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的探讨

2014-03-12 00:09:57张秉文卢昭清韦艳群白祖明伍思璇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玉林市玉林北部湾

□张秉文,卢昭清,韦艳群,白祖明,伍思璇

(1,3.中共玉林市委党校,广西 玉林 537000;2,5.中共北流市委党校,广西 北流 537400;4.中共博白县委党校,广西 博白 537600)

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的探讨

□张秉文1,卢昭清2,韦艳群3,白祖明4,伍思璇5

(1,3.中共玉林市委党校,广西 玉林 537000;2,5.中共北流市委党校,广西 北流 537400;4.中共博白县委党校,广西 博白 537600)

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推动“商贸兴市”,既是玉林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玉林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通江达海”、“岭南都会”战略模式,实施玉林版的“双核驱动”策略,加快打造龙潭产业园区的临海商贸物流中心,促进商贸物流基地网络化建设,广泛集合各种要素和资源,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经营水平,真正发挥玉林市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交通、物流的功能作用。

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通江达海;岭南都会; 玉林

广西玉林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州郡史的古城,历史上就曾是桂东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有“岭南都会”的美誉。进入21世纪,玉林市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的成员。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通江达海”战略,借力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推动“商贸兴市”,既是玉林发展的历史机遇,也是玉林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的条件分析

北部湾经济区“4+2”框架中,“4”指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为中心区,“2”为玉林、崇左两市的交通、物流纳入经济区规划建设中统筹。玉林市作为广西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老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交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迅速,为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参照SWOT态势分析法[1],我们认为,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的条件已趋成熟。

(一)基本条件

1.良好的区位优势。“东联西靠南出海”是玉林的区位特征:东联广东、海南,面向香港、澳门;西贯贵港、南宁,紧靠大西南;南接钦州、北海出海通道。如此优势决定了玉林在历史上形成了“千年古州”、“岭南都会”的发展地位。进入21世纪,借助“泛珠”、“泛北”两个发展环境,玉林成为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东联西靠”的枢纽节点,而且还是大西南便捷的出海通道之一。以玉林为中心,半径20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贵港、柳州、梧州、湛江、茂名等中心城市,辐射人口5000万,十分有利于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概括地说,玉林正担负着“承东启西”的桥梁作用和“东靠南下”、“通江达海”的枢纽作用。

2.较好的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学告诉我们,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在市场力的作用下,以有形的物流和人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最直接。(1)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近年来,玉林市大力构筑通江达海交通体系,“十一五”期间,玉林高速公路里程从10.5公里到118.5公里,翻了10倍;公路里程从5701公里到8636公里,新增2935公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从25.8亿元到159亿元,增长6倍[2]。向

南,修建面向北部湾的交通网,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向东,完善与广东路网的对接,主动投入泛珠经济区怀抱;向西北,推进联结西江干流地区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西江经济带。还有洛湛铁路、岑兴高速、南宁至广州高速、玉林至北海铁山港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项目,这些都编织成玉林现代交通网络的基本架构。最重要的是作为南向发展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桥头堡”——玉林龙潭香港产业园的启动,更是对玉林构建发展商贸物流基地的极大促进。(2)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目前,全市整合了十大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大大提升了园区功能。作为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桥头堡——龙潭产业园,位于两广三市(广西玉林市、北海市和广东湛江市)交汇处,其“三纵五横”主干道的路网框架基本建成,水厂已达到2万吨/日供水规模,正加快建设3万吨/日的供水工程和规划建设20万吨/日供水工程,垃圾填埋厂、污水处理厂、三个110千伏变电站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连接玉林、北海的高速公路已开通,电气化铁路即将开通[3]。(3)专业市场魅力无限。玉林作为商贾集聚的中小企业名城,商业发展历史悠久,专业市场众多:有投资36亿元、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封闭式中药材交易市场;有投资12亿元桂东南最大的宏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主体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万多人,商品年成交额近40亿元广西最大的工业品服装市场;总投资约35亿元、桂东南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毅德国际商贸城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此外,还有投资亿元以上的汽车、摩托车、建材、机电等专业市场。2012年专业市场完成洗牌,全市45个大中型专业市场,展示了玉林市场的无限魅力。

3.蓬勃的产业发展。有60多年历史的“玉柴集团”是玉林最大的支柱产业,是广西跻身中国企业500强的5家上榜企业之首。2013年品牌价值达163.82亿元,排名上升到全国第105位。2012年,玉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15.73亿元,连续9年雄居全国同行首位,稳居世界柴油机单厂产销量之冠。目前,玉林市已逐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以玉柴为龙头的机械产业,以三环、海螺、华润为龙头的水泥陶瓷产业,以玉药、中药港、黑五类为龙头的健康食品产业,以富英制革、福绵服装为龙头的皮革服装产业,以容县晶辰、晶石、北流佳鑫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并形成了2万多家中小企业,彰显了玉林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经济活力。

4.领先的现代物流。据统计,2010年玉林市商业物流货运量达1.32亿吨,连续多年保持广西第二位;货物周转量连续多年排名广西首位。目前,玉林市共有商业网点达19.8万个,营业面积412万平方米,仓储面积263万平方米,从事商贸物流业人员46万人。近两年来,玉林正高标准推进无水港、交通物流基地、商贸物流园区、国际汽车物流城、机电物流基地等物流园区规划建设,总规划用地面积1万亩,打造现代物流发展平台,真正发挥玉林市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交通、物流的功能作用,为商贸物流业的快速提升创造条件。

5.浓郁的文化底蕴。“书馨袭世砚生辉”的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高山村,在明清时代曾有4人进士及第、20名举人、169位秀才,是远近闻名的“进士村”,2007年5月31日,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玉林是人杰地灵、名流辈出的福地。仅在容县,民国时代曾出过黄绍竑、黄旭初等6位省主席、83位将军;闻名中外的古汉语学家王力的故居就在玉林市的博白县城;有百年历史的玉林高中是广西第一所高级中学;玉林市是广西第一个“两基”教育达标的地级市。玉林市融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于一体,以“敢为先、善创业、重务实、尚包容”的玉林精神锻造的“玉商文化”,为加快构建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提供智力支持。

6.叠加的优惠政策。玉林市既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边境贸易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特殊政策,又享有国家施行的各种沿海开放优惠政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特殊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全面支持广西发展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对推动广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二)制约因素

1.部分物流企业存在着“小、差、散、低”等问题,功能滞后。目前,玉林市的物流企业数量虽多,但大多数是经营能力较低的民营企业或个体经营户,这意味着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功能差、经营散、管理与服务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资源技能有限,物流服务的效率较低,多数物流企业经营网点少、网络化经营水平不高。

2.现代物流技术应用能力较差,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仅有部分物流企业利用了电子信息系统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物流企业中普通货车所占比例较高,罐车、冷藏车、箱车等专业化运输车辆所占比例较小;普通仓库占企业仓库总量较高,而保温仓库、冷藏仓库、自动化仓库、高层货架仓库等专用库房的比例较小。目前,玉林市虽已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物流企业,但多数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

3.物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自营物流比例偏高。目前,玉林市内大多数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层次仍不高,尤其是中小企业多数以自营物流为主,选择外包的物流服务主要是干线运输、仓储等传统低端物流服务商,而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库存管理和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的需求还很少。

4.物流业经营人才不足,高端专业人才尤其匮乏。物流业虽然不是高、精、尖行业,但是对于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实务操作能力要求仍很高。而相对于科技人才的引进与管理,商贸物流业经营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行业规划、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再造等方面的高端专业人才非常匮乏。

二、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的战略定位

商贸物流基地(园区)是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业态,是集聚多种物流功能的社会化物流网络节点,是围绕港口、工业园区和城市商贸物流需求而发展起来的物流功能集聚区。商贸物流基地(园区)将成为今后物流业整合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的战略定位,主要是突出“通江达海”和“岭南都会”两个模式。

(一)战略定位之一:“通江达海”模式

玉林市的行政区划为7个县(市、区)呈“T”型结构,沿324国道自东至西,在不到100公里距离内,连接着容县、北流市、玉州区、福绵区、兴业县五个县(市、区),构成“T”型结构的横轴,新成立的“玉东新区”位于原玉州区东部与北流市交界。另外两个县,博白县和陆川县,置于“玉东新区”的南下方,构成“T”型结构的纵轴,而最南端的博白县龙潭镇距离北部湾海边仅约20公里[5]。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的“通江达海”(通西江达南海)模式,可实施“双核驱动”即“玉东新区”—“龙潭产业园”策略。玉东新区至西江的贵港港(广西内河第一大港)、平南县武林港(广西内河第二大港)均为100公里左右,而玉东新区到博白县龙潭镇仅120多公里。

“玉东新区”是广西唯一的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核心,紧靠玉林市经济文化中心的玉州区,这里正在建设以“玉林无水港”为中心的综合物流园区。玉林无水港项目规划投资25亿元,将建设集装箱联运中心、大型公共仓储配送中心、冷冻冷藏产品存储配送中心、钢材建材加工配送中心、粮油饲料配送中心、商务中心、配套生活区等多项物流设施。整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最现代化、功能最齐全的综合物流园区之一。

龙潭产业园位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五大功能组团之一的铁山港(龙潭)组团所在地博白县龙潭镇,是全区八大重点园区之一。首期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注重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新型临海产业、建设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着重打造以有色金属冶炼、再生资源加工利用、农产品深加工以及物流、仓储为主的产业基地,打造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台的合作平台。

实施玉林版的“双核驱动”策略,将成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通江达海”模式的新引擎。

(二)战略定位之二:“岭南都会”模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玉林人就通过南流江直达合浦港出海,开辟了一条由北部湾抵达印度和东南亚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唐宋时期玉林便享有“岭南都会”的美誉[6]。目前,玉林是全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国家级建材生产出口基地、皮革服装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是桂东南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一个城市。据统计,目前玉林市共有商业网点达19.8万个,营业面积412万平方米,仓储面积189万平方米,从事商贸物流业人员46万人。其中,以批发为主的专业市场45个,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2个[7],其中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成交额100多亿元、银丰国际中药港年成交额超过60亿元、工业品服装

市场年成交额达35亿元。

玉林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是大小市场全面“开花”,一个覆盖城乡的市场体系正在不断发展。目前,玉林已建成1398家乡(镇)村级标准农家店,乡镇及县级现代化超市312家,配送中心16个,农家店乡镇覆盖率达100%,“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达412家,为当地商贸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8]。已开工建设的广西玉林·毅德国际商贸城,总规划占地面积约1600亩,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成交额达200多亿元,将是桂东南地区规模大、业态全、功能多、档次高、辐射能力强的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枢纽”,辐射范围至桂、湘、云、琼、粤及东盟地区,将重现昔日“岭南都会”之辉煌。

打造“岭南都会”的战略模式,大力发展超亿元的商贸中心,将为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三、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的对策思考

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根据国内外经济发展现状,结合玉林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围绕建设专业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总体目标,配套建设若干个专业物流集散节点和枢纽,充分发挥玉林商贸物流业现有基础和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用信息网来升级,用品牌来带动,不断优化商贸物流结构,努力实现商贸物流由无序向有序、由低端到高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形成主体多元、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大格局。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经营水平

玉林市是广西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过四年来的探索和实践,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顺利“破题开局”,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城乡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商贸物流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遍地开花。但是,中小商贸物流企业多数是家庭作坊式企业,这种经营情况不仅会扰乱商贸物流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而且要提高商贸物流经营的整体水平也显得十分困难。因此,第一,必须抓住“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建设的机遇,有重点、有选择地扶持几个本地商贸交通物流基地。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管理引导、服务引导、舆论引导、资金引导等措施,提升部分现有场站的功能设施,吸引有一定规模的商贸物流企业入驻。第二,做强做大重点商贸物流基地,通过兼并或者土地置换的形式适当扩大现有单个场站规模,使之在与其它商贸物流基地的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商贸物流企业“小、差、散、低”的现状。要形成区域范围内的规模效应、凝聚效应,使重点扶持的商贸物流基地成为集货物集散、仓储配送、信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大规模集成型物流节点,提升商贸物流企业经营水平。

(二)推动“双核驱动”策略,构建龙潭临海商贸物流中心

在“玉东新区”—“龙潭产业园”的“双核驱动”策略中,玉东新区依托玉州区的商贸物流企业,能较快地组建商贸物流基地新增长级,而龙潭产业园一级的发展相对滞后。当前,要在继续打造玉东新区增长级的同时,加快龙潭产业园增长级的发展,使“双核驱动”策略双级连动,促进“通江达海”、“岭南都会”战略的实施。一是完善龙潭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使之与北部湾经济区铁山港(龙潭)组团的产业定位相匹配,与打造粤港澳台合作平台相吻合。二是积极推进新的招商引资平台——“龙港新城”(龙潭香港产业园)建设,吸引香港企业能在港航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商贸流通业、商务服务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三是高起点推进现有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使商贸物流基地集展览展示、市场交易、流通加工、物流配送、信息处理、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提高专业化水平。四是大力发展仓储、包装、加工、运输、集装箱中转、信息服务等商贸物流业务,服务好产业园区企业,推进有色金属冶炼与加工业、再生资源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石化产品精细加工业等主导产业的专业物流,努力构建龙潭临海商贸物流中心。

(三)积极导入现代物流技术,促进商贸物流基地网络化建设

以商贸流通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筑以现代物流为主的物流服务平台。一是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以培育专业化、综合化物流服务为重点,利用现有龙潭产业园区的土地、设施等资源,引进知名国际物流企业。做好项目开发与包装,

采取上门招商、网络招商等方式,吸引市外、境外资本参与玉林现代物流业建设与发展。二是扶持本地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利用商业系统批发、仓储企业的经营网络、场地等优势,支持本地物流企业以资本运作、管理技术或品牌资源为纽带,以特许、加盟等经营形式,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做强做大,从而培育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现代商贸物流企业集团。鼓励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成为规模化的物流集团。三是要以先进商贸物流理念来构筑现代物流体系,支持企业进行连锁经营,利用电子物流健全配送网络,优化配送体系,提高物流基地的运作效率。以综合性强、专业度高的物流配送企业为主体,以辐射范围广的物流集散节点为主导,实现玉林物流体系向城市社区、农村市场和市外拓展,不仅服务工业也服务市民生活,打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体系。四是打造以电子商务为主的交易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发展网上商店、网上交易,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电子支付、结算、认证以及网上承揽等商贸物流业务活动。建设与园区功能和项目相适应的综合信息中心,引导企业引进仓储自动化技术。推动商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电子跟踪体系、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等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实现商贸物流中心的物流信息现代化和货物跟踪可视化,提高商贸物流的效率和运行质量。

(四)积极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打造商贸物流基地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也是重要的发展资源。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需要扎实苦干,也需要宣传推介。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开展宣传活动,提升商贸物流基地对外形象。一是充分发挥宣传工作对基地发展的推动作用。注重营造声誉、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把宣传工作贯穿于基地发展的始终。要确定适宜的宣传推广途径与推广策略,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及包装,制定宣传策划方案。二是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与联系,借助外部资源和优势加大对基地的宣传,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发挥好以商引商、以商招商的宣传效应,面向企业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有选择地参与国内、国际影响较大的行业展览会。利用推介会、发布会、说明会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使商贸物流基地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

(五)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广泛集合各种要素和资源作用

构建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必须广泛集合各种要素和资源作用,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是不二法门。一是建立人才引进、流动和培养机制。近年来,玉林市的道路、仓储、场站等商贸物流业硬件设施发展很快,但是软件设施的提升相对滞后,物流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化层次不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淡薄,玉林“北部湾商贸物流基地”未来的发展要特别注意人才的培养。要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引进国内外优秀商贸物流服务业专业人才,特别是创业型高端人才。政府要对引进人才的企业在技改资金上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要依托玉林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商贸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实行高校、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缩短人才的培养周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从业人员在岗培训,高度重视人才的培训、开发和考核,把人才问题融合到企业团队、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发展方向中。要为人才创造优良的创业环境,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途径,建立多元化的分配激励机制。二是改革和开放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扩大直接融资,拓宽合规资金入市渠道。鼓励建立“玉商发展银行”,完善融资担保机构,募集社会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各级财政应安排专项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资金,用于激励企业投资和发展。三是建立商贸物流服务业研究咨询机构。可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玉林市商贸物流服务业研究咨询中心”,加强产业研究和规划设计,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

[1]陈昭楠.SWOT形势分析法简介[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5,(3).

[2]唐群峰,黄劲,覃博.玉林以交通先行促经济发展 铺设经济腾飞的"龙骨"[N]. 广西日报,2011-02-06.

[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玉林龙潭产业园简介[DB/OL]. http:// www.ltcyy.cn/.

[4][7][8] 唐群峰,王钐.玉林加速打造北部湾“商贸物流枢纽”[N]. 广西日报,2013-08-15.

[5]陈延国.探索之路—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先试的玉东新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2-12:212.

[6]千年古州 岭南都会[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4).

[7]詹新宇,黄河东. 广西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波动效应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66-71.

[8]陈纪平. 产业结构变迁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基于广西经验的实证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60-65.

【责任编辑 谢明俊】

Discussion on Establishing Yulin "Beibu Gulf Trade Logistics Base"

ZhANG Bing-wen1,LU Zhao-qing2,WEI Yan-qun3,BAI Zu-ming4,WU Si-xuan5
(1,3 The Communist Party School of Yulin, Guangxi 537000; 2,5 The Communist Party School of Beiliu, Beiliu 537,400; 4 The Communist Party School of Bobai, Bobai 537600)

Establishing Yulin “Beibu Gulf Trade Logistics Base” to realize the “Promotion of Prosperity through Trade”, is not only a historic opportunity but also a strategic choice for Yulin. Through the “linking rivers and seas” and “Lingnan Metropolis” strategy pattern, implement Yulin version of “Dual-core Driven”strategy, speed up the building the coastal trade and logistics center in Longtan Industrial Park, and promote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the trade logistics base so as to gather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improve the business capacity of the logistics compani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traffic and logistics function of Yulin in Beibu Gulf Economic Zone.

Beibu Gulf; trade logistics base; link rivers and seas; Lingnan Metropolis; Yulin

F727

A

1004-4671(2014)01-0026-06

2013-11-28

张秉文,男,广西苍梧县人,中共玉林市委党校调研员、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玉林市玉林北部湾
墨韵书香
王玉林作品
美术界(2022年12期)2023-01-18 14:36:42
绘颜绘色
广西玉林市玉东新区泉塘小学
邱玉林艺术作品欣赏
北部湾大学坭兴陶教学改革探究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赵玉林藏石欣赏
宝藏(2017年10期)2018-01-03 01:53:27
建强堡垒铸就“ 北部湾第一哨”
北部湾的风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0