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很多国内外研究表明,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事实上,网络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体现教学效果,但是在目前缺乏有效的网络教学的考核、评价体制下,很多教师对此只能持观望和被动态度。另外,网络教学需要比传统教学更多的技能和方法,而这些技能和方法并不是短时间就能够掌握的,因此,很多高校教师面对网络教学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和不适应。
目前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分类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个高校大都是根据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对资源进行分类、定义,用自己的网络,建自己的系统。这种各自为政、封闭式的办学思维与模式,导致硬件设施的重复投资、软件平台的重复开发、网络课程的重复建设,严重阻碍了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交流和共享。长远来讲,这样一种大而全、小而全的简单重复性建设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的优质性,而且最终导致了国家教育投资的浪费。
事实上,在我国网络教学并没有真正进入普通高校的课堂中,已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已开发的网络课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比如,在《中国高校国家精品课程》中所列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项目建设后未有更新与发展;缺乏一个沟通互动的交流系统;也没有完整实用的考核功能,缺乏交互式的题库系统和相应的成绩记载与存储系统。
尽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面临着实用性差、互动型弱、认可度低等困难和不足,但是作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之一,构建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仍然承载着巨大的功能和重要作用。新时期进一步完善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鼓励并发挥高校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促使他们在价值、态度上认可这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区别于过去传统的教师角色要求和能力而言,通过网络教学的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恐怕不是更强的学科教学能力,而是对网络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熟悉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网络教学所必备的各种网络信息技术,比如如何借助网络技术与学生进行远程交流、答疑、研讨,如何设计符合网络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策略⑥。这对于我国目前授课、科研任务繁重的高校教师来说的确是需要应对的一个难题。
在这里,可以尝试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教育主管部分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多元化、持续性的相关培训和支持服务,确保大学网络教学可持续深入发展。教师培训尽管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方法,但如果能够真正落实、有效实施,仍然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美国高校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高校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而且方法非常多元化,既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既有外部培训,也有内部培训。目前国内有限的培训也仅限于围绕平台的功能技术介绍、概念化的教育教学理论来进行培训,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去国外高校学习、考察的方式,既可以开阔网络教学的视野,也可以让教师亲身体验和感受网络教学的魅力;二是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统筹规划,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将资源的具体内容划分给教师,不至于让教师觉得任务负担过重而动力不足,还可以将其纳入到对教师的考核奖励中去,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以防出现教师消极被动应付了事的现象。
目前,对于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国家虽然启动了21世纪教学资源库建设工程,但是由于覆盖面小并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性,打通教学资源校际间、地区间的壁障,加强合作与组织,不仅可以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浪费,也能实现网络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事实上,网络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有许多益处,每个学校都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和课程优势,能够对除本校以外的其他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学生而且包括教师在内都可以从课程资源中获益,从而丰富和完善课堂教学。对于学校而言,由于实现了优势资源整合,就可以不必开设每一门课程,尤其是对那些在某一学科领域比较薄弱的学校特别有意义,因此共享管理资源和网络资源应该比任何一个院校或组织单独提供这些资源能产生更好的教育质量。
目前,国内一批重点高校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这些学校利用自身较强的师资实力和教学资源建设队伍,在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上经验丰富。比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北京大学的“新青年”、上海交大的“焦点网”、浙江大学的“求是潮”等一批重点大学的思政网站,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可以提供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⑦。因此,普通高校在发挥自身在远程教育领域的优势的同时应该积极寻求与重点高校合作的机会,共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提升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质量。
当然,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想实现资源的持续发展和使用,还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维护和更新,以保障资源的质量,从而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与研究工作。
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增强互动性,保障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已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之所以效用低下,主要在于过于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而鲜少完善资源的有效运行机制。比如,建设的教学资源库难以得到持续更新,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缺少有效维护、缺乏一个沟通互动的交流系统等问题比较突出。
事实证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角色,更不能取代师生之间的社会化交互,有效的网络教学不仅有赖于有效的人机交互(学生与媒体和资源的交互),更依赖于一定程度的人际交互(师生及生生交互)。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网络教学活动的中心仍然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网络平台只是作为传统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和辅助手段,作为实现教学时空延展、增强师生互动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教学现代化特点,也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心理诉求⑧。
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成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网络资源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感性形象的内容,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交互式的远程教育,这些都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网络教学建设过程任重而道远,应该在与传统教学的互补中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转型的语境下,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是一个重要课题,其对于提高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培育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展开研究具有十分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严莉.关于高校教师与网络教学的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9(04).
②赖松龄,何国新.开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网络阵地[J].高教探索,2011(06).
③金小方.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现状与网络类型[J].宜春学院学报,2013(08).
④方兵 杨成:I-时代的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以开放大学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
⑤陈海林,李海霞,王庆柱.高校教师要重视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中国远程教育,2006(07).
⑥屠丹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师生互动模式研究[J].前沿,2013(18).
⑦吴小英.章宗森.高校思政网站建设思考与展望[J].当代青年研究,2010(10).
⑧钱结海.基于“共建共享”理念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J].滁州学院,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